从全球视野看众创空间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奥巴马,众创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9-24 08:00

  国外知名创客空间

  “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实际上最早出现在国外,被称之为“创客空间”。它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加工设备,以及组织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国外创客空间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其成因和呈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黑客空间

  Chaos Computer Club成立于1984年,是最早的、也是欧洲最大的hackerspace,由时年32岁的程序员沃·荷兰(Wau Holland)在汉堡成立。其创始人Wau Holland认为“混沌”这个词是对如今这个世界最好的解释,因此创设了Chaos Computer Club,以揭露重大的技术安全漏洞而闻名于世,范围从芯片到PIN,再到智能手机等。不过,“黑客空间”并不仅仅破解电脑,在理想状态下会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可以将其看作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并行的另一套“系统”。

  Noisebridge创立于2008年,创始人Mitch Altman,有人称其为“创客教父”,2007年在德国参加Chaos Communication Camp后,想在美国设立同类场所,最终在旧金山建立了Noisebridge。Noisebridge崇尚开放、自由、互助,在有些混乱的表面下按照类似开源社区的组织方式保持着井井有条的运作。从运作方式上看,Noisebridge是个开放的场所,无需缴纳会员费或报名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其中,甚至直接开始工作。Noisebridge课程,以免费为主,内容涵盖从传统制造和3d打印到编程、设计等。

  研发基地

  Artisan’s Asylum由一位热衷大型机器人制造的创客Gui Cavalcanti在2010年创建,最初是源于他自己想完成的一个机器人的想法。Artisan’s Asylum是一个非营利团体,采取会员制方式运作,每月会员从选择时段的60美元起价,最高200美元即可以获得24小时全天候的会员资格和全部公共工具的使用权限。总体上说,Artisan’s Asylum有些类似于研发基地,创客们在这里做产品原型,然后再另找地方批量生产。在筹资方面,创客们常常会与Kickstarter等众筹平台合作,募集项目有纯商业类项目,也有非营利的公益项目。

  Fab Lab即微观装配实验室

  (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制造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Fab Lab的最初灵感来源于哲申费尔德教授于1998年在MIT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够创造任何东西”,这很快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没有技术经验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创造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如为鹦鹉制作的网络浏览器、保护女性人身安全的配有传感器等。学生们为此而兴奋不已,而这种满足人们自由创造需求的理念,也逐渐成为Fab Lab的目标。

  社区中心

  Metalab成立于2006年,现在已经成为维也纳的一个高科技社区聚会场所。Metalab提供IT、新媒体、数字艺术、网络艺术和黑客文化等领域的物理空间,为技术创意的爱好者、创客、创始人和数字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提供服务。Metalab是全球创客空间运动的催化剂,是多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发源地。

  Makerspace是一种配备工具的社区中心。它为社区提供了制造设备,并为社区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他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设计、建模,并制作出那些无法靠个人力量完成制作的作品。Makerspace可以是一群有相同兴趣的人们互相分享空间和工具的兴趣团体,也可以是商业公司或非营利公司,还可以是学校或图书馆等的附属组织。

  国外创客空间的特点

  国外的创客空间有不同的背景,风格各异,但是总体来看,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由”、“开源”、“共享”的理念和机制。国外的创客空间普遍崇尚自由、开源、共享的理念和机制,使得有着不同经验和技能的爱好者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碰撞、合作,创造出想要的东西。

  尤其对于一些小众、有趣的设计和创造,这样一种文化,更容易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而且国外创客空间中的一些创客们更多是出于兴趣与爱好,而努力把头脑中的想法转变为现实,至于是否实现商业价值,不一定是他们的目的。

  第二,广泛的项目覆盖范围、多样的组织形式。创客们的创造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为导向的研发主题上,例如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等,但也包括传统的金属加工、木工,以及与艺术主题相关的创作。创客们善于挖掘新技术,善于“跨界”创新。在组织形式上,国外的创客空间可以是非营利组织,也可以是纯商业化机构。非营利的创客空间常由自组织的模式管理,通过收取会员费和捐款来维持运营。纯商业化机构一般会实行更加严格的会员制管理。

  第三,积极的政策扶持、更多的学校参与。国外创客空间的作品,许多由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募集资金。显然国外众筹的发展水平更高,这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就业法案》,允许更多众筹平台的出现,为个人创意和发明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有军方的支持,高级防御研究计划局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机构,负责开发新的军事科技,该机构正在资助数千所美国学校创建创客空间。而学校的参与促进了大批人才投身创客空间,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FabLab吸引了大批年轻学生。

  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借鉴

  创客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后,近年来国内产生了许多的“众创空间”。尤其是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作为第一项重要任务被提出。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至2015年5月,北京的众创空间有50余家,上海超过60家,天津、武汉各有三四十家,在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重庆、成都以及其他许多地区,众创空间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而对比国外的创客空间,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地方。

  1.构建平台化的创业生态圈。众创空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作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的目的在于孵化小微企业,这就决定了它与商业地产的本质区别。虽然众创空间不是纯粹的线上虚拟空间,需要办公场所和基础设施,与商业地产有连接点。物业选址、建筑形式、运营方式等商业地产的运营经验,对众创空间的选址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众创空间的发展中,场所只是硬件,更多还是需要为创客们提供更利于碰撞、实践、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创新产品的集聚地;为创业企业发展全方位的服务,在运营上需要重视创业企业所需各种资源的整合,以构建一个平台化的创业生态圈。否则,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目标的实现会大打折扣,自身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

  2.依靠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众创空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由于众创空间是为创新创业服务的,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十分重要,但是不能将众创空间的发展作为政绩指标。目前有一些地区把建设多少众创空间当作硬性指标,或者通过政策优惠强行推出一些成长性较差的众创空间,只能形成表面的繁荣,而难以从实质上促进创新创业。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创客空间以自发的科技创新动力为内在驱动力,更多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这才符合创新产生的内在逻辑。政府勉强的拉动,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坚持以创新为服务的核心。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众创空间应保持“自由”、“开源”、“共享”的理念和机制,帮助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客们,核心是为“创新”服务。在目前存在的众创空间中,很多只是提供简单的工作场所、代办商业服务、帮助寻找融资渠道等,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推动创客们的创造和创新上,与普通创业基地的功能并无二致。众所周知,创新才是成长性的创业企业的基础,推动创客们进行创新而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创业,才是起源于“创客”概念的众创空间区别于普通创业基地的独特之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众创空间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文/尹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