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倒逼的变革
艾媒咨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6.57亿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达6.01亿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零售百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万达也不例外。
虽然万达集团在2014年财报里表示,2014年“万达百货新开店24家,累计99家,收入2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1.6%,同比增长65.3%,超额完成年度利润目标。”但实际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同时受因公款接待费用减少、房租上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KTV行业也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万达关闭百货门店、转让大歌星KTV门店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以售养租”模式的谢幕
长久以来,万达模式的核心是以售养租,用销售型物业的快速去化和拿地的低成本、高周转来支持现金流平衡。为了降低拿地成本,万达长期布局于一线城市的郊区和二、三、四线城市。为了聚拢人气,以扶持物业的高溢价快销和快租,不得不通过快速招商、快速开业、满铺运营向市场传达物业快速升值的预期,从而吸引买家进场,快速回笼资金。
然而,在同质化竞争及电商的冲击下,万达百货及KTV作用日渐式弱,难以提高万达的招商能力。同时,随着商业地产同质化供应过剩、去化速度降低、土地溢价幅度减少,现金流压力日益增大,“以售养租”模式面临危机,万达由此开始了第四次转型之旅。
O2O战略:困难重重的破局之路
万达百货及KTV关闭只是万达转型的冰山一角。此前,在万达集团201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在2018年将全面转型为服务型的轻资产企业,服务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占比将超过65%,商业、文化、金融和电子商务等新的四大支柱,将是企业转型的方向。
然而,万达电商的CEO、COO等高管接连离职,万汇网、飞凡网表现也不尽人意,给万达的O2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其中,用户习惯难以打破、市场格局已定、资源分配两极化等是原因,但从团队和人才的频繁流失来看,万达传统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思维之间的矛盾,显然已到了严重的地步。
众所周知,万达实行军事化管理、强调执行力,实行“减分看人制”,而互联网企业则讲究创新、迭代,主张用户第一,先有规模再有利润,这种试错思维与万达迫切的转型需求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
事实上,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万达身上,也困扰着许多同样寻求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许多企业主虽然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但思维上仍然未能及时更新,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束手束脚,或外行指挥内行,或将电商置于从属地位,限制了团队的发挥。
所幸的是,王健林一改传统企业独吃的习惯。6月8日,万达集团、快钱公司共同推出中国首个商业地产众筹项目“稳赚1号”,标志着万达将O2O战略的重心放到互联网+金融上;在O2O落地运营方面,也与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展开了合作,虽然目前资源整合、战略和运营等仍未实现1+1+1>3的效果。
当然,万达O2O是大势所趋,只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还面临着客户、管理、技术、思维等多重考验。转型是危机还是生机,值得思考,还需拭目以待。
张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