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问题
  • 发布时间:2015-10-09 14:41

  【摘要】营运资金管理问题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靠自身价值的积累不断发展壮大,提高营运能力与财务控制水平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财务控制活动中,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分析了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获利、发展。企业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管理与内部控制,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在日常营运活动中不仅要留存适量的营运资金,而且还要使其合理有效地运作。只有这样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目标才能和企业最终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营运资金这条“血脉”通畅流动,把资金使用效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企业的肌体内部,以达到最终蓬勃发展之目的。

  一、营运资金概述

  (一)营运资金的定义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投放在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有价证券等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发挥其流动性强、周转期短、易变现的特点,才能有效控制营运资本运作,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从会计运算的角度上概括: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上公式说明,前者大于后者,代表企业的营运资金充足且偿债能力强,保持二者之间的适当比例、可以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性能,反映营运资金的运作效果。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一是变动性。应收账款、存货等的存在形态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变现性,在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随时满足资金需求;二是周转时间短。短期筹资的方式解决了资金的短期需求;三是波动性。营运资金易受外界影响,在数量上波动性强;四是来源的多样性。多种内外部的融资方式提供了营运资金的多种来源。由此看出,管理好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并使其保持相对最佳比例是保证营运资金合理运营的基础。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营运资金运作效果不理想很多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的经营意识,没有随着经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同的企业有其不同的资产状况,面对不同的资产状况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体现了管理者不同的营运资金运作能力。面对不断更新的经营环境,管理者缺乏灵活有效的方法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缺乏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敏锐的经营战略眼光使企业管理者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僵局。

  (二)财务管理配套机制不健全

  第一,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制度必将引发财务管理混乱。体现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资金使用、节约不能受到制度约束,随意性大;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筹集资金、利用资源、分配利润。财务管理制度内容肤浅、流于形式。企业没有将营运资金管理贯穿、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制度不能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对营运资金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此外,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制度本身的缺陷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和经济增长方式一同改进。制度的僵化、落后使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变化。

  第二,企业缺乏科学高效的财务运作团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方式与自身条件不适应。企业不能利用财务专业技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设计出具有企业特色的资本结构,改善营运资金无效或低效运转的局面。

  第三,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与营运资金管理相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在企业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处理企业利益与部门利益的矛盾,从而影响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表现在营运资金的应收账款管理中,由于没有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部门盲目追求销售收入的实现,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坏账损失。在绩效考评体系指标的设计上,企业没有将营运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的筹措、使用与节约等情况与之结合,通过绩效考评指标的设定,为部门和员工的日常行为提供目标导向,并通过绩效指标考核达到企业目标与部门和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三)企业对营运资金控制薄弱

  营运资金周转率低表现在存货采购上,主要是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存货大量占用资金,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存货积压给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企业在生产设备的采购上没能进行整体的分工合作,通用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企业没有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加强企业间的联合,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减少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与交易成本并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资产的占用形式不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对营运资金的控制。一方面企业的盲目投资加大了企业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同时也影响营运资金的运作;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大量次品的存在也占用资源并增加仓储成本。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货币资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确保营运资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以发挥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通过对货币资金定期不定期的清查,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技能培训以及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等手段进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控制。其次,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要避免部门短视现象,结合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设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另外,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要从其预算、采购、接收、保管、领用等方面实施控制,减少不合理占用,节约采购与管理成本。

  (二)提高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及时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企业对应收账款要进行跟踪管理,把应收账款管理与绩效考评体系建设相结合,促使企业目标与部门目标高度一致。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上树立全局意识,通过对客户的信用考核、客户的跟踪管理减少坏账损失。应收账款管理中风险意识的建立与培养是提高企业营运资金运营效率的方法之一。

  (三)加强营运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要科学化、制度化并设立营运资金预算岗位,充分认识营运资金预算在全面预算中的地位,用预算的刚性来约束日常行为。加强预算的跟踪管理,从预算体系建设和预算执行两个方面着手提升营运资金的预算水平。具体在营运资金的筹措上,企业要协调短期资金来源与长期资金来源的预算安排,使短期来源的资金应用于短期资产,而长期来源的资金则用于购置长期资产,避免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在营运资金的预算安排使用上,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资金占用的合理性。

  (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营运资金的有效运营离不开企业内部对营运资金运作的监管控制。首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职能,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通过财务监管有效把握营运资金的流向,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尽量避免舞弊现象发生,减少管理漏洞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因素,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嵌置于内部信息系统之中,也是发挥内部监管机制的有效途径。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合理保障高效的营运资金运作。

  (五)加强企业领导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

  企业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可以发挥领导的垂范作用。通过管理者的管理权威可以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营运资金的管理。在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上通过全员参与可以集思广益,广泛吸收可行性建议,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可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确保营运资金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另外,企业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还可以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支持。

  四、结束语

  面对日益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降低资金成本是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而营运资金作为企业日常合理运营的血脉,对其加强管理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及合理配置、资金合理运作、保持最佳资本结构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等方面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赵轶.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新经济.2014(03).

  [2]王萍.企业营运资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11).

  温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