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筹划在现代物流业面对新变革中应用的思考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一带一路,电子平台,创新驱动
  • 发布时间:2015-10-09 15:16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进一步展开,物流业这个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成为了这一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宏观政策、企业内部控制,税收战略等多维角度提出了物流业应提前进行筹划,以最大限度规避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从新一轮变革中谋求更大的行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创新驱动 一带一路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电子平台

  一、物流业在(2014~2020年中长期规划)颁布之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由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在全国物流业中全面施行后,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它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业仍然存在着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二)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企业自营物流比重高,由于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物流标准难以统一,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四)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些地方针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五)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中长期规划”在宏观政策方面、企业内控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思路与固有的经营模式,物流企业面对这种变化应提前布局与谋划

  (一)、利用宏观政策变化进行的筹划

  1.“创新驱动”是此次规划的新亮点,成为物流企业转型的源动力。创新不仅是目前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企业能够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此次印发的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这一理念,例如对于关键技术装备与设备的研发应用;创新运作管理模式、创新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第一、关键技术装备与设备的研发应用是促进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根本标志。企业可通过如下途径来提升装备与设备的转型升级:首先,在企业内部成立研发部门,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自行研发相关的装备与设备。其次,可与一些大型生产设备、装备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利用外部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签订固定成本合同,为物流企业专门进行装备与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以减少物流企业研发成本的投入。第二、创新运作管理模式是物流企业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能耗与成本的有交效途径。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着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类型相对单一的问题。这种情况固然有制度不健全,市场化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同时也与物流企业管理理念、方式落后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因此企业应借助“中长期规划”的这股“东风”创新物流的组织模式。

  2.充分利用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机制,提前布局企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面向现代化与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逐步推开,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机制已初见端倪,这种格局的建立必然会打破过去物流企业“游击战”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集团化、综合性的“大兵团”运作模式。因此物流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本区域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做充分的调研,并形成可行性调研报告,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定位。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在地理上面向俄罗斯同时连接着东北亚及欧洲的物流大通道,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东北地区属于我国的产粮区和重工业区,因此它为工业制造业物流和粮食等大宗资源型商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应极早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与电子商务物流平台,为物流企业向拓展多类型业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交易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集团企业应极早建立适合本区域、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均能涵盖其中,利用该平台实现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同时也为今后企业、消费者、政府之间信息平台的整合、衔接,信息标准的兼容打下基础。最终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实现物流信息的国际化。

  (二)、利用企业内控进行的筹划

  1.加大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高素质的、梯队型的人才队伍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创新驱动”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人才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尚未有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如下人才培养战略构想:“要着力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探索形成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2.借助“中长期规划”为物流行业打造的有利客观环境,物流企业应努力练好“内功”——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中长期规划”中将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作为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主要从客观环境方面提出了如下的规划:第一、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减少行政干预。第二、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保障车辆便捷高效通行,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的清理整顿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收费点。第三、全面推进全国主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联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模式。物流企业应借助这种有利的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着力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三、结语

  2015年将成为“营改增”的收官之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将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的政策变化,因此物流企业应从税收战略角度提前进行筹划,以最大限度规避已知和未知的税收风险。首先,随着生活性服务行业“营改增”的即将展开,物流业的增值税负较高的情形可能会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改善。物流企业可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出差所取得的住宿、餐饮发票做出不同规定,例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出差可能会到档次较高的饭店、酒店用餐或居住,那么可要求其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物流企业营运成本中较大的一块就是过桥、过路费,如果能将公路收费企业纳入到增值税范围中,那么物流企业的税负成本将会明显降低,但由于公路收费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特殊性最终是否会被纳入其中,这尚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其次,作为供应链条中重要一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调整定价体系来转嫁税负,最终达到“双盈”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营改增”后,税率上升、整体税负加重,企业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可通过考虑调整定价、适当提高物流服务价格的策略,将税负转嫁给下游企业,当然在选择转嫁对象时应考虑到下游企业是否能够接受加价的要求,且下游企业一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符合上述条件,下游企业在购买加价服务时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实际采购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通过这种调整定价的策略,以达到双方“共盈”的目的。最后,中小物流企业可通过公司分立的形式转换纳税人身份,以达到降低增值税负的目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较小,采用兼营的方式最多是一到两种、且兼营业务为企业创造的销售额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政策改变后可以根据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将适用不同税率的兼营业务进行分离,成立独立或不独立的分支机构,分立后如果年累计销售额不到500万元。则可先成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不影响企业盈利的前提下,通过“华丽转身”实现了税率的下降,达到企业整体税负下降的目的。

  总之,随着中长期规划政策的逐步落实,“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最终完成,物流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将会不可限量,因此物流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有利的发展时机,立足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从多角度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筹划,使企业能更从容面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42号2014年9月12日.

  [2]《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2009年3月10日.

  [3]《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 2013年12月12日.

  熊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