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案例教学问题的探讨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审计,实践,案例教学
  • 发布时间:2015-10-09 15:18

  【摘要】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中被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审计知识,提高审计实践能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只有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案例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那么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呢?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审计 实践 案例教学

  审计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不少的高职学生看来审计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都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结合审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目前针对审计这门课程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虽然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也被广为采用;但是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已经毕业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很快达到用人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缺乏审计实务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显然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质量还不能让人满意,案例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审计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案例选取不恰当

  目前高职院校在审计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要么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案例缺乏真实性、启发性,没有教学意义。比如:有些来自国外的案例的翻译成中文后,由于语言表达和逻辑习惯不同,学生们读起来觉得很拗口,再加上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往往对这样的案例都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有些案例就是虚拟的、编造的,这样的案例往往缺乏真实性,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且大多数的案例只是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并没有完整的展示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方法,不能反映审计工作的全貌。而有些选自国内的案例中,大部分的案例只是假设了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错误,学生们要做的只是编制审计调整分录,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上述的这些案例用在审计教学中自然起不到好的效果,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高职院校学完审计的学生完全不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甚至压根就没有见过审计工作底稿的样式,更别谈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完成一整套的审计工作了。

  (二)案例教学的形式传统、单一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模式。由于审计教学案例的选取不当,有些案例高职学生不好理解,或者有些案例缺乏启发性,因此审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常常是消极、被动,在审计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本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案例分析、讨论,最终都变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标准式”解答了。尽管很多高职教师也使用了多媒体做辅助教学,但是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还是传统老一套的组织形式,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不能积极参与到审计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大多数的学生觉得审计课程枯燥乏味,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审计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决定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要能够选取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审计案例,并且还要能够真正理解、吃透案例,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案例教学。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师普遍都缺乏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因为很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又进入了学校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审计工作。由于教师缺乏审计实践经验,讲课时就很难通过举出具体、形象的审计实例来使得学生容易消化、理解审计课程中抽象、难懂的审计理论,更谈不上指导学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具体操作业务了。这是目前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学习审计课程觉得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审计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精选审计案例

  审计案例教学的案例选取非常重要,审计教师应当精选审计案例。最好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项目,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教学素材,再由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来对案例进行筛选、编写,使之适合审计教学。教师既可以根据这些真实的素材编写用于理论教学的案例;也可以编写用于实践教学的案例,实践教学的案例建议采用整套全真或者仿真的企业案例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包括企业一整套的会计资料和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模拟完成审计工作流程,比如:对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工作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安排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作出审计结论和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等一个完整的审计流程,得审计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审计案例教学时可以有多样的组织形式,除了传统的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在审计理论课之后,组织学生分组编制审计案例情景剧,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理、会计、出纳等角色;案例情景可以涉及商洽承接业务、货币资金审计、往来账审计、存货审计等多方面的业务。案例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吸收。同时教师还可以建设审计课程资源网站,在网上提前放上课堂中要用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提早先自己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再进行启发、引导、对学生的解答做出评价、总结。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中放上测验题,让学生课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测验。

  (三)建立审计模拟实训室

  很多高职院校有会计实训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却没有审计模拟实训室。审计模拟实训室可安装审计操作软件,审计软件的使用可以弥补课堂上重理论教学,轻学生实践操作的不足。审计软件一般都具备财务分析、账表检查、凭证检查和审计底稿的编制等基本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利用审计软件模拟开展审计工作,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编制审计工作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安排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完成一整套的审计业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到审计工作的全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减少学生毕业从事审计工作的适应时间。

  (四)提高审计教师的师资水平

  从审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原因来看,高职院校一方面应该鼓励教师多参与审计实践活动,而教师要想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真正获得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建议至少要有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连续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参与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师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教学质量工程来抓,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给出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认定和考核的管理及操作办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着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考试,取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或注册会计师(CPA)资格,并给出具体的奖励措施。并且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交流合作,从这些单位聘请审计实战经验丰富的审计实务高手共同来开发审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计划、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同时聘请他们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并且担任审计课程的兼职教师,定期召开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研讨会,听取他们对审计教学工作改进的建议,提高审计老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审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昕.基于审计案例的审计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2]卢艳.高职院校审计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2,(11).

  [3]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3).

  [4]顾光.王清.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教学改革思考[J].商业会计,2013,(2).

  [5]徐贵丽.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0,(10).

  [6]田晓红.谭旭红.陈英.校企合作模式下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创新途径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5).

  卓越 郑鹏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