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承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湖北,精准扶贫,脱贫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12

  明确脱贫时限,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退出

  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习总书记扶贫开发“六个精准”论断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讲话特别是贵州会议讲话精神,将精准识别作为谋划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取得了明显成效。

  夯实建档立卡“回头看”基础性工作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催动建档立卡“回头看”。贵州会议后,湖北省先后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分片传达贯彻会、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确定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目标,明确了脱贫时限,即到2019年底以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退出。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构建“1+N”(一个决定和若干子文件)扶贫攻坚政策体系,强化管理支撑、责任支撑和精神支撑,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资金整合机制、责任与问责机制、精神支撑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在9月24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其他子文件已经陆续出台,湖北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这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结果,也是充分运用2014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大数据”分析报告的结果。

  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度、高频度动作,有力带动了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密集赴贫困地区调研,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研究精准扶贫实施办法,逐渐发现2014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存在识别对象不精准、数据时点不统一、数据录入不完整、动态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建档立卡数据与扶贫对象实际情况产生一定偏离,难以完全满足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特别是省发改、民政、教育、卫计、交通、水利、住建、残联等部门在编制行业部门精准扶贫规划时,感到建档立卡数据与他们自己掌握的情况吻合度不是很高。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自行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2014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截止目前,孝感市已基本完成入户核查环节,其中,4个县(市、区)核定了建档立卡数据。黄冈市全面完成了全市103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复核、确认工作。其他各市、州正积极推进中。

  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倒逼建档立卡“回头看”。为确保精准脱贫总目标顺利实现,湖北省将全省减贫任务按年度、地域分解,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层层明确减贫任务,压实减贫责任,对于减贫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的县市,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评先资格。湖北省自7月份向各市、州制发了脱贫减贫责任书,9月份所有市州签订完毕,历时近3个月。期间,为确保脱贫承诺如期兑现,各地党委政府极其重视贫困“底账”的准确性,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次详尽摸排了辖域贫困状况,对扶贫对象规模、家庭经济条件、劳动力素质、生产生活水平、资源环境要素、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要素进行复核、更正,在此基础上科学预判辖域内扶贫对象脱贫进度和整体脱贫时点,并在与全省精准脱贫总目标衔接一致后,最终确定责任书具体内容。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建档立卡“回头看”。湖北省将精准识别作为检验“三严三实”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把“三严三实”教育相关要求同精准扶贫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大悟县下大力气核准建档立卡数据,县委、县政府组织3000名干部职工,集中一个月时间,深入全县所有农户细致核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宜昌市五峰县县委书记带头示范,率领40名党员干部分赴所联系的贫困村驻村核查,经过3天的细致查访,摸清了贫困村家底,基本掌握了贫困现状,为下一步形成精准扶贫决策、出台具体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以机制建设推动“回头看”

  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各地高度重视精准识别工作,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各地将建档立卡“回头看”列入党政、政府重要议事内容,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办公会研究讨论。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贫困地区、贫困户家中,核查建档立卡数据真实性。由此,彻底改变了以往建档立卡工作中扶贫部门唱“独角戏”、组织保障薄弱的不利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精准扶贫责任管理,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联合出台了《湖北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与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办法》(鄂组发〔2015〕3号),将贫困县党委、政府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列入考核范围,分值占总分的5%,考核结果作为贫困县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导致数据严重失真,甚至弄虚作假、搞“被脱贫”的地方,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落实责任机制,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湖北省确定县为建档立卡数据管理责任主体,由县制定工作方案,省、市进行监督、指导。各县按照精准扶贫内在要求,在2014年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建档立卡信息库中存在的对象不够精准、原因不够清晰、信息不够全面、数据不够准确、措施不够过硬等问题,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一是进一步突出强调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的重要职责和纪律要求,应对派驻所在村的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负责。二是将话语权较弱、社会角色边缘化的五保户、农村低保户、残疾人、智障人口、受灾人口、大病人口、无劳动能力人口等弱势人群,作为此次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工作重点,安排精干力量逐一清理核实,确保应入尽入,应扶尽扶。

  完善识别机制,严把扶贫对象准入关。为严格把牢扶贫对象识别关口,确保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始终锁定为最贫困的群体,湖北省各地开创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准入条款和识别办法,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扶贫对象贫困面貌的典型直观指标,对识别过程作精简化、标准化处理,大幅提高了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度和工作效率。宜昌市宜都市通过实行“五优先十不准”,设置贫困户、非贫困户认定前置标识,在不需要全面了解农户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几个硬性指标的测度,可迅速判定农户是否应纳入扶贫对象。十堰市发明了“六看一算”直观识别法和“七进八不进”刚性指标约束法,识别出的扶贫对象与入户调查结果高度吻合,并得到农户的一致认可。湖北省于2015年9月7日在十堰召开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对其建档立卡“回头看”典型经验作了重点推介。

  健全参与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湖北省充分尊重农户在建档立卡“回头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托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政策宣传、信息采集、制定规划、数据录入、系统管理等工作,通过严格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确保数据质量。高度重视村“两委”组织、发动、引领群众的先天优势,配合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赋予乡镇党委、政府监督职能,督促辖域内工作按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发挥县级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职能,为工作任务按质、保量、及时完成提供坚强保障。通过构建县、乡镇、村、工作队、群众五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合力促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顺利推进,确保复核结果公平公正。

  湖北省将依托国家建档立卡数据采集平台,按照“一个中心(即精准指挥中心)”“五个系统(即精准扶贫指挥管理系统、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扶贫项目监管系统、扶贫决策分析系统和协同办公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开发符合湖北精准扶贫工作实际的信息系统,将家庭状况、帮扶措施、减贫动态等各类贫困信息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精准扶贫电子化处理,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信息等实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为参谋决策、项目实施、成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供稿:湖北省扶贫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