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锡明:拔掉群众致富路上的穷根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于锡明,群众,穷根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20

  桌椅、床铺和电脑,再加上脸盆和镜子,构成了于锡明的“家”。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二道河子乡二道河子村村部,这间朴素的“家”,他已经住了一年多。驻村结果最明显的,用村里人的话说,是“1949年修的路,2014年见亮了”。

  于锡明是国家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机关工会主席,2014年8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受办事处党组指派,作为3人工作队的一员,带着党组织关系到二道河子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走上了3年的“村官”路。

  从去年炎热而干旱的暑期开始,这个中等身材、59岁的“第一书记”,手里拿着本子,问人口、问地力、问收入、问困难,走遍了全村6个自然屯、463户、1640口人。要精准扶贫,关键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于锡明找出村两委班子之前上报的贫困户名单,挨户走访后发现,一些已经建档的“贫困户”算不上真正的贫困户。在他的日记本中记着:吴某,男,50岁,和大儿子同住,共5口人,12亩地,房子较好,有面包车、拖拉机各一台。在他的日记本中记下了很多这样的户,旁边都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通过走家串户,于锡明了解到,二道河子村几十年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道路坑洼不平,车辆出入本来就很困难,加上街道两侧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堆”挤占路面,臭气熏天,环境就更差了。

  “一下雨,全村4趟街,哪趟街也过不了车,都得陷到坑里。”该村原蛋鸡养殖大户李荣和说,“鸡蛋装上车还没出村就震稀碎,好好的致富项目给我震黄摊儿了。”

  在找出全村的致贫原因、资源优势,摸清村“两委”班子状况、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收入状况、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之后,于锡明就如何实现该村3年脱贫致富,与村“两委”班子及党员代表、村民代表、6个村民组长及贫困户进行了深入交流,搜集群众意见建议百余条,根据实际采纳了5条合理化建议。

  在于锡明的眼里,他盯住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的产业。去年国家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办为二道河子乡协调帮扶资金428万元,有77万元花在了二道河子村,其中用50万元建了500亩的树莓基地,为该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过去定点帮扶二道河子乡时,于锡明已将芝豇种植项目引入该乡。进驻二道河子村后,他发现村民们对芝豇种植已经普遍认可了,便协调资金支持大伙继续发展这一简单易操作的种植项目。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于锡明在该村原有一个芝豇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帮助成立了两个芝豇种植合作社,再联合起来与南方客商统一签订包销合同。农民种植再无后顾之忧,每亩比种植玉米多收入2000余元。

  实际上,他从2008年就参与了审计署对彰武县二道河子乡的扶贫工作,这些年来帮助该乡协调资金达2400万元,怎么还是富不起来?他发现,过去花1300元买的种猪发给贫困户,是让他们“造血”脱贫,可是很多户不是把猪给杀了,就是三瓜两枣地卖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于是他决定,这回给贫困户发羊,每户两只,但是不能交到贫困户手里,而放在将要成立的养羊合作社,统一管起来,按每只羊每年400元的收入让贫困户受益,至于今后怎么发展再“研究”,总之要让扶贫使上长效的劲儿。为此,于锡明给镇里打报告,让镇政府担保此事,使之不会落空。

  眼下,于锡明与村干部、养殖大户想出了一招妙棋,准备于近期实施:首先给贫困户的羊为可繁母羊,然后由贫困户以羊入社,将羊交给大户“托养”,每年按一定收益比例给贫困户返利,承包周期过后,将可繁母羊如数返还贫困户,既替贫困户避开了经营风险,又以较低的成本壮大了养殖大户的经营规模,还保证了扶贫项目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一举三得。

  于锡明瞄准的第二件事,是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问题。于锡明带着手机拍下的照片和村民们的期盼回到沈阳,在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领导的帮助下,找到省交通厅等相关单位,积极寻求资金、政策支持。当他提出的“通过治理村容村貌修砂石路,为下一步硬化路面打基础”的方案得到认可后,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二道河子村,连夜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发动全村干部群众整治村容村貌。铲车、钩机连续工作20多天,对6个自然屯37条村屯道路进行了整治,清理几十年的各种死角垃圾900多吨。

  “三堆”进院了,路面取直变宽了,22.7公里路面上铺了3万多立方米砂石。该村王当铺屯村民刘远才高兴地说:“你看这条连着两个屯子700多米的街,从东头能看到西头了。道见亮了,我们老百姓的心也见亮了。”

  目前,该村去年铺就的砂石路中,已经有10公里铺成了水泥路面,在彰武县率先实现了水泥路面“屯屯通”。这次施工所需的250万元资金也是于锡明协调到位的。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于锡明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现场,一米一米地检查,从未间断,直到工程全部完工。阜新世纪路桥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驻彰武监理驻地办监理主任王开宇佩服地说:“我每次到这儿来,都能看到于锡明,他可认真了,该咋地是咋地,我这专门搞监理的都自愧不如。”

  路好了,村民脱贫致富也有了信心。李荣和等养殖户也重新搭起了鸡舍,新抓了鸡雏,马上就要安鸡笼了。村民刘远志说:“于书记来后,最大的功劳是把村里的‘三堆’清理了,评定贫困户的事也给解决了,还琢磨着发展产业的事。”

  而村民刘远财对于锡明在村里搞和谐家庭建设更感兴趣。他说:“有的人家为了评上贫困户,硬要老少三辈分家立户,实际上得不到几个钱,还把亲情整没了。如果在和谐家庭上给点鼓励,那就不是几个钱的事,而是一种荣誉。”

  于锡明说,“村官”虽小,责任重大。搞不好,百姓是“水”,“官”就成了浮在上面的“油”,不能融合;搞得好,百姓还是“水”,但是“官”就由“油”变成了“鱼”。搞好,才是党的群众路线。

  “他这个省城来的‘村官’,带出了干部作风,凝聚了村委班子,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形成了科学的工作方法。”乡党委书记陈爱民这样评价于锡明。

  (供稿:辽宁省阜新市扶贫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