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无言大漠作证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甘露,脱贫,发展
  • 发布时间:2015-10-16 14:3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定点扶贫于田县纪实

  2011年第四轮部门包村定点扶贫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将“部门包村”定点扶贫与“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深度融合,深入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持续对古丝路重镇于田开展定点扶贫,牵头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达7968万元,协调引进资金920万元。先后启动帮扶项目232个,覆盖全县14个乡镇、21个贫困村,涉及工业园区、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扶贫大攻坚,带来了于田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各族人民心中竖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新型工业园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落后问题的根本在于缺少“造血”机制,没有形成“内生”型自主良性循环的发展方式。于田是农业县,工业发展滞后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步伐,原自治区国资委张继勋主任亲自率领各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深入于田进行实地考察,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致力于将于田县工业园打造成为有疆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有地方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区、有地域本土特色的绿色园区。经多方协调,2012-2013年连续两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并冠名为“于田县国资委产业惠民示范园”。此外,自治区国资委还结合自身行业优势,坚持把工业园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龙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于田县工业园的建设,帮助引进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2家,带动了周边乡村3800多户农户发展玫瑰花种植,解决季节性用工6000多人次,建档立卡扶贫对象4280户从中受益。

  完善基础设施带动产业发展

  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科克亚乡托万艾格来村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闲暇时光,总要聚集到“国资路”上溜弯。三年前,这里是一条“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子里跳”的“扬灰路”。住在城里的托万艾格来人,为探亲伤透了脑筋,投资商宁可少赚钱,也不正面瞧托万艾格来村一眼。2012年,自治区国资委领导到托万艾格来村慰问贫困户,飞扬的尘土吞没了汽车,他们久久没说一句话。返回乌鲁木齐,自治区国资委领导四处活动,到处游说,筹集资金196万元,用于托万艾格来村道路修建7.8公里。90天后,这条被重新冠名为“国资路”的通村路终于通了车。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治区国资委从帮扶科克亚乡那天起,就念起了增水经,实施水利项目带动扶贫开发战略,优先解决好贫困村农田灌溉、饮水安全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同时,坚持帮扶投资和群众集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先后累计投资260万元,为科克亚乡修建防渗渠道8公里,大闸口35座,小闸口67座,打机井3眼,维修机井1眼。随着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12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田灌溉用水的渗漏率减少了40%,一年节水15万立方,每年减轻农民水费负担20多万元。有了水,农民扩大种植面积500亩,增加收入60多万元。不仅如此,科克亚乡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也均得以改善,对全乡经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要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产业的发展来支撑。因地制宜,为贫困村发展产业也是自治区国资委选定的方向,他们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总体思路,把红柳大芸、牲畜养殖、特色手工业等产业作为在于田实施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先后在科克亚乡和阿日希乡投入资金560万元,实施土地平整500亩,水土开发500亩,培育红柳大芸基地600亩,发展温室大棚40座,拱棚80座,畜圈改造80座,扩展手工地毯编制厂1座,发放地毯架70套。同时,还投入20万元,用于支持1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循环资金,引导发展农业合作社及地毯编制、红柳大芸、牲畜养殖培育主导产业,支持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真正使农民资产“动”起来、农村产业“活”起来、脱贫致富“快”起来。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自治区国资委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眼光,统筹谋划,积极协调各帮扶单位在于田设立教育助学基金,2012年正式启动了教育扶贫助学工程,先后注入教育助学基金240万元,帮助了20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同时,针对帮扶乡、村农牧民“等靠要”思想问题,由领导带队,逐家逐户了解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反复推敲扶贫措施。在调研中他们发现,贫困户家庭成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差,致富方法少,制约了家庭经济发展。病根找到,对症下药。他们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治穷先扶智”。于是,一场大规模扶贫培训行动在帮扶乡村全面铺开,2011年以来,新建农村科技培训中心1处,先后举办培训班48期,累计培训干部650人次,培训农牧民32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维汉双语、种养殖技术、手工业技术等多个方面。

  “访惠聚”助推于田长治久安

  2014年,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全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全面铺开,自治区国资委将“访惠聚”与定点扶贫融为一体,实行高位推动,统筹协调。委机关率先垂范,选派53名干部(其中厅级干部3人)组成6个工作组赴于田县科克亚乡6个重点村开展工作。“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极端化思想就会渗透”。基于这样的认识,自治区国资委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配套村图书室,学校电教设备,户户通广播电视及壮大村集体经济。将“访”与“帮”、参加村民婚丧等活动、交朋友结对子互相结合,开展结对帮扶226户;协调医疗部门组成专家医疗队开展义诊,免费发放12000多元药品;邀请自治区畜牧专家和种植专家传授种植养殖技术7场次;为34名残疾人发放了助残用具,协调老乡就医、住院、上学等难事63件,劝回辍学学生87名;协调农信社为村民发放贷款400多万元;在5个村创新设立“向心基金”实施“向心工程”,让跟党走、听党话、为党办事的干部群众受惠。

  自治区国资委19位厅级领导积极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走访慰问贫困户600多户次,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达50万元,积极创造条件为贫困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帮助。现在,村里听党话的人多了,追求极端宗教的人少了,一心一意赚钱的人多了,斤斤计较的人少了。

  大爱无形化作润物春风,甘露不言滴入人们心田。自治区国资委以社会大局之稳定,保障改革发展之深入为目标,宛如点金之石激起了于田发展的千层浪花,筑牢了于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说过“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如今的于田,在自治区国资委的无私援助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继承和田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供稿:新疆和田地区扶贫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