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珍藏着不少老照片,它们承载着老人的青春岁月,是老人用以回忆、纪念的宝物。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老照片正逐渐成为收藏界一种升值藏品,尤其近两年各式各样以“老照片”和“图说”之类冠名的印刷文本纷纷面世,产生了对老照片的大量需求,而各地文化部门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更加推动了对原版老照片的重视。那么,哪些老照片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价格上涨空间呢?
怎样才算“老照片”?
对于老照片国内外定义标准不尽相同,国外的大都指的是1953年之前的作品,国内定义的时间界线不明确。刘瑞琳编著的《老照片》丛书认为应以20年前为界,即把20年以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数年前,国内鲜有藏家收藏老照片,大部分的价格都很便宜,品相好、尺幅大的作品,可能只要几十元就能买到。在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老照片数量并不是太多,且大都是放在古籍善本或者邮品专场里夹带拍卖,人们对一般照片的最终成交价格并没有多少期待。转折点是在中国嘉得秋季拍卖会上,两张上海外滩景色的全景照片估价1000元,最终以不可思议的14.85万元成交,一下子引起了中国拍卖界和收藏界对老照片收藏的注意。此后,各拍卖公司陆续推出了一些老照片的拍品,成交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比如嘉德春拍,一组拍摄有关上海和武汉风情的36张老照片集,估价8000到9000元,成交价却达到了93500元;一张拍摄于1908年的青岛港全景,收藏价竟达160000元。
哪些老照片正在升值?
1.按时间划分,年代越久远的照片其存世量就越少,价值自然就越高。
2.题材越重大越生动价值越高。由于老照片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因而越是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
3.名馆名家拍摄的照片,其存世量本来就很少,若拍摄对象是名人则价值更高。中国早期摄影界涌现了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众多名家,他们造诣精深,善于将西洋摄影技法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他们拍摄的照片价值就高许多。很多照片如果能够保留到现在再拿出来拍卖,价格最低也有万元左右。
4.尺寸越大价值越高。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故留存下来品相完好的大尺寸照片就更显得珍贵了。民国时期10英寸左右的照片价位在500元左右;20英寸以上的照片因量少则价位较高,一般每张在1000元以上;若是尺寸很小的普通家庭老照片则价值一般,售价一般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之间。
5.要看是否具有艺术价值,艺术性越高,市场价值也就越高。
怎样鉴定老照片真伪?
第一,看相纸。1900年之前的照片,除了银版和铁版等硬版照片外,基本都是“蛋白照片”。所谓蛋白照片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而印制的照片,它是在硬版照片后最流行的印刷方式。现在市场出现的1900年前的绝大多数照片和照片册都是蛋白照片。由于感光度低,这些照片在当时无法以底片放大,是从底片直接晒印的,所以照片尺寸和底版大小完全相同。蛋白照片一般呈棕褐暖色,影像层次的丰富性比硬版照片大大增加了,但照片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受保存环境的影响,高调部分容易变色。蛋白照片经过数十年的保存,一般看不到有光泽,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发青,中国摄影师拍摄的发黄,主要是当时中国摄影师定影技术不过关的缘故,现在也成为了鉴别老照片的依据之一。
第二,看清晰度。原版照片是从底版直接印制的,清晰度很高。而翻拍的照片清晰度都会大大下降。翻印的照片在照片里都会有一些水印或者划痕,这是因为翻拍之前的照片在存放过程中引起的。
第三,看尺寸。清代照片最长不会超过30厘米。一般来说,建国前的蛋白照片一般是25×20厘米左右,民国后随着扩印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大照片。清代的全景照片都是一张一张照完后手工拼接的,直到1910年后才见到转机的照片。
第四,看划痕和裂痕。早期的照片,不论是银版、铁版还是常见的蛋白照片,是在纸上涂了一层感光剂显影而成的影像,经过多年的存放,照片感光剂层 都会产生细小的划痕或裂痕。后来的银盐照片存放时间长了,整个纸基也会有裂痕或者划痕。而那些利用化学方法作伪的老照片用放大镜或侧着逆光看则很光滑,不会有裂痕或划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