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全球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英特尔,中国,夏尔蓓
  • 发布时间:2015-10-29 10:54

  专访英特尔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女士

  这是我们在接到夏乐蓓女士专访邀约时收到关于她的个人资料,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她这份长长的履历表中,与中国市场真正开始关系也不过三年左右,但两年之后,她便被任命为英特尔销售与市场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职务。要知道,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接地气”、“本地化”这些词语的曝光率是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中国这个大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终归有不同之处。而在这样的大潮流下,英特尔任命一位看似与中国“交情”并不太深的总经理,而且还是女性,这不免让我们采访她的兴趣也是大增,我们很期望着夏乐蓓女士能给我们哪些有趣的中国观点。

  与中国心有灵犀

  也许是在此次专访之前已经被问过很多次自己与中国的关系,也可能是心有灵犀吧,夏乐蓓在专访之前的开场白里就已经部分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本人的职业生涯当中曾经在多种不同的国家地区市场里面工作过,我曾经在美国总部工作,也在公司的亚太区工作过,现在又在中国区工作。那么可以说我本人曾经工作过的这些地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既有那些最先进的,最成熟的市场,比如像韩国、日本、美国,也有一些新兴的市场,比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就是这一个这样特别的地方,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能看到很多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地方,但在四~六级城市,又透露出很多与新兴市场相近的地方,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对于英特尔来说,中国市场意味着三个意义。第一,就是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本身的业务,我们在中国市场所服务的客户,服务的这些企业,他们自己也在不断的壮大,因此客户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也意味着英特尔更多的商业上的机会;第二,客户本身,或者说我们所在这个市场当中服务潜在消费者本身。举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中国有13亿的人口,在中国使用移动方式进行支付的人数超过了5亿人。那么美国的数字是多少呢?我们知道美国的总人口是3.5亿人,但当中只有19%的人是进行移动支付的。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的一点,它所折射出来的一个现象就是,如果我们英特尔做出一个新的产品,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这个产品也好,技术也好,能够在中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能够赢得中国市场的话,就意味着它可以被销售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第三,现在中国的消费者,毫无疑问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消费者。比如说我们展望下一代的技术物联网,物联网意味着世界上所有的设备都会成为智能的设备,而物联网发展毫无疑问中国也是处在领先的地位,还有像无人机和机器人。在全世界如果我们看投资在机器人和无人机研发或者创新的这种资金的话,中国的量是最大的,看看DJI(大疆)公司,如果看看中国排名前三的无人机的制造商,基本上就已经代表了全世界无人机制造最高的水平和产能。”

  “再想想过去,曾经中国只是一个追随者,看看美国公司,欧洲公司在做什么,然后自己加以复制。而现在已经倒过来了,很多的美国公司和欧洲公司在观察着中国,看看中国在做一些什么,并且加以学习和复制。”

  “英特尔的作用,或者英特尔中国的目标,应该让世界变得更小,进一步缩小中国和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客户他们所服务的全球市场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做到的是能够时刻保持互联互通,我们要做到的是更多的关注于中国与世界的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在中国所服务的这些客户和企业获得成功,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成功,也实现英特尔中国自身的成功。”

  为中国创新求真

  从夏尔蓓的这段开场中,我们其实已经部分明白为何英特尔会“逆本地化”这一大潮流,让一位在全球各大市场都有着丰富技术、渠道、销售、运营经历的国际化人士来担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这一职位。因为在英特尔当下与未来的战略中,中国市场与中国客户,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和服务对象,而已经完全化身为英特尔新技术、新业务的合作推动者,借由这些已经或是将要实现全球化的中国客户,足以为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撑起更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要考验夏乐蓓对于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中国当下火热的万众创新潮流的了解程度了,尤其是很多来自于深圳等南方城市的创新创业公司,它们都是站在创新潮流最前端的勇者,夏乐蓓领导的英特尔团队对于它们,又有哪些针对性的策略呢?

  “这一类型的客户确实非常的不同。所以我们的做法一方面牢牢保持我们中国市场整体战略不动摇,但同时在战术层面,我是指在和这一类客户的这种服务上,具体在执行战略的方式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有很多方面体现出来,我着重讲两方面,第一个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销售团队,大概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是专门服务于这种比较小规模的合作伙伴,比较小规模的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正如你说的那样,他们很多是在深圳,虽然不是全都在深圳。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他们变化速度非常的快,我们全新的销售团队也跟他们一起变,和他们一起向前进,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沟通和联系方式,和这些小客户在打交道的时候,你说我明白了,那下周我们约个时间,一起吃个晚饭聊一聊吧。那他是不喜欢这种做法,我今天提出了问题,我今天就要答案。而且他们要求时时刻刻都能和英特尔保持着联系。那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我们就非常重视建立和使用我们在线的平台,我们的一些社交工具,一些数字工具。所以以上两个方面,一个是全新的销售团队,一个是全新的沟通方式,使我们来更好的配合。

  其实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很多这方面的人,他们实际上来自多个不同行业背景,有些可能以前都不是做技术的,很年轻,大学毕业,或者只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可能是他们不足的地方。但是他们的长处在于,他们对于这种新兴事物充满了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天然的有一种灵活的使用,比较用好我前面所提到的新沟通工具,或者这种新的数字社交方式沟通工具,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说到创新,在美国这种创新文化是非常不同的。通常来说你在美国想把一个产品卖到市场上之前,你自己得先把这东西做出来,在实验室里反复的研究,做出五版,七版,甚至十版的产品,觉得差不多了,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但是在中国做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更具有实验性,比如它会以一种众筹的方式,做出来马上拿出来给你试,来广泛的吸取市场上反馈的意见。当然在这个环节当中,实际上生产的这一方面是比较脆弱的,或者说是比较弱势的,我得到了你的反馈,马上拿回来再做调整,做出一版新的,再拿给你试,再收集你的反馈。所以这是一个频度非常高的相互交互的过程,它具有更强的实验性,更强的尝试性,同时相关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快速地学习,一个一个又一个改善版本出来,所以我们会感觉在中国创新的速度会比美国更快,而且中国的创业公司在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的能力方面,也会更强一些,因为它具有更强的实验性,或者敞开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小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认为这种做法,这种模式是值得鼓励的,是我们应该认可的。”

  在中国脚踏实地

  从上述这段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夏乐蓓和她的团队有着很多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他们对中国的客户与消费者的了解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但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夏乐蓓曾经亲自领着团队到中国的三四线,或者五六线的城市去是实地考察和调研,而在这些市场,她的发现也是非常有趣的。

  “首先我有个人意愿在里面(指带队考察),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就定期到中国来出差。那么15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市场依然是以当初那样快速的速度在变化着,比如说最近我曾经去过一个五线城市,甚至可以说是六线,因为它是县级市,我当时在大街上走,我问我身边的中国同事,我说你确定我来的是一个五线城市吗?在十年前的时候我去过中国三线四线的城市,所以这个五线城市,是我十年前去三线城市的那个感觉,所以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进步,变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当我去到五线的城市甚至是镇子上的时候,我很注意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我前面回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我说过中国5亿的消费者是使用移动支付的。但是让我们感到非常吃惊和有趣的一个数字就是以人口比例来说,四五线城市使用移动支付人群的比例其实高过一二三线的城市。技术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而且你会吃惊的看到那些小地方的人们,在使用技术方面的这种先进性,这种尝试性甚至超过这些大城市,可以说他们实现了一种跳跃式的发展,”

  “所以这个现象让英特尔中国的人感到很吃惊,报告给总部的时候,总部也觉得挺不可思议,就是说在中国四五线这种小地方消费者的这种消费行为居然到这样一个程度。从我们作为技术公司的角度来看,那些我们很多大老板都不会去的小地方的人,他们在使用新的技术方面,要比大城市里这些消费者走的更快,更加先进更加尖端。”

  “这种不同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首先一点我们会把一些关注的重心要向这些市场来做一些调整,尤其是在PC市场还有计算终端上,我们过去一线到三线城市,从量上来说是占了大头。但是我们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看,发现实际上更大的机会反而是体现在四线到六线的城市,而且这一块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变得越来越大,在计算终端的量上,四线到六线会更加重要。”

  领中国敢为人先

  可以说夏乐蓓的回答让我们非常吃惊,当很多创业公司都在一二线大城市里挤破头的时候,英特尔这种国际巨头,居然已经把业务开始向更加广袤的小城市市场推进,试想,如果没有夏乐蓓这位美国人深入小城市的细致调研,是绝对不会出现如此有趣的结论的。她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的确又再次刷新了我们的传统印象。

  这次专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拨一年,刚刚接到任这个职位的那一刻,是否想过为什么是她来就任这个职位?为什么是她就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这个职位?”有趣的是,夏乐蓓听完这个问题之后,她笑得很开心,貌似她对此思考得并不多,但更有趣的是她的回答,完全就是典型的“夏乐蓓风格”。

  “我觉得英特尔既看重这个职位候选人的经验,过去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但是同时也会看重TA对待工作本身的态度,追求目标的态度,那种努力,矢志不渝要成就某件事情的态度。在我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有两个原则我是牢牢抓住绝不放手的。第一,人性当中的共通点,往往会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思维,怎么会是我呢?我又不会说中文,怎么会是我?我是个女人,这件事情怎么干的成?干不了这个事情。但是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我的第一个反应不应该是说这件事情为什么办不成,而是说这件事情怎么做,才能把它做成,这也是我本人这么多年职业生涯当中我一直秉承的一种工作态度。而且事实证明很多我们原来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就是做成了。所以我觉得英特尔要找的人,要找的英特尔中国总经理的这个人,可能也要具备这样的特质,那么碰巧我自己具备这种特质的。”

  “第二个我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牢牢紧记的一个原则,就是我要充分的相信那些信任我的人,因为刚才你说到了,为什么要选我?你怎么会觉得我是适合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当你的上司考虑把你放到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对你有过很多观察,他对你有信任。比如说我在英特尔干了20年,我的上司这么多年也是对我有所了解的,他们既然信任我,他们认为我可以,那么我也应该信任他们的这种信任。所以对于你身边那些信任你的人,你要把他们作为一种动力,来推动你做好工作。“

  “所以两个特质,第一个就是我不去考虑为什么,更多考虑怎么把事情做成;第二个就是充分的相信那些信任你的人,这是在过去20年,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我一直秉承的两个原则。也可能是出于这种特质这种精神我的上司决定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但是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得而知,但是我很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在无数场合、无数专访中我们都已经听惯了这样的陈述与评价,但之于夏乐蓓、之于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0年的英特尔,这句陈述后边还要加上“中国也是我们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扩大的在华业务,这需要本土化,夏乐蓓仅用三年时间,靠自己的方式已然做到,而携手中国公司,利用自身国际化的经历与英特尔的强大技术与全球视野,推动中国本土创新企业的全球化,这正是夏乐蓓和英特尔将要做的。在中国,为全球,这样的思维,也许值得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