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体育舞蹈标准舞部分技术环节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舞蹈,教学水平,动作训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4 17:54
摘要:技术环节是指组成技术基础的独立部分,体育舞蹈中的技术环节对于选手完成体育舞蹈基本动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基本形态、升降、重心移动等最基本3个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旨在使教师认清这三个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并在理论上掌握规律,从而对教学训练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体育舞蹈;标准舞;技术环节
一、基本姿态
基本姿态是指在进行标准舞动作之前上身与下肢的一种形态。在舞蹈进行中我们可以发现:标准舞的上身的形态相对固定即保持在基本姿态下进行,上身不像其它种类的舞蹈那样千变万化;而下肢的动作随着动作的要求而相应的变化。
首先从标准舞舞蹈单人基本形态谈起。下肢形态是两脚脚掌平伏地板并拢或与肩同宽,脚尖朝着人体前方,不允许外八字和内八字,膝盖微曲放松,重心在脚掌中心位置或中心偏前的位置这时脚踝放松,脚趾平铺地板。在上身的姿态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头、颈、肩以及尾椎这四个点的位置;其中正确头部的位置决定了整个形态是否正确,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头部过分地前倾或后仰不仅会破坏后背线条,还会引起背部和上下肢紧张性减弱或紧张性加强,另一方面整个人体移动方向应该是朝着头部的朝向前行的;肩部始终是往下轻微用力即通常说的压肩,这样的力量保证了舞蹈的稳定性,使上身不会因动作上下起伏的变化出现松散的现象。颈与尾椎的用力是相反的,确切的说尾椎是固定点即垂直与地板不得后翘或前拱,而颈部在肩往下沉的同时往上延伸,这样会使得整个人体的线条更加挺拔。
在上述的形态基本做到后再来谈谈两个人基本形态的区别。由于标准舞属于双人的舞蹈,因此男女伴握持架型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我们还是从下肢基本形态谈起,男士双脚与肩同宽,重心从两脚之间转移到以右脚重心为主的形态,左脚脚掌从平伏到脚内扣即脚掌内沿大拇指内侧触地;女士和男士相反,重心从两脚之间转移到以左脚重心为主的形态,右脚脚掌从平伏到脚内扣即脚掌内沿大拇指内侧触地。在上身基本形态中男士左手虎口打开,女士右手掌心对男士左手掌心,男士右手五指并拢放在女士左肩胛骨下侧,男女伴右半身中段微微贴在一起,女士左手放在男士右肩三角肌上,男士身体直立,女士胸腰打开。
二、升降
所谓升降主要是指通过大腿肌肉的支撑力和收缩与牵拉,产生向上的或向下的身体动作,通常是随着脚跟升起、离地,膝盖微曲造成上升动作;随着支撑脚从脚尖到脚跟,膝盖被动弯曲造成下降动作。
在练习上升与下降时应该注意动作过程中上身与下肢的配合用力以及身体重心在脚掌上的过程。为了增强身体内部的稳定性,在上升的同时肩部主动下沉与向上的力产生轻微对抗;在下降的同时头部往上拉,肩部的力量下压,从而保证身体的平衡与直立。在当前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升降中重心在脚掌的过程即在正常体态中重心在脚掌重心的位置,随着上升与下降,重心逐步从中心位置向脚尖方向移动,直至身体上升与下降至重心在脚掌前沿位置;因为在实际舞蹈中的上升与下降时,重心在脚掌上也是不停的滚动的不是停止不动的,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建立初步的标准舞行进过程的动力定型。
三、重心移动
在现行的各种教材中,标准舞的重心移动主要是指两腿之间前后、左右的重心转移。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笔者认为这样的描述是不够清晰和准确的,在教学和训练中容易误导学生,从而进行错误的动作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标准舞中重心的移动,可以把身体的重心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上身的重心移动、脚掌的重心移动以及两腿之间的重心移动。
上身重心移动是指头顶到髋部即上身的重心移动,上身的重心移动使相对固定的基本姿态产生各种新的形态和线条,使舞蹈产生美感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在比赛中上身的重心移动和线条的变化往往成为裁判员评价舞蹈好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脚掌重心的移动是指重心在脚跟、脚掌、脚趾上的滚动,即脚法的产生;在标准舞中对脚法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运动过程中重心在脚掌上的滚动既反映了行进产生的形式又是我们人体在移动过程中的缓冲的工具从而达到保护身体,保持平稳的作用。
两腿之间的重心移动主要是指重心在左脚与右脚之间的转移以及双脚重心向单脚重心或单脚重心向双脚重心的转移,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舞蹈中提供支撑点并不断改变支撑点,使舞蹈不断行进或产生摆荡、行进的效果。
标准舞是两人在相对固定的姿态下不断行进中产生的运动速率,身体线条的变化从而产生美感;不断行进就意味着重心的不断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正确的重心移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看出,上身重心的移动是整个移动过程中最先移动的部位而后产生脚掌重心滚动最后产生两脚之间的重心转移;身体重心的移动要先于脚掌重心的移动但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只有身体重心的移动没有脚掌重心的滚动那么就会出现身体前倾或后倒,最终会失去整个人体重心摔倒的现象;如果只有脚掌的重心移动没有身体重心移动那么就会出现整体移动动作缓慢僵硬,移动过程断断续续,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两腿之间的重心移动是身体重心移动和脚掌重心滚动的最终结果,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学生常常会出现“迈步子”的现象,这就是由于身体重心移动和脚掌重心滚动没有在前一个动作中完全完成而急于在两腿之间进行重心转换所造成的错误动作。
四、总结
在标准舞学习过程中,技术环节的习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的技术环节的习得会加快以后学生在基本动作掌握程度,加快标准舞应有的肌肉记忆。基本姿态、升降以及重心移动这三个技术环节是标准舞中非常重要的,为其它技术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三个技术环节包括其它技术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因此在平时教学和训练中只有使身体各个关节、肌肉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较高质量的基本动作。
参考文献
[1]刘伟校.体育舞蹈专项力量与耐力训练内容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徐芳,魏欣.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10期
[3]查建芳.论现代体育舞蹈的专项身体素质[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马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