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及问题分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市场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5 13:50
摘要:工商管理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本文在详细介绍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问题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通过实践环节,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27万,其中大约有20%左右未能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其中第六项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高校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为此,各高校应通过完善高校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然而,由于学科特点和历史的继承,普通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都较为完善,实施效果较好,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数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研究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1 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任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
(1)案例分析和讨论。课堂案例教学分散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紧密结合所授理论观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案例情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加以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解决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其基本的思路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模拟资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年论文。学年论文主要是为拓展深化理论主干课程的内容而设立的,要求学生运用阶段主干理论课程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对理论进行演绎拓展。
(4)专业模拟实验与实践。主要是针对技能性知识设立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的技能问题,即掌握与应用一些基本的技能,随专业核心课进行安排并考核。如企业经营管理实验与模拟、生产运作管理实验与模拟、市场营销实验与模拟、销售技巧与策略实验与模拟、会计核算综合模拟实验与实践等。
(5)专业写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搜集和获取相关资料信息,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热点问题评论、观点综述、经济管理资料检索等初步科研技能的基本训练。
(6)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集中实践环节中,设立了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7)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第6学期结束后,结合专业实习要求有针对性的到实际业务部门或实训基地进行分散或集中专业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践技能的训练。
(8)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学生综合全部所学理论,集中探讨某一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
(9)项目设计与企划:随相关专业核心课进行安排并考核,主要体现相关核心课程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大类基础及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项目设计与企划报告的基本写作方法与规范化要求,有针对性的完成某一企业实际或模拟项目的设计与企划,并撰写项目设计与企划报告。
(10)社团活动。学院开展形式不同的社团活动(如商学社、文学社、市场营销学会、各类体育爱好者团体,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辩论会、书法比赛、各项体育比赛、英语晚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1.2 实践教学的五个层次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把上述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1)基于公共课的素质教育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进入大学后从一年级开始就为他们设计实践活动,并全方位地展开,以思想品德课的道德实践为起点,外语、计算机、数学、体育等公共课,都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出了可行的实践教学要求和实施方案。例如,思想道德专题演讲、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英语角、英语演讲和英语辩论赛、计算机应用、大专辩论赛,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等。
(2)基于专业基础课的专业理论认知实践教学活动。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是学生初步接触专业的开始,专业基础课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大多是描述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专业理论认知实践教学和认知性社会实践调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进一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基于专业课的专业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活动。进入大三后,专业课将陆续开设,学生的专业知识日渐丰富,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务性的课堂演示和案例教学,开发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在实验室或实习基地集中进行实践。
(4)基于专业选修课的专业技术适应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四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一般是应用前期已学到的基本知识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某学科领域的管理技术问题的课程或相关知识课程。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社会调查、主题策划活动、社团活动等。
(5)基于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包含了个体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社会经验等方面的竞争。从学校实践教学培养的角度来说主要以校外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战和计算机模拟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采用集中实习(安排到实习基地)与分散实习(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形式,这样他们可直接接触社会,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工作,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学会如何与同事相处与沟通,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就业和创业奠定了思想和业务基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许多专业往往将侧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面,理论与实践脱节,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由于教学意识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计划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将实践课程作为一种理论课程学习之余,可有可无的补充,也就是如果理论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学有余力的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去证实和巩固,学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满脑子理论,眼高手低,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2.2 缺乏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由于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实践教学的师资方面投入欠缺,加上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局限,很难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建树。现如今,许多高校招聘的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当中许多教师的理论水平虽然不差,但是缺乏对企业实际运作和管理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偏向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工商管理专业对比其他专业而言,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3 实践教学考核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很多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拼命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光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水平认定不应局限在理论考试上。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实践课程,但是对于实践课的操作没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完善、科学的作业指导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的考评方面同样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校不重视教师的实践水平,对教师实践活动又不加以管理和考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肯定减少,对教学任务也是敷衍了事,缺乏创新。很多高校的实践课程最后变成了学生自由活动或者去企业拿个实习证明就算结课了,对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毫无帮助。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才市场对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普通高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校就业率,培养出更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勇.高校工商管理买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2007(10).
[2]张春颖,乔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买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
王爱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