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 来源:客户世界
  • 关键字:EAP,企业管理
  • 发布时间:2015-12-01 14:32

  要讲清楚EAP(员工帮助计划)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需要先从霍桑试验讲起。

  霍桑试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1924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开始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一系列试验(霍桑实验的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该实验采用半实地参与观察的方法,寻找是否有“疲劳”之外会降低生产力的因素。

  霍桑试验共分五个阶段。

  一、照明实验(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下降。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相关实验。

  二、福利实验(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产生了一个心理学名词——霍桑效应,用来描述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三、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后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30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四、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下,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而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得太多而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得太少而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之后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五、态度实验

  对两万多人次进行态度调查,规定实验者必须耐心倾听工人的意见、牢骚并作详细记录,不作反驳和训斥,而且对工人的情况要深表同情,结果产量大幅度提高,因为谈话内容缓解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出人际关系比人为的措施更有力的结论。

  后来,更多的科学家完善霍桑试验的结论,得出如下一系列相应的管理理论。

  社会人理论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因此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因此传统管理理论也被称为“经济人”理论。而霍桑实验表明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因素,因此梅奥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或“社会人”理论。

  士气理论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工作效率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工作条件,所以管理者应该关注动作分析、工具设计、改善条件、制度管理等。而霍桑实验表明士气——也就是工人的满意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工作方法、工作条件之类物理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

  非正式群体理论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管理体系,尽可能避免工人在工作场合中的非工作性接触,因为其不仅不产生经济效益,还降低工作效率。而霍桑实验表明在官方规定的正式工作群体之中还存在着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的规范和维持规范的方法,对成员的影响远较正式群体为大,因此管理者不能只关注正式群体而无视或轻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在生产组织中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原因不主要是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理论反对泰勒等科学管理理论家将人看做“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仅仅受金钱的驱使,而认为人是“社会人”。

  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就是规范的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而霍桑实验提出必须有新型的人际关系型领导者,他们能理解工人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意见和进行交流,并借此来理解工人的感情,培养一种在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之间维持平衡的能力,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

  EAP是一个可以帮助企业很好贯彻霍桑试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快速实现高效管理的方法。那么怎么理解EAP的核心理念呢?

  首先,EAP是贯彻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最好工具,企业管理需要研究的内容和EAP主要任务是一致的。

  其次,EAP是管理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管理心理学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个体心理学范畴,而且现代管理中随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心理学的因素已显得更加重要;EAP也正是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入手去研究人在企业中的需求和心态,管理心理学中对于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角色知觉、群体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内容的涉及也正是EAP所需要的进一步由个体到群体的综合分析过程。

  人类学中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帮助很大,因为近年来国际化趋势产生了管理的新问题,即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并使之整合于特定的组织文化中。EAP为此而专门开辟了企业文化的版块。政治学中权力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也给管理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EAP项目实施中的两条主线一线员工和管理者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企业需求的。

  第三,EAP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内开展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每个环节每个版块都能从心理学技术中找到方法找到支持,所以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版块都有EAP的身影。

  现代组织中的心理困境主要来自基层的问题呈现,如:

  不明确的角色边界;

  缺乏有效控制感;

  与上司的频繁冲突;

  孤立无助;

  工作过度和时间紧迫;

  缺少多样化;

  缺少交流;

  领导不力;

  与同事冲突;

  没有能力完成工作;

  不必要的争斗……

  员工的压力问题将导致企业的缺勤率增加,离职率增加事故率增加,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工作积极性或士气下降。心理问题在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那么,EAP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呢?

  简而言之,EAP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帮手。要想做好现代企业管理,引入EAP的理念和方法必不可少。

  刘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