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中穿破行业天花板!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纺,家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8 10:28
有市场研究公司提出,家纺行业存在2000.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我不知道这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根据我在行业中的经验看,家纺行业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据。首先是对家纺行业范围的认定,这个行业其实不仅仅指的是床上用品,还包括了毛巾、窗帘、地毯等家用纺织品,现在能公开的数据都是家纺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但这些公司都属床上用品类的公司,在向全家纺类转型过程中,多处在起步阶段;其次就是家纺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大多数品牌知名度偏低或无品牌,甚至还在低端的轻纺市场中流通。因此,整个行业到底是否存在2000.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这有待商榷。
另一个问题是,假如家纺行业存在2000.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即使将目前所有家纺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起来,距离2000亿元的底数还远远不到。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业存在一个很远的天花板,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所有家纺类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增长率没有一家超过30%以上。于是,我们就需要思考:家纺类企业到底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下一步?
内外形势促进转型
从我本人领导的罗莱来看,我们在中国已做到了行业龙头,但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本土品牌面临的将不仅仅是现在的竞争对手,由于关税持续降低,无数优质的国际大牌将和我们的价格不相上下,而且他们会发挥出整体家居的竞争优势。因此,包括罗莱在内的本土品牌都需要二次创业。
我们现在的战略是,一方面从过去家纺用品的企业,转型为整体家居企业,也就是像宜家那样整体复合的企业,而智能家居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将从产业型企业升级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型控股集团。整体家居这个概念,是基于我们对海外市场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国际大牌为什么比我们优秀,优秀在哪里?为了弄清问题,我去了日韩、欧美考察。结果发现,就产品而言,我们国内的生产技术和产品未必逊于国际大牌,但在整体配套上却非常缺失。国际大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售卖某件高档次的产品,而是为客户做整体方案设计,卖的是效果和场景,比我们领先二十多年。按照这个逻辑,相比我们只卖出一条被单、一个枕头,国际大牌就可能卖出整整一个卧室,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很高的收益。另外,现在国内的消费者,也正在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诉求。为了快速适应新形势和应对市场诉求,接下来,我们会通过资本手段来整合全球的资源,其中就包括整体产品设计和人才资源,以加快实现战略转型。
用15年做全球500强
在互联网智能时代,我们提出了“健康,舒适,美”的新使命。这个使命下,我们将进入到智能健康监测产品领域。期间,我们会通过资本投资并购手段,把国内外在智能健康监测产品领域中具有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的资源,叠加到我们整体家居中,通过大数据分析、诊断等手段,给消费者提供居家的健康关怀。可以看到,未来的居家生活,还将包括家庭机器人、家庭管家等等,而这些和整体家居战略是一致的,这会让消费者生活变得更有意思。当然,互联网智能时代本身就是对传统居家生活的跨越,而我们设想的是,将我们产品通过互联网化、智能化、数据化,不断进行迭代。
在战略驱动中,资本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价值驱动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资本来打造一个产业链和生态圈。如果靠自己一点点做起来肯定做不大,一定要整合资本。把优质的品牌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纳入进来,同时自己也走出去销售。
我注意到,一个家纺企业要做世界500强,如果仅做床上用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能做整体家居,能成为一家智能家居企业,同时也能国际化,那么还是可期的。罗莱的想法是,花15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
薛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