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红:从做生意到做企业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陈宇红,生意,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6 15:38
初见陈宇红,他身上的职业经理人做派,让我误以为他是一个“海归”。但他却笑着说,“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土博士,我喜欢穿中山装。”在中国软件行业干了将近20 年,从一个负责技术企业管理者成长为上市公司的CEO,陈宇红淡定地经历着人生的蜕变。
学做“企业家”
1990 年,陈宇红进入长城软件,7年间,陈宇红踏踏实实做一名技术工程师,经历非常简单。
1996 年初,陈宇红离开了长城软件,到中国软件工作,历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及高级副总裁,并创办了中软赛博,也就是中软国际的前身,担任副总经理。
2000 年成立中软国际,陈宇红担任董事总经理、CEO。“ 从1996 年到现在,我都觉得是在做生意。”陈宇红说,“订单越多越好,客户越多越好,营收越高越好,增长速度越快越好,这是典型的做生意的方式,但是这并不是企业的终点。”
一个注重技术的企业管理者学着做生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陈宇红却似乎没有什么障碍。“学着做生意”的陈宇红将中软国际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在2003 年上市以后,中软国际的发展可以用“狂飙突进”来形容——连续8 年保持57%的复合增长率,公司规模从200 人发展到1 万人,销售收入从4000 万元发展到11 亿元,利润则从800 多万元做到近1 亿元。
陈宇红在规划中软国际下一个10年发展蓝图时,也给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不是一个生意人,而是一个企业家。
他认为,做企业需要企业家精神。
“ 所谓企业家就是自我驱动的人, 他能把自己跟企业的生死绑在一起。他会常常提醒自己:企业不创新地发展,不超越地发展, 不规模化地发展, 就会死掉, 你的事业就会完蛋。是这样的切肤之痛, 驱动着企业家持续地为之奋斗。”
陈宇红透露,中软国际下一个10 年的战略规划以及最近3 年的发展规划是:“2012 年,中软国际进入全球科技服务排名前100 名,也就是实现收入约5 亿美元。更长远的10 年规划是,到2020年进入全球科技前20 名,收入将实现40 亿美元到50 亿美元。”
“我现在才感觉自己是在做企业。
因为我做的每一件事很快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并提供帮助。” 陈宇红说, 比如参与奥运会食品安全服务、奥运会机场监控、登月卫星照片现场支持、60 周年大阅兵气象系统等等。“很多重大事件都能参与其中,我自己是越来越觉得在做一个企业了。”
谨慎的“冒险者”
陈宇红很容易给人以骄傲的印象。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的陈宇红,的确一直生活得比较优越,父亲是大学教授,他本人可谓根正苗红,是北京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的博士,专业是光纤技术。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也很顺利,从技术人员转变成一个管理者,再向企业家蜕变,似乎都水到渠成、顺风顺水。陈宇红觉得自己是这样一类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弄潮儿。“我就是老弄潮儿。”陈宇红调侃地说。
陈宇红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的两个论断我非常欣赏:一是发展就是硬道理,再一个就是不走极端。”
陈宇红的确是一个不走极端、愿意适度冒险的人。“ 我们的发展原则是不走极端。不管是业务布局还是收购兼并, 我们都力图把握一个平衡, 在野心勃勃的计划下, 把我们每一步做得很扎实。”
过去7 年,中软国际完成了23 个收购案,包括湖南创智、北京正辰、和勤环球资源公司以及最近的汉普咨询等。
在中国并购成功率是很低的,但是陈宇红认为,“ 中软国际基本上没有失手。” 因为, 陈宇红是技术出身,想事情比较系统, 而做事更加细致。
中软国际的并购策略看起来很激进但实则非常谨慎。中软国际的复合成长率为57 %, 每年增发股是8 %, 换言之就是用每年增发股8% 换来57% 的成长,这个比例拿捏得比较到位。“我们就是这样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陈宇红说。
成为企业家,如何把握企业发展节奏至关重要。陈宇红将2008 年与2009年定为调整年,以此控制前几年发展过快的节奏。“我们面临着非常关键的整合与消化任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单凭领导人的魅力来管理, 必须要把人与制度相结合,实现科学管理。我们要坚定原有的战略布局, 同时要着力解决企业内部问题。未来3年中软国际能以什么样的速度成长, 都将取决于现在奠定的基础。”
30 年感悟
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是特别幸运的,因为选择的机会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很多。当然,前辈也帮我们奠定了基础,而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