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阚凯力,中国的电信行业恐怕会寂寞很多:在近10 年间的历次电信改革中,每逢关键时刻、重大决策之前,阚凯力总会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立场鲜明、表述直白,因此常常在业界引起轰动效应。
阚凯力曾用“皇帝的新装”来比喻电信业某项他不看好的决策;事实上,今年65 岁的他的确有点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大声说出事实真相的孩子。
斯坦福“海归”
1950 年,年仅5 岁的阚凯力随父母从美国回到祖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海归”。1978 年阚凯力考取了文革后全国公开招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1979 年,月薪仅46 元的阚凯力来到了一年学费就上万美元的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既听不懂教授讲课的英文、也没有摸过做作业必备的计算机,甚至没有正式的学籍(系里说他要在学期考试合格后才算是斯坦福的正式学生),阚凯力承受着难以形容的巨大压力,开始夜以继日地苦读。一个学期下来,他门门功课全A,系主任高兴地宣布:不仅阚凯力是斯坦福的正式学生,以后所有中国政府派来的留学生都将直接获得斯坦福的正式学籍。
硕士毕业前夕,阚凯力决定继续攻读斯坦福的博士学位,并且从纯技术研究转为管理体制研究。
1984 年, 阚凯力从号称培养“leader( 领袖人才)”的斯坦福毕业,进入太平洋贝尔公司工作。这一年,恰逢美国电信业开始改革,拆分垄断企业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而太平洋贝尔就是拆分后的7 个小贝尔之一。阚凯力在异国的试验田上,近距离目击了一场电信业市场化的变革。这段经历对阚凯力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十几年美国教育、工作和生活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了解美国什么样,也知道中国什么样,看到差异,然后才会思考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差异。”
1986 年,留洋7 年的阚凯力回国了。
很多美国的朋友、同事对他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感到不解。他说:中国十多亿人,才有几百万部电话,我得回去装电话去!
从智囊到“大炮”
回国后的阚凯力成了抢手宝贝。那个年代,国内很多单位根本连博士都没见过,更别说是从美国回来的斯坦福大学的博士。
阚凯力先是在自己参与组建的卫星公司任职,紧接着,于1987 年出任原邮电部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负责国内电信发展战略和技术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这对他来说算是得偿所愿、专业对口了。就在这一年,阚凯力在中科院叶培大院士的领导下,起草了中国科学院一个项目的主报告《按照商品经济规律改革我国通信管理体制》。
2000 年,阚凯力竞聘成为北京邮电大学新成立的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从此,他由默默无声的政策拟订者、政府智囊,变成了总是公开表达反对意见的“阚大炮”。
2001 年,国内进行第二次电信重组、对中国电信进行南北拆分,阚凯力尖锐断言,“南北拆分拆而不分,电信改革走了弯路,电信业还将面临进一步的重组。”
2002 年,中国电信上市,阚凯力公开力阻,称“中国电信拼死拼活演出了海外上市中最不光彩的一幕,国有资产不但没有增值,反而造成了大量的流失。”
2003 年,全国小灵通发展形势如火如荼,他大唱反调,预言,“3 到5 年小灵通就要被淘汰。”
2008 年,国内第三次电信重组即将启动,阚凯力疾呼“目前流传的‘五合三’方案一旦执行,必然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成为我国电信业的一场灾难。”
2009 年国内3G 牌照发放,一片欢呼声中他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外宣称,“我对3G 永久不看好,市场没有需求的话,再好的东西也不行,不管是几G 都没用。”……
从2000 年至今,10 年光阴过去了,很多当年人们觉得惊世骇俗的观点如今已经被验证成为事实。而一向给人感觉个性张扬、高调的阚凯力,却说自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说,如果我有一条优点的话,那就是讲真话。
最受欢迎的教授
从企业到政府,再到学校,阚凯力最喜欢现在这份教书的工作,因为“自由”。在外界锋芒毕露的阚凯力,在北邮校园内自然也是名人,他被学生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教授”。学生眼中的阚凯力是一位温和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大家喜欢向他请教电信业的各种问题,遇到感情困扰、甚至谈婚论嫁也会找他商量。
2006 年,北邮校园BBS 上曾出现一个帖子,创下3 天之内跟帖300 条的记录。
帖子内容是某系学生在学校食堂偶遇阚教授,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探讨国内电信业未来走势。学生们围绕这段对话,围绕电信行业发展、毕业择业方向、以及如何评价阚凯力这个人,展开了激烈辩论:有人说“阚哥的偏激是出了名的”,有人说“老阚的目光忒超前”,有人说“老阚不懂政治,不懂国情”,也有人说“他是真正在为国家着想”..其中,一个得到很多跟帖支持的学生在回帖中是这样写的:“我认为能引起大家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阚老师的存在和话语就已经有很大意义了。”
“我们都应该为阚老师勇于发出自己非主流的声音、敢于坚持己见、不断探索质疑的精神鼓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阚老师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试想如果整个社会在电信领域只有一类观点、一种声音,那才是真正的‘万马齐喑究可哀’。”
学生们理解阚凯力,阚凯力也喜欢朝气蓬勃的学生。今年65 岁的阚凯力已经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过他说,只要学校不赶他走,他就要在北邮接着干,直到干不动为止。
30 年感悟
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因素。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需求来自电信运营企业,而电信运营企业的需求来自电信用户。因此,如果电信用户对一项业务没有需求,或者不愿意支付可以对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费用,那么这项业务和相应的设备制造生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