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国人聊“两孩”

  “想生又不敢生”的困境并不是上海和中国的女性所独有

  几年前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中国朋友常常告诉我,他们最羡慕我们的一件事,就是可以想生几个孩子就可以生几个。

  “我们是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人,很孤单地长大,你能想象这样的孤独感吗?”一位“80后”的上海女朋友对我说。

  确实,这在我们,很难想象。在文化传统中一向推崇“多子多福”的中国人,在短短30年时间里成了全世界平均家庭规模最小的国家之一。

  终于,“两孩”全面放开了。上周,我又见到了那位上海女朋友,于是问她,是不是打算马上再生一个?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摇摇头,很坚决地说,不想再生了。

  她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光养我儿子一个孩子,就已经全家动员了——不光是我们夫妇两人,还包括了双方父母。我们要挣钱养家,老人要帮忙看护接送。儿子现在才5岁,后面还有十多年的上学、升学、择校、找工作的日子,想想实在太累,不想再重复一遍了。”

  更重要的一个考虑是,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老人帮忙可能也不够了。她担心自己可能从此就要告别职场,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在所谓的“相夫教子”中度过余生。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有一份体面工作的大都市摩登女性,她很难接受这种人生。但另一方面,她也坦陈,内心不是没有过斗争——中国人特别喜欢“圆满”,“儿女双全”被认为是人生圆满的标志之一,她在内心其实也非常向往。

  “想生又不敢生,因为成本太高,最后决定还是不生了,这是我身边很多‘潜在两孩妈妈’的真实心理。”她总结说。

  其实,“想生又不敢生”的困境并不只是上海和中国的女性所独有。在西方的大城市,以及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新一代职场女性都面临同样的艰难选择。

  一方面,传统的温暖大家庭理念难以割舍,另一方面,竞争高度激烈的职场现实又要求女性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再加上现代社会婚姻“安全感”的日渐下降——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两孩”和“三孩”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成为很多中等收入阶层女性想要实现却又不敢抵达的一个美好理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也是中国传统“代际关系”深刻变化的开始。

  本身是独生子女、选择不生或只生一个孩子的这一代父母,对于子女养老这个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应该也不会抱太高的期望值。可以想见,未来的中国父母和子女,将会是越来越各自独立的两代人。

  文/孟莎美(印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