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快递

  “中国经济的黑马”如何炼成

  此“黑”到彼“黑”之间,不过经历了十年

  作为消费者,不少人对快递这个行业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在大多数的快递站点,包裹散乱地堆在地上;快递员骑着三轮车行色匆匆,有时甚至横冲直撞,他们总是不耐烦,服务态度也常常不好;包裹有时会丢失、错投、破损。

  这样一个还未褪去草莽气质的年轻行业,有着独特又传奇的经历。

  快递业曾经被冠之以“黑”。由于政策原因,中国的民营快递公司从出生到2009年,一直都在“黑快递”的负面评论和夹缝中生存,常因“违规经营”“擅自经营”信件类快件而被罚款或查抄。以至于作为“通达系”奠基者的申通,直到创立十几年后才敢正式在公司名称中加上“快递”二字。

  今天,快递业仍被冠之以“黑”。所不同的是,它成为了国务院李总理口中的“中国经济的黑马”。

  此“黑”到彼“黑”之间,不过经历了十年。

  而促成其爆发式增长的,是发轫于同时期的中国电子商务。

  2006年5月1日与淘宝展开正式合作的当天,圆通快递交易量是386单,而到了下半年,日交易量就猛增至近4万单。合作当月圆通每天从淘宝卖家收到的订单不过2000单,到了2008年11月,这一数据达到了惊人的40万单。

  时至近年,如果没有电商的强大需求拉动,快递行业不可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连续4年业务增长量均超过50%。

  反过来说,这个因果关系依然成立——中国电子商务能够实现高速增长,从来也离不开快递业的日渐发达。如果说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是信用,而保障则是快递业。在遍及全中国几乎每个角落的电商版图中,快递业的轨迹构成了一条条鲜活的动脉。

  当然,正如前所述,尽管已经脱胎换骨为“黑马”,快递业却依然未褪“草莽”——同质化服务、价格战、良莠不齐的从业人员、不成熟的产业链管理。

  电商行业的瞬息万变及快递业对其挥之不去的高度依赖,令后者不得不过早地去思考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细分行业?特色服务?合并?重组?

  在这片快递江湖中,故事才刚刚开始。

  文/张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