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杠杆能起到一部分作用,但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城市路网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2015年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就在同一天,环保部确认北京PM2.5的首要来源是机动车,这是官方首次正式披露北京雾霾“元凶”。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团队公布的数据:1998-2013年间,北京人口增长70%,GDP增长近8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303%,截至2015年8月,其机动车保有量达557.5万辆。
庞大的机动车数量,对北京的交通、空气质量造成了无可忽视的影响,也逼迫着汽车新政的加速推出。
2015年12月初,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缓堵处副处长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拥堵收费”是北京正在研究的解决交通拥堵众多措施中的一项。12月3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称北京将在2016年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将通过立法方式确定如何收费,并将收取拥堵费纳入《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6-2020年)》,通过“一揽子方案”来实现拥堵治理。
北京拟收取交通拥堵费的相关消息自12月1日晚间开始传出,因此相关舆情出现于12月4日前,并呈现持续升温状态。在经历了12月3日新闻发布会的正式确认后,相关舆情于4日达到传播顶峰,随后迅速回落,但仍保持了一定的传播持续性。截止到12月7日24时,该消息在传统媒体中的传播量达到2440篇。
对于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这一举措,舆论态度表现比较复杂。部分网友持激烈反对意见,认为“永远只是简单粗暴的收费”,另一些网友则对具体实施方法表示迷惑。但也有很多网友对此表示欢迎,表示“西方很多城市已经实行了拥堵收费制度,现在北京拟实行,只要在有利于民和环境,觉得都是对的”。
相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媒体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态度则比较正面。很多专家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收取拥堵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费用收取合理,效果可能比限行大。
但拥堵费的具体实施方法仍然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有专家指出,征收拥堵费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
也有部分评论对拥堵费的长期效果表示担忧。相关文章提到,制定拥堵收费政策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延续性”。部分私家车主起初对于拥堵费用比较敏感,一时或选择放弃开车出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和收入水平的提升,相应人群对缴纳拥堵费的敏感性将会下降,拥堵费对民众自驾与否的影响力也将降低。政策对于缓解拥堵的边际效果将随之下降。
总而言之,经济杠杆能起到一部分作用,但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根本。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城市路网规划和建设,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
文/杨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