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生人

  在他们这一行,人命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他们始终以此为自豪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令人惧怕的事情,在他们眼中“都不算事儿”。

  这些年,潘伟出动三百余次,救了五百多人,每次都有不同的险情。

  这个从空军转业而来的海上救生人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海上救捞人的选择是颇有讲究的。

  只剩十分钟的油量

  2005年10月22日,潘伟第一次出任务救人。他至今记得,那一天刮着12级狂风,他们接到三起报警,最严重的那一起是,一个小舢板在狂风恶浪中被抛起了两层楼高,无边夜色中,借着直升机的灯光,可以看到渔民们不断忙着向船外泼水。

  刚刚出任务的潘伟还没有经验,有人让渔民跳水,潘伟说不行,渔民没救生衣,跳水后一个大浪就打没了。

  按照救助程序,他们放下了救生员,但在狂风中,救生员不住地晃,飞机上的潘伟也很紧张,他用反光镜看到“船在跳,救生员也在跳。”

  带着钢索的救生员在靠船的一瞬间,一个前滚翻上了船,如此一来,直升机也被带得乱晃,一不小心,可能就机毁人亡,负责放钢索的绞车手不断大喊“切钢索!切钢索!”

  切钢索的目的是牺牲救生员,保障机组,这也是搜救教程里的规定动作。

  潘伟灵机一动,命令迅速放钢索,减弱钢索对飞机的作用力,这一招管用了。

  那天回来后,潘伟想,如果切了钢索,自己以后就再也不做这一行了,“救生员刚刚结婚啊!”

  而在另一次救助中,他们要从烟台飞到威海加油再起飞,同时,他们通知遇险船只开进救护航程。但船长没有按计划行动,而行动的飞机备份油却快耗尽了,只剩十分钟的油量。

  他记得,那一天云很低,海面上涛声咆哮,恶浪滔天,始终无法确定遇险船只的具体位置。紧急中,潘伟想到,让船上找出一个脸盆,装满汽油,听到飞机螺旋桨声就点火示意。

  当时机组极度紧张,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任务,机组有可能也折进去。

  眼睛都直了

  2014年初,在一场油轮失火的事故中,救助队一名刚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看见了烧得不成样子的人,“几天几夜睡不着觉”,直至现在,他还在因抑郁症服药。

  曾经,潘伟带一个新招收的大学生出勤,第一次见到大风浪的凶险,新人吓坏了,“脸发白”,落地后眼睛都直了。

  而在大风浪里被吓呆的学员,根本就听不见机长的指令,潘伟让他调数据,他“没了反应”。

  即便是一个军人出身的救助员,在临出舱时,也会说“算了吧”,于是负责控制飞机的潘伟还要向他解释,没事,大胆地下去。

  潘伟们大多会从退役军人中选择新同事,至少,在接触死人的时候,他们不会因血腥而影响救助进程。

  没人愿意看见死尸,就像潘伟的同事、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张建新所说,这些年他们最高兴的那一刻莫过于救助行动结束后,自己接到前方电话:“告诉大家,人全活着!”

  他舞起了双手,分外激动。

  潘伟依稀记得,渤海湾曾同时发生5起事故,救助队分身乏力,必须有先后顺序。在研究放弃哪一起救援时,他们分析,有人离海岸稍近,“游也能游回来”。

  紧张中,潘伟一再说,要慎重啊,我们让谁活,谁就活。

  第二天一问,被放弃的那三个人“全没了”。

  很多年后,潘伟的痛悔仍然没变,他总是想如果当时多一架飞机多好——“出事的那几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在他们这一行,人命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他们始终以此为自豪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令人惧怕的事情,在他们眼中“都不算事儿”。

  飞行救助时,很多近距离救助是十米级的,一旦撞上,机毁人亡。

  通常结束救助后,潘伟的内衣都是湿透的。

  但这些事情家里人不知道,潘伟不建议弟兄们将工作情况告诉家里,不过家里人似乎也形成了一个规律,至少就像他在部队时一样,夜航飞机几点停飞,家属就在几点睡觉。

  飞在天上的潘伟们,有一个始终坚持的信条——一定要有希望,没有了希望“死得快”。有一年,某地有人落水,其中几个用绳子将自己绑在一起的人最终获救了,但单独漂浮在海上的人,尽管有救生圈,还是没能活下来,因为没有了希望。

  时刻待命

  在如同珍珠链式的海上值班待命点,长期游弋着中国救助船只,他们要坚持全天候的值班待命。各港海岸电台和救捞局所有在海上或港外待命的主要救助船舶,均昼夜收听海上呼救信号,并将信号以最快速度通知救捞局。

  救助船舶待命期间须全员在位,船舶技术状态良好,视频及燃料储备能维持15天。

  此外,救捞局在接到中国搜救中心或交通部其他方面获得船舶遇险需援救的指令信息后,要立即出动救助船舶,过往船舶也需赶赴出事现场。

  全天候大功率专业救助船在接到救助指令后30分钟出动,快速救生船20分钟出动。飞行队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机组在接到救助飞行指令或救助信息后45分钟内起飞,备份机组在接到救助飞行指令或救助信息后60分钟内做好准备。

  2006年5月13日,特大台风“珍珠”导致大批越南中部地区渔船在中国东沙海域遭遇袭击,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政府予以救助。

  接报后,交通部迅速启动了《国家海上救援应急预案》,派专业救助船及救助直升机前往救助。

  按照预案,南海救助局、东海救助局进入临战状态,海上49艘专业救助船、5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全部进入紧急待命状态。5月15日,刚刚投入使用的“南海救111”轮急行400海里到达台风路经区。

  在调遣航行途中,一些回港船只看见“南海救111”轮追着台风中心行驶,颇为疑惑地提醒:“你轮航向错误,前方是台风中心”。救助船船长回答称:“我轮航向没有错,正奉命前往台风中心附近海域执行救助任务。”

  赶到台风中心的救助船迅速抵近渔船,组织渔船排队,向渔民逐一提供食品、药品、淡水和救援工具。对于受伤渔民,救助船组织随船医生予以包扎救助。

  台风中心的人们要克服持续晕船与体力透支的挑战,还要持续面对惨不忍睹的事故现场。有时候,在救助船队抵达沉船现场时,只能看见露出水面不到半米的船头,以及周围环绕的鲨鱼群。

  中国救助船队及直升机编队在南海东沙大救援中前后历时17天,航行6000余海里,搜寻面积近15万余平方公里,300多名越南渔民因而获救。

  当年5月22日,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致电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越方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越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和高尚义举深为感动,这生动体现了越中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和患难与共的密切关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齐岳峰/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