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如何拯救世界

  假如一早发了65封工作邮件,就相当于开车跑了一公里——这还不算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那种邮件一封要排放足足50克二氧化碳。

  以批发超级英雄为己任的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在多元化和政治正确方面堪称业界良心。除了平权运动和少数族裔外,漫威最近还刻意迎合同性恋群体,为此不惜让旗下的老牌英雄“冰人”高调宣布出柜,从而为其英雄团队赢得了一片彩虹色拥趸。

  按照这个思路,漫威距离推出一位新英雄“素食侠”应该为时不远了,这位超级英雄和同伴们都肩负着拯救地球的一贯使命。不过,“素食侠”已经错过了近来最好的出场时机——巴黎气候峰会。

  “替罪牛”

  按照作为吃货的“素食侠”的标准,气候变化会议本身却是个不怎么绿色的举动。对于“环境原教旨主义者”来说,骑着自行车在天寒地冻中来往于会场,穿着大衣和手套在没有暖气或者空调的房间里开会,工作餐只有当地产的土豆沙拉,无疑这才应是气候峰会最正确的打开姿势。

  然而事实注定令人失望:数以百计的专机或包机会在戴高乐机场起降,豪华车队在连接的公路上繁忙来往;带有巨大穹顶的会议室里温暖如春,而宴会则设在绝妙的场所,那里不止有青翠欲滴的反季蔬菜、新鲜空运的热带水果,鲜嫩多汁的法式小牛肉更是必不可少的主菜——人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并不会煞风景地提及,这些美食实际上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这两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大家都盯着气候议题,但没多少人意识到,温度计上的汞柱与碗里的肉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全球畜牧业已经占到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5%,这一比例几乎等同于各类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量。尤其是牛肉简直成了极端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他们以少吃一个汉堡包的代价轻轻松松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得以对牛尽情倾泻火力。

  实际上,牛和人关系密切。在法国拉斯科洞穴发现的古老岩画上就有人与牛的典型互动。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在中亚地区驯化了牛,并将这种浑身是宝的家畜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人类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中,牛已经作为正面形象存在了上万年,可最近在环保主义者眼里,牛的角色却出现了大反转:这种能提供奶和肉的憨厚生物成了气候变化的“替罪牛”。他们声称,与牲畜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4%是由牛排放出的。

  肉类生产会对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已不是秘密。“替罪牛”的地位更是首当其冲,生产一公斤牛肉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猪肉、鸡肉生产的29倍,此外还要多耗水11倍,并且多排放5倍的温室气体。和土豆、小麦以及水稻等主食相比,生产每卡路里的牛肉所占土地要多出16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多11倍。

  饮食结构决定着海平面的高度

  与其埋怨牛,不如把减排重点放在人的食谱上。毕竟人类的活动才是气候变暖最大的诱因,排除这个变量的话,即使牛占领了这个星球,也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多少。

  而对人来说,饮食结构决定着海平面的高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吃货圆润的肩膀上都承担着些许职责。

  按照对比研究:菜谱上无肉不欢的人光在吃这一项上,每天就要排放7200克二氧化碳;相比之下,吃素菜并加点海鲜的人,每天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800克;严格素食主义者,每天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2900克。

  为了有效减少碳足迹,人们能够采取的最佳措施不是少开汽车,而是少吃肉。对于吃货们来说,他们的责任实在重大,因为他们的胃口有能力改变气候的走向。

  然而,真正的吃货都知道,饕餮之诱惑是多么难以抵抗,因此让他们与肉食一刀两断,既不现实,又不人道。目前可行的替代方案是:尽量人人都少吃一点肉。如果实在馋了的话,也别吃水煮牛肉,吃点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猪肉、鸡肉以及鱼肉,也是不错的替代选择。

  当然,由于全球平均肉类摄取量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不同国家的吃货们承担的减排责任也有轻重之分。

  健康专家建议,每人每天的最佳肉摄入量是70克——这相当于两个肉夹馍的水平。美国人平均每天吃的肉是这个标准的3倍,其他工业化国家也都在两倍左右。相比之下,中国人每天能吃的肉只是稍高于这一标准,不过肉类消费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所幸,在吃货们纠结于个体和集体的责任,说服自己吃素是为了拯救地球母亲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适时地告诉大家,少吃肉其实也算是独善其身。就在巴黎全球气候峰会召开前一个多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吃肉是一种充满风险的饮食习惯,吃香肠、火腿和熏肉等美味的加工肉更是如此,加工肉制品和香烟一样是“有足够证据”证明的致癌物。听到这个,大概有人后悔不迭,早知道吃肉这么有害,那干脆就不戒烟了。

  警惕防不胜防的碳排放

  世界卫生组织的这条消息虽然给全球的肉联厂敲响了利润预警钟声,但股东们实际上并不用急着整理资产,因为绝大部分吃货在口味的路径依赖上,近乎于顽固。比如,大家早已被告知腌制食品不利于健康,可在吃韩餐的时候,不少人还是舍不下泡菜。

  所以,并不能指望吃货们一夜之间抛弃东坡肘子而专攻清炒花椰菜。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吃蔬菜,却能将防止气候变暖的大我和实现健康生活的小我有机统一起来。这或许是少吃肉比少抽烟或者吃泡菜更显得“高大上”的原因。

  当吃货们再次在餐桌上与土豆烧牛肉狭路相逢的时候,最好先简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再默念如果每个人都采取少肉的“更健康的饮食”,到2050年之前,就可以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是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这个危险门槛以下所需减排量的四分之一。

  做完这些之后,估计不少人就会对牛肉意兴阑珊,夹块土豆咽下了事。当然,另一种情况是,牛肉已经被其他小伙伴们一扫而光。即使这样,吃货们也不用沮丧,反正从结果上看,个人的碳排放已经减了下来,且为个人健康和脚下星球都作了贡献。

  这是一个四处都在讨论碳足迹的时代,而且世界变化太快,人们的日常行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气候变化反面角色的“背锅侠”。

  前些年,在不少电子邮件的末尾,都写着“请最好不要把内容打印出来”的字句,认为这样就能减少纸张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可没过几年,别说不打印,就是对着电脑读似乎也不够绿色了,因为有估算称,每封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排放4.2克二氧化碳。算一算,假如一早发了65封工作邮件,就相当于开车跑了一公里——这还不算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那种邮件一封要排放足足50克二氧化碳。

  由此看来,最绿色的方式还是通讯基本靠吼,而在拯救世界的英雄名单里,排在首位的,莫过于吃素食且低排放的宅男宅女了。

  文/王亚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