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牌”能否举起蓝筹股?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股,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8 11:39
恰逢平安夜,A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那些喜欢假日气氛的投资者恐怕已经急着过节去了,因此,手里的筹码不免抛售一些。但对市场趋势而言,除了大盘需要在30分钟线做一些充分的整理以外,暂时恐怕找不到过分看空的理由。
12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给予了资本市场重大的关怀,市场预期资本市场投融资双向改革有望提速。从投资角度来看,放开证券、基金、期货交叉持牌,及推进符合条件的机构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这两个举措均可能预示资金供给的加大,未来银行理财资金会更方便流入资本市场。目前来看,20万亿的银行理财资金仅有2万亿到了资本市场进行股票投资,如果金融混业经营以及放开券商牌照的话,那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客户和资金流入市场。对比1980年代台湾券商牌照放开的历史比较可以得出,券商牌照放开会带来证券公司的加速设立,随着证券营业网点在各级村镇都的遍布,投资者客户数量不断提升和金融脱媒的加快也会推动股市的上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注册制或者新股海量发行来平衡供求,则市场整体泡沫会快速放大,因此,从股票供给的角度而言,需要进一步推动注册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而这个恰好也是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
上周最为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万科与宝能的股权大战。这一次保险机构的举牌信号也拉开了资本市场蓝筹股估值修复的序幕。一直以来,我们以公募基金作为价值投资的领头羊,这一次看来大的保险机构才是真的价值投资者。本次蓝筹股的集体上扬虽然对指数整体涨幅的贡献不大,但一些个股表现较为抢眼,比如房地产、金融和中医药消费龙头。从过去几轮蓝筹股的上涨背后的推动力来看,公募和社保均充当了先锋的角色,但这次商业保险机构的出头似乎表明目前影响市场资金的主力角色已经不同于往日。
但蓝筹股的进一步上涨的确需要新的催化剂,光依赖于举牌是不够的,毕竟多数蓝筹股都是国资控股的,股权分散的较少,股权集中的较多,因此,举牌潮虽然来势汹汹,但普及面并不算广,持续性也不够,更无法带来系统性的示范效应。
未来蓝筹股的上涨还取决于改革推动的进程,尤其是国企改革才是蓝筹股卷土重来的重要驱动因素。对比过去5年蓝筹股与所谓成长股的业绩指标可知,以创业板为首的一些成长股业绩虽然大幅增长,但盈利能力的质量并不高,更多是靠收入推动应收账款增长和兼并收购带来收入增长的过程。这种“内外兼修”的过程是否可以持续?市值过了200-300亿元之后,是否还有成长性?股价2年涨幅10倍之后是否还有投资价值,这里面的复杂程度不亚于1985年之后的台湾股市。
反而是蓝筹的安全边际和财务真实度更加可信。一方面,国企普遍缺少做市场管理的积极性,自然市值就不会刻意做大,另一方面,国企普遍喜欢隐藏利润,避免业绩放大导致考核压力加大,因此,反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和混合制改革之后,蓝筹股业绩有较大提升金额想象空间。
当然,市场主流机构仍然信奉成长股是经济转型的主战场,这种逻辑如果没有被证伪之前,存量资金仍可能持续在其中博弈。当新增的保险机构和养老金恐怕不会沦为所谓成长股的最后的接棒者。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蓝筹股普遍价格仍处于3000点之下,有些甚至仍处于2000点附近,既然长航凤凰这种濒临退市的公司都可以停牌一年之后涨7倍,那为什么这些垄断行业的龙头公司——蓝筹股不能上涨呢?
冷静下来,也许等风来才是最好的策略。因为风足够大的时候,再大的猪也能被吹起来。
胡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