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创意基因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创意基因,设计文化,英国工业
  • 发布时间:2015-12-31 10:11

  英国长期致力于开拓创意产业,尤其在产品、工业设计和新兴科技领域卓有建树。18世纪中叶开始,发明创造的概念一直是英国工业和设计文化中的特色。18世纪80年代的新型纺纱机、19世纪40年代的船只和桥梁、20世纪50-7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再到8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近40年来,似乎一切都彻底改变了。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的生产制造国家,曾经的世界工厂开始向创新经济、零售和创意产业转型。

  20世纪 70、80年代英国经济面临转型。1973年,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成员把石油价格提高了一倍,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一直到7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呈滞涨状态。1979年,适逢保守党大选,新上任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推行私有化、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减少政府开支。煤、钢铁和铁路的私有化,以及私人生产的下降,撤下传统生产线上的产业,逐渐开展银行金融、法律咨询和零售等服务型产业,形成商品文化,并加强与世界联系,以上成为设计产业在英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英国的广告和品牌咨询产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随着需求的增大,逐渐在英国形成专业化团队。进入21世纪,英国已经形成十分有活力、高水平的设计氛围。所有创意产业中,建筑产业毋庸置疑地成为英国设计领域中最突出的一部分,30年来,来自英国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英国建筑的创意不仅表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中,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表现突出。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人们极力反抗英国城乡变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当时的审美水平,但不得不承认,根植于英国的科技精神和视觉魅力都在英国建筑中完美呈现出来。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人们不难看到那些重要的、令人惊讶的场馆设计和重建规划。

  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18-19世纪期间,英国一直维持着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发明家和企业家让英国具有极强的国家自豪感,尤其是与钢铁制造、机械造船和纺织工业相关的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这些产业都是在“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发展起来的,被殖民国直到20世纪中期一直为英国产品提供绝对的生产原料和销售市场。

  大英帝国的结束直接影响了英国的世界地位,也使制造产业生产力迅速下降。紧接着英国面临货币贬值、石油危机、增值税、银行破产、企业兼并,以及来自工会的限制性商业行为等重重困难。理查德·斯图尔特(Richard Stewart)1987年概括当时的英国设计产业为 “难以生存”。 当时的英国缺乏创造性,被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本主义束缚,从斯堪的纳维亚进口价格高昂的家具、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从德国进口奢侈品。

  工业设计教育

  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习工业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和新的消费热潮在60年代诞生。一些毕业于30年代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格拉斯哥和莱斯特设置的基于技术和专业的工业设计课程的设计师走上社会。1960年,英国有1500多个设计师,2万个建筑师。然而,科德斯特里姆的报告改变了英国设计教育,将教育重心放到了培育个人创造力上,衍生更多种的视觉风格。克里斯托弗·弗瑞林(Christopher Frayling)把这叫做“打破固有传统”。皇家艺术学院最先开拓了创新的设计教育形式,培育出了大批的领先设计师。1948年新上任的校长设置了六个不同种类的设计模块课程。1959年又新增设了工业设计专业。

  设计专业并不只在艺术艺术院校开设。1963年对高等教育的报告中表示,所有理科专业学院都要改成综合类大学。新型大学中的技术专业都向工程和设计方向转变,尤其是工程学对工业设计影响很大。科技专科院校1968 年开始逐渐建立起来,科技院校可能没有艺术院校具有创造力,然而,科技院校却更擅长发展其他跳脱于艺术和设计,但与工业相关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工程、物理、统计学和外语专业。

  设计教育的这些改变,帮助英国在50-70年代形成相对成熟的设计产业,加上美国的影响和设计研究单位的逐渐发展,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机构出现,为工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绘图、企业形象设计、展览、包装和产品设计。奥利弗·希尔(Oliver Hill)1965年成立了工业设计单位,次年就凭借洗衣机设计获得了设计大奖。

  设计师和制造商逐渐开始加深联系,展开合作。设计专业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专业的工业设计师的出现,却没有让商家和消费者认同英国设计的天分,这让工业设计协会和设计师们感到挫败。因此协会尝试让产业和消费者理解设计,真正懂得什么是好设计。1956年设计中心的成立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设计中心标签和设计指标展示出了通过认证的产品和已发表的作品,这又促进了设计师和产业之间的合作。

  工程设计的标准有很多,尤其是在汽车、飞行器、船只和导弹方面,这些产业都是英国国家身份的象征。1963年工程设计费尔登报告中提到工程中的设计缺乏趣味性。1968年的康韦报告中建议提升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标准,直接导致了设计协会的重组。

  1957年,设计中心奖引进英国;1959年又设立了爱丁堡设计公爵奖。设计奖项能够帮助设计师和企业从消费者身上获得认同。好的设计需要创意、舒适、简单便捷和优雅的外观。然而,即使是获了奖的设计也无法保证它日后能够经久不衰。

  消费者通过商业期刊和展览向设计师和企业提供建议,这自然要比国家所有的设计协会更有影响力。每日邮报创意家居展通过立体家庭样板间展示了自1908年以来通过蓝丝带认证的家具产品,但这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好的设计产品。一些报纸和杂志也纷纷开设设计专栏,出版设计专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彩色版的《星期日报》(Sunday),女性杂志《家居能手》(Good Housekeeping)。虽然设计产业已经发展得越来越专业,但是战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担心产品设计缺乏投资。1945年-1965年间,英国公司承担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大多数集中在化工、飞机和电器产业上。1967年,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唯一一个拥有调查系统的国家,调查系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排在世界第二位。

  设计师的角色

  设计专业领先的教育和设计咨询机构增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意见不统一的发明家。发明家会到英国广播公司的著名节目《明日世界》中讲解自己的设计。大批的产品都是个人作品,还有独立设计师开办属于他们自己的工厂,比如艾利克斯·莫尔顿(Alex Moulton)的标准自行车、欧文·麦克拉伦(Owen Maclaren)的B01真空吸尘器。

  正如戈登·艾奇(Gordon Edge)在 1985年所说:“英国仍沉浸在发明家的世界,而不是创新的进程中。”特雷弗·贝里斯(Trevor Baylis)是当时极受欢迎的发明家之一,他留着小胡子,抽着烟斗,从前是一个水下特技表演者的他勇敢地在工作室里进行设计实验,在TKD产品设计中勉强算是一个设计师。

  没有经过系统的设计培训的贝里斯在父亲的工作棚中学习了一些设计技能。在从事了特技表演和游泳池销售员的工作后,他开始向设计领域进军。发条收音机是他在看到电视上的关于艾滋病毒在非洲蔓延的纪录片后设计的。收音机是理想的媒介,但电力的供应匮乏又不稳定,加上电池价格在当时又很高昂,贝里斯把他的设计模型带给制造商时,遭到了拒绝。他甚至试着去联系设计协会,但还是没用。最后,通过电视节目《明日世界》他才遇到愿意采用他设计的企业。

  男性设计师大多都是从工作棚中走出来的,那么女设计师呢?女设计师往往集中在纺织、时装和陶瓷产业。男设计师的设计履历遮盖了女设计师获奖的经历。西尔维娅·里德(Sylvia Reid)和她的丈夫约翰合作设计的家具1961年获得了设计中心大奖。海伦娜·厄格洛(Helena Uglow)为JRM设计的洗脸盆1970年也获得了设计中心大奖。

  60年代,女性的设计师角色被男性在设计上对美学的掌握所掩盖。60年代的女性对于设计而言更适合消费者的角色。她们在办公室使用最新的科技产品进行工作,在家里她们也需要借助电器完成家务。越来越先进的厨具帮助女性减轻了家务负担。她们愿意参与到这一行业中,很多女性开始不愿在家以外的地方工作。

  设计新契机

  70年代后期,英国已经成为国际设计领域的先驱,很多设计单位开始向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出口设计服务。西摩·鲍威尔(Seymour Powell)1985年为法国公司Tefal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水壶。70、80年代,尽管电器、医药、生化产业蓬勃发展,但是英国制造业仍呈现出大范围的下滑态势。英国摩托车产业在50年代还是世界第一,1975年时却所剩寥寥无几。1976年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行的“为需要而设计”论坛上,大家达成共识,认为社会和环境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十年后,80、90年代的设计却更强调市场,以应对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过去的30年中,电子科技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设计产业受便宜的硬件和新软件发展的影响,设计师的创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利用电子产品和服务进行生产。21世纪初,英国就已经完全进入了电子程序设计时代。

  80年代,英国发展了具有竞争性且正活跃的电脑硬件产业。全世界的家庭都渴望拥有电脑,英国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比如创新企业辛克莱(Sinclair)、阿姆斯特拉德(Amstrad)、橡果(Acorn)。辛克莱由电子产品企业家克莱夫·辛克莱(Clive Sinclair)在1981年创办于剑桥,因生产不同种类电脑而成功。80年代后期,位于埃塞克斯的电脑公司阿姆斯特拉德在电脑市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1986年兼并了辛克莱公司。英国广播公司所使用的微型电脑系统均由橡果公司生产。

  此时,计算机代码和编程语言在设计革命进程中成为了主要元素。它摆脱了航空和汽车产业的限制,即使是业余人员也可以在家里毫无顾虑地进行。

  创意设计工作室促成了英国电子数码设计领域的成功,包括电子游戏设计、网页设计、电子商标设计。创办于1984年的Elite公司设计出第一个电子游戏,它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游戏设计师。英国电脑游戏产业一直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2007年的《小小大星球》和2011年的《小小大星球2》都是由英国游戏公司Media Molecule设计的。

  90年代后期,创意设计机构Poke由初创时的地下室搬至肯尔迪奇。他们意识到新科技的巨大潜力,推翻品牌和广告的边界,建立网站和市场营销队伍,使用最新的、订制的设计技术发展创意品牌。从事网络工作的机构、工作室、公司和个人越来越多,他们重视扩大开放源代码的结构,不断充实软件的功能性。电子制造技术帮助设计师创造更多有潜力的高新产品,甚至帮助设计师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材料创造出复杂立体产品。打印机更加快捷高效、并且价格逐渐降低,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小型电子设备。

  混合动力成为设计师与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合作的新契机,将新科技实验产品与传统设计实践相结合,加大了产品设计的空间。位于伦敦的三驾马车制作公司(Troika)向世人展示当代设计师如何利用新技术和传统实践制造混合动力产品,这超越了产品和经验的界限,为产品设计增加了互动和沟通的功能,把艺术、设计和科技结合起来。

  伦敦有大量的设计人才,三驾马车借助来自国际平台的资本和影响力,使伦敦在2000年代中期成为国际型的设计市场。一些新成立的公司这时候受到英国政府的扶持也迅速建立起来。三驾马车在全球都有私人客户或来自公共机构的项目,他们承担了英国希思罗机场第5号航站楼的项目,其中一个丝绸质感的电子屏幕表盘设计帮助公司赢得世界级设计大奖。

  个性化设计风格

  通过现有科技,设计师可以使用带有简单传感器和电路板的低价装备制作小型交互产品。设计师也在促进设计工具改良的过程中,借助网络共享经验和创意,开发软件和新产品。2011年成立的曼切斯特微观装备实验室,以生产极具功能性且注重社会参与感的个人产品为主。类似的产品实验室让设计师拥有更多选择,在传统制造和模型生产中自由转换,使用电脑CAD程序,经过几次设计和试验,最终成型。

  现代人所经历的设计从大众设计转向个人产品设计,从大规模生产转向用户订制。新的科技手段改变了沟通方式、销售方式以及设计方式。蒂姆·布朗(Tim Brown)说:用户和服务将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的积极关系激发出来,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产品体验,了解产品的设计初衷、生产性能和益处。回顾互联网Web 2.0革命和互联网用户的随机反应能力,将参与、分享和制造内容的特性放进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作考量,让用户去设计、修改和生产产品,成为这个时代独有的特色。蒂姆认为当设计师把产品交到每个人手中时,设计的力量就被体现出来了。

  建筑的亡魂

  现代建筑受到社会变革、政治倾向和经济形势等各方面的影响。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77年在自己的书中表述“现代建筑已死”的观点。其实,查尔斯所指的是1968年Ronan Point的爆炸以及1972年美国密苏里州路易斯城黑人公寓的爆炸。而现代建筑如正午的太阳,在这个特殊的新时代,表现出独有的特色。

  最聪明的建筑师皮尔斯·高夫(Piers Gough)和最招摇的建筑师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l),他们都曾不可救药地炫耀自己的才华,高夫曾把自己的作品当作B级电影建筑。但没有任何现代主义者会比詹姆斯·斯特灵(James Stirling)更幸运,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荣誉。他为莱斯特大学设计的工程建筑被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称作“别的建筑无法再用的功能性建筑”。60年代末他就成为行业的笑话,后来的十年他在学校教书,接着他转变设计风格,才重回建筑行业。

  英国伦敦的建筑联合学校主席阿尔文·鲍雅斯基(Alvin Boyarski)认为社会终将会越来越国际化,所以势必要建一所真正国际化的学校。在全球化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他就预示了全球化的到来。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试图尝试新的东西,学生和教职工以及鲍雅斯基本人是建筑30年的种子人物,至今仍影响着当下的建筑作品。

  英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提供学习研究和实验的平台,尤其是伦敦,极其欢迎和鼓励大型实验的进行。建筑师可以在伦敦到处取经、调研和创作,只要是你想知道的,总有人会给你建议。彼得·赖斯(Peter Rice)算是行业的前辈,他善于创新,尝试新的想法,创造新的概念。

  伦敦也充满很多建筑设计的机会,它不同于欧洲其他城市,伦敦城市之间存在着差距,需要改变。就拿奥运会体育场的选址来讲,设计师提前用了15年的时间来描绘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可能。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再次惊艳了世界,新的奥林匹克公园是欧洲最大的公共空间之一。伦敦水上运动中心在奥运会结束后向伦敦市民开放。可以看到,伦敦奥运会场馆设计中形成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水上运动中心是流动的几何形状,使整个场馆一直维持着水的流动脉络。159米长绵延起伏的屋顶从地面像浪一样扫上去,设计体现了伦敦处于河畔环境的城市特点。

  英国创意产业的未来

  政府支持新兴的设计产业,建立文化和商业机构进行扶持,保障创意设计文化在英国长远发展下去。一些活跃的教育中心同样是英国创意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培训英国和海外学生的重要环节。当文化形势面临经济挑战时,英国若想在国际设计市场中保持优势,一个聚焦创新的产业是极其重要的。

  设计师汤姆·迪克森(Tom Dixon)说过:上世纪80年代经济的衰退为设计产业提供了发展环境,那时候,你必须要为自己做点东西。从音乐行业景象来看,“做自己”的态度一直弥漫在音乐中。时尚和制图也给设计和产品的未来带来影响。30年后,世界的衰落同样影响了设计和制造。未来什么因素将会影响着英国设计,只能拭目以待。

  钱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