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音乐剧《猫》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音乐剧,猫
  • 发布时间:2016-01-19 11:56

  累计拥有7300万观众的史诗级音乐剧《猫》于2015年10月1日登陆巴黎莫加多尔歌剧院。我们用了5个月的时间独家跟踪记录了新版《猫》的幕后准备工作。

  4月7日 星期二

  十年前被荷兰舞台娱乐公司收购的巴黎莫加多尔歌剧院被一场音乐剧“点燃”了。著名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史诗级音乐剧《猫》在这里重新得以演绎。今年1月,《猫》的演员招募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剧院需要找到30多位优秀的舞者和歌者演绎新版本的《猫》。

  仅仅过去了3个月,这部伟大的音乐剧就已经吸引了2000多人前来面试,还有200多人寄来了他们的录影带。经过一系列的选拔与淘汰,如今排练厅内仅剩60多名候选人,他们在选角导演拉巴·阿里纳与总导演克里西·卡特赖特的眼皮底下日夜排练,为最后能登上舞台而努力。

  克里西·卡特赖特导演可以说是一只“老猫”了,她已经陪这部音乐剧度过了30个年头。站在他们身旁的金发女子是薇洛尼克·班德利尔,她是这一版本《猫》的驻场导演,负责具体的表演指导工作。10月1日正式表演开始之后,她将会接替克里西总导演的位置。

  在巴黎,我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有这样一部分面试者,他们在踏入排练厅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淘汰了。“想要演猫,”拉巴解释说,“就要具备猫瘦小妩媚的特点。”这样一来,那些体态丰腴的姑娘就直接出局了。另外,声音也要像猫一样,所以音域太窄的人无法胜任。最后,一名合格的音乐剧演员不是只有演技就行,过硬的舞蹈与演唱功底也不可或缺。只要面试者有一点不符合要求,薇洛尼克和钢琴师马蒂厄·塞拉特利就会立刻指出,选拔过程极其严格,最终留下来的都是精英。时间飞逝,选拔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下周,《猫》首版制作团队的导演崔佛·纳恩和导演助理兼编舞吉莉·安莱尼将会飞抵巴黎,开展进一步的选角工作。

  4月24日 星期五

  “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人选最终确定,最初有两位加拿大姑娘与一位法国姑娘竞争这一角色。“魅力猫”是这部音乐剧的女主角,一首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回忆》让这一角色火遍全世界。最终,拥有绝美嗓音的普里西卡·德玛荷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拿下了“魅力猫”一角。新版《猫》的剧本直到第一次排演的前夜才最终确定,很多人都为普里西卡第二天的表演捏了一把汗。然而当普里西卡最后一次唱起《回忆》时,所有人心中悬起的石头都落了地,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格里泽贝拉。

  5月4日 星期一

  截至目前,《猫》还缺少十几名舞者。今天早上,将近100名穿着蓝色与黑色橡胶服的女孩“占领”了剧院大厅,她们都是来面试的。这些女孩中有的是坐卡车从阿尔萨斯过来,有的是几个人拼车从意大利赶来,还有人是从圣马丁门步行而来。面试开始前,她们或活动肩膀,或捯饬头发,或嚼着巧克力面包,总之都是为了缓解心中的恐惧与紧张情绪。拉巴·阿里纳到大厅后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签号,十人一组,上楼去排练厅进行面试。对于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来说,这段楼梯可能就是通往荣耀的阶梯。面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她们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被选上。

  8月17日 星期一

  排练厅的舞台已经用白胶带勾勒出了轮廓。和平常一样,所有人在9点45分准时到场。克里西先开一个简短的小会,之后便开始“沉默”的热身。之所以说是“沉默”的热身,是因为在整个热身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听到关节嘎嘣作响的声音,却听不到任何人说话聊天。热身结束后,钢琴师带着大家做声乐练习,模仿各种各样的猫叫声:浮夸的,悲伤的,打哈欠的,快乐的,唉声叹气的……接着,导演在舞台平面图上讲解第一幕与第二幕进出场的位置,以及道具的摆放位置与使用方法。布景已经准备好,演员们在排演开始之前,要先去化妆,这是他们最期待的环节。

  8月19日 星期三

  一周以来,莫加多尔歌剧院的舞台上一直火星四溅,原来,工作人员正在搭建一座结构复杂的大桥,供猫儿上下戏耍。为了使桥保持平衡,桥的另一端悬挂着几个巨大的水桶,里面装满了水。

  除了桥这一装饰外,莫加多尔歌剧院还找了五辆拖车从伦敦郊区运来了一座巨大的“垃圾山”。布景师阿兰·沃克和他的团队负责用这些原材料在舞台上搭建出一个垃圾场。这是一个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了的垃圾场,每一种垃圾都要比实物大3倍左右。阿兰团队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收集到了足够的原材料:250张厚纸板,20包巨型糖果和薯片,啤酒罐、香槟酒瓶以及红酒瓶各10个,30多个罐头盒,25份和床单一样大的报纸,3副网球拍,3个炉条,3件衬衣,5个胸罩,1条三角裤,床、鞋子、鸡蛋篮子以及自行车轮胎若干。他们甚至还制作了一辆车牌号为NAP70的废旧汽车,目的是向《猫》这部音乐剧的首位赞助者——约翰·奈培先生致敬。就在不久前,约翰·奈培刚刚过完他的70岁生日。

  8月21日 星期五

  就个人而言,霍华德·伊顿是非常讨厌猫这种动物的。但是从职业的角度出发,30多年过去了,这位《猫》的灯光师对这部音乐剧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霍华德陪着演员们一起去世界各地巡演:澳大利亚、欧洲、美洲、南非、日本、新西兰……霍华德与《猫》这部剧结缘的日子要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霍华德只有27岁,整个《猫》的团队都非常年轻。说实话,当时没有人看好这样一部由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诗歌改编而成的音乐剧,更没人想到这样一群形态各异的猫人能在音乐剧史上创造奇迹。如今,《猫》的产业已经相当庞大,舞台最初使用的提线灯泡也已完全被LED灯替换,可霍华德始终如一,他还是会花整整一周的时间调试灯光,给予演员们最好的舞台灯光效果。

  8月22日 星期六

  人只要忙碌起来,时间就会过得飞快。经过上百次的排演与调整,整日整夜地剖析剧本,一点一点地抠细节,这部史诗级的巨作终于能完整地串演了。克里西在一旁仔细盯着每位演员最细小的动作与神态,任何错误都逃不过这位金发女人如鹰一般锐利的双眼。“如果连我都不注重细节,那么这部剧肯定会失败。”克里西1986年就与《猫》结缘,她对这部剧的所有细节早已如数家珍。

  埃里克·卢斯托·卡雷尔是这部音乐剧的执行制作人,与在办公室喝咖啡、看材料相比,他更愿意与这些天才演员们一起待在排练厅。埃里克之前什么行当都做过。他曾经是芭蕾舞剧的灯光师,参与制作过舞蹈《舞踏》与北京马戏团的表演,也与莫里斯·贝嘉、希薇·纪莲等舞蹈家有过合作。2007年,埃里克跟着佛朗哥·德拉戈来到澳门,负责指导制作水上娱乐表演《水舞间》。五年前,舞台娱乐公司签下了埃里克。之后,埃里克监制了《妈妈咪呀!》、《歌厅》、《修女也疯狂》和《吸血鬼之舞》等一系列音乐剧。不过,《猫》这部剧对于埃里克来说可能算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一版本的《猫》中的演员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出演音乐剧。埃里克非常支持新人,但他支持的方式绝不是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表演,而是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做法看似效率低且风险高,但埃里克认为这样一来演员们就更能体会到《猫》的传统精神与内在精髓,而不只是一味地墨守陈规。

  8月25日 星期二

  我想,即使皮埃尔·伊夫·杜谢恩早知道自己要忍受痛苦,他依然会选择参演这部音乐剧。皮埃尔是《猫》所有演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猫》这部剧中地位最高的猫——“领袖猫”杜洛内米的扮演者。在《猫》的剧本中,“领袖猫”有特权每年都挑选杰利克猫族中的一只猫,将其送上天堂。皮埃尔不仅是演员,也是法国国际音乐剧学院的教授,这次脱颖而出的演员中就有几个是他的学生。不过毕竟年事已高,必不可少的舞蹈动作总是让皮埃尔感到万分痛苦。“导演当时向我保证说整部剧我只需要走上三小步就行,谁知道……唉,我早已不是20岁的小伙子了!”皮埃尔叹气道。可能也只有他会相信导演的这句话吧……

  8月26日 星期三

  排练厅里,卡伦·布莱恩·道森正在给“摇滚猫”若腾塔格的扮演者,荷兰舞蹈演员戈兰·约瑟夫化妆。这一版本《猫》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演员都是第一次出演音乐剧,都是白纸一张。卡伦的任务就是教会每一位演员化出符合他们角色特点的“猫妆”。每当卡伦讲解时,即使是莫加多尔歌剧院的首席化妆师克里斯蒂娜·乐玛尚,也会认认真真地拿出笔记录下卡伦分享的化妆技巧与经验。卡伦的教课方式很特别,她给每位演员化妆时只化一半脸,另一半则需要演员们自己完成,这对于没学过专业化妆的人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化出的妆可以用‘惨剧’二字来形容。”卡伦回忆道,“有些耐心较差的演员化到一半实在化不下去了,直接把化妆笔朝镜子狠狠地扔过去,然后冲我大喊:‘我受够了!凭什么让我们干你应该干的活儿!’可到最后,他们都办到了,而且非常感激当初我教会了他们化妆。”

  9月3日 星期四

  一根白毛,一根黑毛,用微型钩针钩织起来,再打一个极小的结。如此反复。这就是蕾珍的工作,把一缕缕黑白相间的毛发固定在猫儿们假发网套的周围。蕾珍就这样一毫米一毫米地赶着工,面对80顶假发,这得需要多么大的耐心与勇气。这些假发产自菲律宾,在最后几次彩排前演员们才能拿到假发成品。这些假发中,有一小部分是用人的头发制作而成的,比如“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假发;其他大部分都以牦牛毛为原材料,牦牛毛无论是强度还是伸展度都很好,且光泽柔和,手感光滑,很适合做猫的假发。在假发制作间的最深处,首版《猫》的假发的总设计师詹妮弗·丹正在那里制作一副猫耳朵。正式演出开始后,所有假发每晚都得用牙刷蘸着酒精一点点清洗,除去网套上留下的胶水痕迹。

  服装制作间与假发制作间在同一层,今天那里真是热闹极了。原来,《猫》的总服装师特蕾希·斯迪勒今早从伦敦飞到了巴黎,专门前来把关刚刚从英国运到莫加多尔歌剧院的表演服。瞧瞧这些精致的紧身衣!这150件紧身衣全部是纯手绘作品,每一件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纹与颜色,它们都是出自伦敦克勒肯维尔街区的两位艺术家之手。虽说是手绘作品,但是这些衣服都可以水洗,绝不掉色变形。至于其中的秘诀,两位艺术家选择保密。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些紧身衣每件的要价是……1000欧元!在特蕾希身旁站着的是丽贝卡·霍奇森、瓦莱丽·克多和卡琳·太古,这三位也是《猫》的服装师。她们正在检查衣服的拉链等细节。从10月1日开始,工作人员每晚都要用一种以3/4的水与1/4的伏特加混合而成的液体清洗这些紧身衣,目的是除臭。

  9月6日 星期日

  舞台已经准备就绪。这是几个月以来,所有演员第一次从排练厅下到舞台进行彩排,每个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新版《猫》的舞台总监吉罗姆·德克茨在一旁观看指导。从一开始,吉罗姆就是那个“什么都懂的人”。新版《猫》整体的进度计划就是由吉罗姆一手安排的。演出开始后,吉罗姆和艾米·琼斯负责拉红幕布,演员、灯光、特效何时入场的信号也都是由吉罗姆发出。除此之外,吉罗姆还了解每一处装饰的位置,舞台地板上的活板门,甚至舞台的角度。

  9月11日 星期五

  在剧院二楼电梯口的旁边,有一间非常小的办公室。当《猫》的随队骨科医生卡罗琳娜·斯米隆打开办公室门的一刹那,一股浓郁的药味迎面扑来,对于演员来说,这是希望的味道。威廉·达席瓦尔·佩德罗与阿克塞·阿尔维利一直在竞争“魔术猫”米斯特弗里斯这个角色,他们一个来自莫里斯·贝嘉所在的团队,一个来自巴黎歌剧院。不过,如果没有卡罗琳娜的灵丹妙药,他们俩谁都无法担任这个角色。威廉一直遭受背伤的困扰,阿克塞除了背伤之外,还有严重的脚伤。而卡罗琳娜虽然没有在《猫》中担任任何角色,但这位老舞蹈家深知这些演员哪里容易受伤,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在《猫》这个团队里,卡罗琳娜就像妈妈一样,细心照料着那些肌肉受损的演员们。

  9月12日 星期六

  自18世纪以来,在歌剧界,人们把舞台歌者第一次与乐队排练称为“坐排”。今天,《猫》的演员们在经过数周与钢琴的磨合后,终于可以进行“坐排”了!正式演出的时候,舞台上的演员是看不到乐队成员的,整个乐队都坐在舞台左边一处隐蔽的场所内,以便给舞台腾出更多布置装饰的空间。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包括乐队指挥格瑞艾姆·哈曼。没过多久,格瑞艾姆脸颊上的泪水已经风干,而汗水开始浸湿他的后背。

  9月18日 星期五

  “所有人就绪!第一幕准备开始!”克里西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穿过走廊,在舞台后台回荡。很快,演员们纷纷从后台出来,已经化好妆的他们很难再认出彼此。他们在紧身衣的包裹下显得既高贵又灵活,身体里似乎充满着巨大的能量。舞台中央,演员们伸出手,跳起了哈卡舞。一边跳,一边吟唱着:“猫猫猫猫猫……”这是他们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方式。今天下午是最后一次封闭式彩排,这次彩排演员可以紧张、打磕巴,导演也可以随时打断演员们的表演,但是从明天开始,莫加多尔歌剧院就允许外人入场观看彩排了。届时,整个剧院肯定座无虚席。时光飞逝,彩排结束了,舞台又陷入了一片沉寂,很多人都开始回忆,自1919年莫加多尔歌剧院开馆以来,这里上演过太多经典的作品:《不,不,娜奈特》《白马酒店》《礼物》《蓬帕杜先生》……这时,剧院的小灯亮了起来,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小灯用的虽是最普通的灯泡,却肩负着重任。剧院的小灯整晚都会亮着,为的是避免那些夜间造访剧院的人在乐池摔倒。在美洲,灯除了照明以外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驱鬼。无论如何,今晚的猫儿们不用担心有生命危险,因为——猫有九条命。

  [译自法国《费加罗》杂志]

  瓦莱丽·乐热娜/文 柳杨/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