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我最怕人老之后就变顽固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姚谦,华语音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16 17:33
在雅昌艺术中心采访姚谦。他一身亚麻灰色灯笼裤加运动鞋的老派雅皮士扮相,少有娱乐圈留下的剑拔弩张,更多的是文人式的清隽剔透。在见证华语音乐的兴盛巅峰至逐渐式微后,姚谦退出唱片界,定义自己为“自由文化人”,旅行,收藏,写作,并正视自己开始老去的身体和脸上的皱纹。
【姚谦】1961年生于台湾,华语歌坛著名作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历任台湾EMI、Virgin、Sony唱片公司总经理,成功打造萧亚轩、刘若英、李玟等亚洲华语流行巨星。音乐之外,亦涉足艺术收藏领域,于各知名媒体开设收藏专栏。2011年推出原创电影作品《脚趾上的星光》及同名书籍,后出版《品位》、《相遇而已》,2015年10月出版新书《一个人的收藏》。
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用讨厌来形容不喜欢
“心中越是渴望,越是不敢伸手拥抱。”——梁文音《我不是你想象那么勇敢》 作词:姚谦
Q:《女报时尚》 A:姚谦
Q:大学时您学的工业设计,第一份工作却是汽车展示员。后来进入唱片业,从宣传做到写词,再到音乐经理人,近年淡出唱片界后做收藏和写作,您的身份似乎一直在变,为什么?
A:我相信没有人可以一直扮演一种角色,很多都是随机缘而改变的。生命把你推到哪一步,生活产生什么变化,你随着变化改变喜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但这并不代表你不会去思考你希望生命走往哪个方向。我想人应该活在价值观的不断设定中:自己是为什么活着,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也都是我会一直思考的事情。
Q:时间是永远的敌人,现在的状态和当初设定的一致吗?
A:其实我觉得越接近中年,对自身设定的实现性是越高的。因为到这个年纪,你的预期不会过高或者过于不合乎现实要求。小时候你却会幻想许多,只有当你发现不那么现实,又或是做不到之后,你才明白,但凡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Q:在发现局限性这件事上,您认为是有方法可循的。
A:嗯,最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心愿意面向自己。年轻的时候容易将错误怪罪于别人,这不公平。阅读是很重要的事,特别是阅读有超越你经验的人,例如长辈或者你欣赏的知识分子,读他们的传记或者文章,慢慢对照自己时,你会发现,哦,原来很多人都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人生。
我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你总吸引同一类型的男孩子?为什么?这是一个缘分,但这同时也是局限性的一种。因为你凸显出来的都是你的强项,或者你已经很习惯去隐藏一些你认为的弱项了。
Q:少年时代有过观望的对象吗?
A:有过很多。文学、电影都很容易做参考,现在再到艺术品。很多艺术家打动你的地方是发现他的想法原来和你相似。
Q:很好奇您会对和自己截然相反的人怎么看?
A:其实这是一件中年之后我开始和自己沟通的事。年轻的时候最容易用讨厌来形容不喜欢。但后来我发觉讨厌是个不恰当的形容:往往你无法理解、无法靠近,甚至你很排斥的事物,常常是你比较弱的项目。
有段时间,我在做领导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里也会碰上不那么喜欢的partner。但我就告诉自己,要挑战这件事。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相处,到逐渐接纳他,相处融洽,甚至合作愉快的改变,自己也变得更加圆融和成熟了。那时你会了解,人自身的开阔度其实可以是更高的。
Q: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对非黑即白的事物更有好感,偏好二分法的方式看问题。
A:人老了也有可能啊,所以有人老了之后就变顽固,我就怕自己变顽固而一直“练习”。怎么练习呢?去了解。因为害怕通常都来自于不了解。就像我们的恐惧时常是来自于无知。不喜欢也类似,一定是有什么原因让你排斥他。不是说要让你刻意从排斥变成喜欢,而是当你愿意去面向排斥的根源时,也是一个面向自我的练习。
Q:这样会不会丧失一些个性?
A:个性其实是人年轻时努力想去追求的一件事。自信不够时,越想要个性,越想要去塑造个性。但其实个性却是一个别人认定你,而你难以塑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你自然散发出来的特质。越自信的人才越有个性。我说的不是那种假装或武装的自信,是对自我掌握度高和够诚实的人才有的个性。因为知道自己的弱点和长处,所以自信。
Q:在了解自己的弱项后,会去逐一拆解它们吗?
A:我只能说我变得越来越容易面对自己的弱项了。例如我现在会更多去讨论老年。许多人都害怕面对老年或死亡,我也一样。但我现在就是在很努力地去练习。当老去时,怎么样是不妨碍别人和有尊严的方式?还有当从前你可以快速地取一个很高的东西,现在做同样的事情把腰扭伤了,你怎么面对?我就在阅读西方很多这方面的书。
当你发现这些问题时你不要生气,要想这很正常,身体就是上天给予你的一个使用周期,到巅峰时它便要脆弱,不如接受它。例如我头秃了,我有皱纹,我没办法总是挺得很直,很容易就驼下来,我不要硬挺,我可以通过健身来增强它,但是我也不要勉强自己太多,这就是一个接受。又或者,不对它人有太多期待。人与人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我们不一样,当你接受我们可以不一样时,便学会了尊重。当你试着接纳或欣赏,你就不会有怒气和委屈。
很多感情的重复失败,经常都是败给同一个理由
“了解爱只是人所渴望的投射面,只是渴望会改变。”——蔡健雅《纪念》 作词:姚谦
Q:写过那么多触动心灵的情歌歌词后,您却说“我们不要太歌颂爱情”,为什么?
A:年轻的时候难免会把爱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有一个很客观的研究说,很多感情的重复失败,总是败给同一个理由:不愿意脱离掉主观喜恶来检讨自己。爱情为什么要重复在那些问题上面呢,青春有限,生命也有限。
其实婚姻的必要性,很多是被社会价值期待的。我也曾想假如我有机会碰到感情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机会碰到我又怎么样,我会不会坦然面对一个人的生活。以前我可能害怕寂寞而觉得应该恋爱,但长到一定年纪,荷尔蒙没那么激烈时,我会发觉自己原来没那么渴望婚姻,也可以比较客观地去看待这些事了。
Q:曾经觉得有最好的关系存在吗?
A:所有最好的关系只有两个人可以界定,我不能界定。你不晓得会碰到谁,你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感情,两个人建立出的新模式是怎么样,全都因人而异,因你遇到的缘分而定。标准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容器,它会随着年纪和生活改变并调整。许多人认为,没有持续下去的感情就代表这是一个错误或可惜的感情。但我想说,感情就像一个生命,生命也会有变数和长短,结束了的感情未必就代表它是不正确的感情。
Q:您一直在强调“练习”的作用,爱情也是一件可以“练习”的事吗?
A:理性其实就是一种练习。例如分手这件事,理性的态度是,用哭可以解决感伤,你就哭,不要在愤怒或矜持上消耗。你要哭个八天才够,哭八天之后你累了,会感觉舒服一点。如果还是走不出来,要哭十六天才够,下次恋爱你就要做好要哭十六天的准备。我们所有的生活和经历其实都是在“练习”,练习过后再去思考,或许第二次你就不会那么痛,复原期不会那么长。这是一个对自己更友善,对感情也更友善的方法,也是让自己更强大的方法。
Q:现在年轻人面临的诱惑和苦恼总是很多,您有什么想对他们嘱咐的吗?
A:年轻的时候,应该试着把自己的爱好扩大,不要太以利益为先。宁可多经历而不是先赚钱。用更多的经历来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用挣钱来征服这个世界。太多的暗示都是要豪车、要挣大钱,但我觉得那未必是一个值得把青春放在上面的最主要的任务。
拾遗
2015年10月出版新书《一个人的收藏》
计划:最近在支持一个纪录片。打算用六个月的时间,来观察我生活圈对外的艺术圈生态。
旅行:今年完成了摩洛哥和秘鲁的旅行,明年计划去南极和俄罗斯。
音乐:最近在听Seal的《7》,整张专辑都非常好听。
书籍:最近这半年最伟大的计划,就是读《追忆似水年华》的全译本,但一直没有很顺利,看得很辛苦,我就强迫自己反复读,读通时倍感愉快。
采访、撰文|蒯宇澄、沈浪 摄影|沈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