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开造“机器管家”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扎克伯格,人工智能,机器管家
  • 发布时间:2016-02-17 14:51

  新年工作的第一天,喜得千金、在家休假的扎克伯格发布了Facebook新年计划——打造一款家用型人工智能机器人。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钢铁侠》中的贾维斯……尤其是在我两手都在忙的时候照顾Max(扎克伯格女儿)。”在2015年,Facebook在人工智能方面就已经动作频频,“小公举”的到来估计更是让这位新晋父亲锁定了这一领域的拓展。

  不止Facebook,苹果、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收购技术公司、吸纳研发人员、增加项目资金,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微软的Cortana无疑都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代表。

  虽然对于人工智能,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从研发出的产品不难看出,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完成人机交互是其核心目的之一。语言共通了,才会有可能在思想、情感上有所交流。

  而且,从近期苹果收购人工智能初创企业EmotientInc.来看,通过精准的图像、声音和面部识别系统让产品体会人类情感、自我思考、知识延伸、沟通对话等,也是人工智能的特色所在。

  “认知情感”是人工智能区别传统机器人的根本要素,这也就决定了其在商业、金融、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钱途”广阔。实际上,西方国家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不错的尝试:比如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判断人们对产品是否满意,或者干脆替代重复劳动等工作。

  面对这样的“肥肉”,资本市场虽然不会轻易放过,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人工智能的投资仅约占2015年风投的5%,且多数集中于欧美国家,但人工智能的投资收益的确是在稳步上升。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使得传统制造业转型加速,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与需求也随之扩大。但尽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较之国外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方面仍比较落后,在产业应用上更是问题颇多。

  相关统计称,我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国,但国内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却仅占30%,不仅核心技术方面被国外垄断,在创新研发上也显得视野局限、力度较弱。

  虽然部分企业开始采取了“机器换人”的改革措施,但目的也仅限于降低人力成本,对机器人的要求也就比较低,这甚至不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此类转型带动的是传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但整体产业模式仍属于传统制造业。

  文/刘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