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高考记录

  在每年的高考报名之前,松原市的一些派出所都会出现异常的“补录漏登户口”情况,某一派出所在2006年11月19日和2007年11月24日左右集中办理“补录漏登户口”就达29人,这些补办的户口一大部分没有照片,这些人全部参加了次年的高考

  高考!2009年高考!如期降临在松花江臂弯里的美丽城市––––松原。

  两天的大考,让考生家长老李备受煎熬。可考试中发生的意外,却让他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前郭五中考点6月8日上午的理综科目考试时,隔着过道斜后方的考生走过来抢夺孩子的答题卡,抢夺中答题卡被抢坏。因为担心答题卡损坏影响高考成绩,他不得不拿着儿子平时的学习成绩,一大早儿就赶到松原市教育局讨说法。

  他不断地吸烟,冥想着事情的走向。

  松原市招生办主任张大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事情太突然,县纪委也介入了,这事我们也不可能隐瞒,已经报到省里了,和省里沟通过,按题卡破损程度,应该不会影响阅卷。”

  此前,松原市招生办曾向媒体公布今年高考过程中的部分违纪情况称:松原市发现违纪考生29人,确认6人为替考,其余23人均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未发现高考移民。

  “绝对不止这些。”这组数据迅速湮没在猫鼠游戏的悖论中。“还有谁?”成了这个异端高考环境中每个人想要而又不可能得到的答案。

  6月7日下午,本刊记者赶到松原市扶余一中考点,焦急的考生家长候在场外,各种小道消息已在这里发酵,一会儿传出有作弊团伙被捣毁,一会儿传出扶余一中两位老师因倒卖作弊“设备”被抓,驻停在现场的无线电探测车也给考生家长带来了好奇和谈资。

  然而,一些信息却不得不令人担忧。一位考生家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买了明天的场,我在(纸条)上面写了,买保护。”她还透露,这样做是迫不得已,为了孩子免受干扰,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科500元。

  作弊产业

  一位教育官员向本刊记者总结说:“高考作弊也分几等,一等是替考,由学习好的学生全权代理,这需要关系硬;二等是用设备传抄购买的答案,这种需要钱;三等就是考场上看邻座,这种看监考教师心情。”

  2008年高考的学生唐某略显欣喜地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考场有一个(考生)给了监考教师钱,抄得很夸张,一眼就看出来了。监考不管,他们甚至还为我们看巡考人员来没来。我数学大题抄了20分,理综抄错了5分。”这位远道而来的山东考生,最终以614分的总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6月8日上午,一位在前郭五中执勤的警察手臂挥过校门前的楼区,告诉本刊记者:“你信不,我上去最少能给你揪出来五六伙。”他笑眯眯地讲述着自己孩子2008年高考试卷被拿走抄袭,他宽容了那些抄袭的孩子:要是考不上,放社会上一混不就完了么?10点左右,他坐进无线电侦测车的先导车,飞驰而去。

  这座城市以复杂的心态审视着高考舞弊行为。本刊记者了解到,松原考场秩序混乱状态积习已久。

  早在2006年,松原市为遏制难以控制的无线通讯传抄答案的势头,在吉林省各地市中最先购进信号屏蔽设备。第一天的高考中,屏蔽设备没有启用,原因是当地领导认为这对松原考生不公平,凭什么只给松原考场使用屏蔽?

  第一天高考结束,因大雨被滞留在考场大厅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甚至有两三部的,巡考发现后,教育厅领导与松原市领导紧急磋商,屏蔽设备在第二天启用。

  意外就发生在屏蔽设备启用后,前郭五中考点在下午的外语考试过程中,竟意外断电两次,一次15分钟,一次45分钟。教育局官员笑称:“没电了,屏蔽器也就是一块铁疙瘩,一分钟短信就都能进来。”

  松原市实验高中的年轻教师杨柳(化名)清晰地记得自己1999年高考时,“连头都不敢抬”,她对现在的高考秩序备感无奈,“监考不严,替考舞弊成风,公开叫卖高考答案。这正常吗?怎么就治不了?”

  吉林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向本刊记者透露,因为害怕松原高考出事,教育厅领导已经连续多年坐镇松原。

  然而,高考作弊产业化的趋势却难以遏制。

  无需费力你就能在这个城市的角落找到“高考助考”的小贴纸。网络的发达,也让高考作弊空间范围扩大。

  6月1日,本刊记者轻松联络到的一个“高考助考”团伙,除了以每科3000元的价格向考生兜售高考答案外,还以600元左右的价格向学生出售隐形手表、钱包和笔型耳机以及对讲机接收器等。

  该团伙还打出“人性化”服务的招牌,编制了《考场安全规则》,给考生作了“如何防范电子狗”“作弊被发现”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松原市高考工作的组织执行者,刚刚上任的招生办主任张大军慨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信心难拾

  还需一整年,18岁的高二女孩文童(化名)将面临她的人生大考。让她焦虑的不是高考成绩,而是高考的环境。2008年高考的场景让她印象深刻且挥之不去:孩子出考场,很多家长问的第一句就是:“抄到了么?”母亲常劝她,这不是你个小屁孩儿能考虑的事。

  这个爱思考的孩子对高考作弊嗤之以鼻,但她明显感到了身边孩子们的思想躁动,她动用了“价值观”一词来评价高考舞弊,“他们的价值观会有问题,当洁白的卷子被染黑之后,你的人生也会就此暗下来。”

  2008年高考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短期内难以抚平,2009年的高考又如约而至,也许她对松原高考环境的信心重塑还需时日。

  松原市教育局一位中层干部坚决推掉了巡考的差事,他解释说:不是因为自己偷懒,是因为不想冒那个险,“亲朋好友求情,不能不给面子,给了面子就违法,干脆我不当巡考,谁也别来找我。”他亲眼目睹了2008年前松原高考之乱,惊心于昔日的同僚因参与2008年高考舞弊受到查处。

  2008年松原高考历经大喜大悲。

  这一年,吉林省理科状元出自松原,松原市高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考生数超过了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总和,这些都让这个城市欣喜若狂。

  长春市某重点高中校长用另一种眼光审视松原的傲人成绩:“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都不如长春,为什么600多分的能超过长春?和高考监考放水能没关系么?”

  欣喜并没有持续太久,乾安高考舞弊案给了松原的辉煌战绩以迎头一击。

  2008年高考中,乾安县一中考点61考场发生严重舞弊事件,事后查明,事件不仅仅涉及考生,更重要的是事后牵出该县副县长侯丽秋、教育局副局长于占武以及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副局长孙庆福行贿受贿,这使得违法乱纪考生的作弊之门洞开。

  事发一年,副县长涉高考舞弊案依然还在审理。

  松原市纪委5月25日的最新通报显示,2008年松原市查处的高考舞弊案件立案24件,处分39人,其中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4人,监考教师27人,警察3人。

  5月26日,教育局局长迟振军在全市高考工作会议上代表教育局班子向社会公开承诺:“高考工作坚决做到以身作则,不做违规违纪违法的事,并刚正不阿尽全力抓好高考工作。”

  那些胡乱填写的表格

  “乱也是教育系统内部先乱的。”一位在教育局工作多年的官员直陈松原高考环境混乱的原因。

  据悉,2007年松原市招生办为了加强“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管理,实行“市里接待”,即将在县区未通过高考报名资格审查的考生集中到市里统一报名,统一审核。

  报名资格审查的“低门槛”让本已抄袭成风的高考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本刊记者查阅了大量的2007年和2008年在松原市报名的高考《考生报名登记表》,漏洞百出的登记表竟然能顺利通过各级招办的审核。其中究竟暗藏了多少秘密?

  谭同学是以往届生社会青年的身份在松原报考,登记表的个人简历显示:该生2004~2007年就读于长春市第一中学。然而,长春一中的多位教师对谭同学“没有印象”,长春一中2007年毕业生会考成绩库里也查无此人。谭同学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学籍在长春一中,但他却说不出班主任的名字。

  谭同学绝非特例,和他简历相同的还有王同学、孙同学、另一名王同学,他们报名时的尾号是24、29、30、31,通知书邮寄地址都是: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收件人为邱某。

  本刊记者调查得知,谭同学是2008年应届毕业的学生,是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05-2班学生,2007年就读于松原市的宁江附中。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谭同学竟然和王同学都是德州一中的学生且为同一年级。

  种种疑惑无人能解?

  与邱某有关联的考生却远不止这些,2007年有2人,2008年除上述4人外,还有14人(其中有1人是2008年复读报考)。

  这14人的简历也异常蹊跷:长春二中近三年的毕业生名册上根本查不到牟同学与张同学;德惠一中也表示没有张同学和刘同学;刘同学毕业学校填写的是“德惠二中”,而德惠二中只有初中部,没有高中部,其父透露“户口是2007年迁入吉林省的”。

  《瞭望东方周刊》调查发现,这些报名序号几乎连号,批量报名痕迹明显。

  而按照松原市招生办的审核程序,社会考生的报考须提供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书和会考证(或成绩证明),市招生办会对这些以社会青年身份报考的考生报考资格进一步核查。

  那么,这种虚假的简历是如何通过市招生办的审核的呢?

  6月2日,本刊记者试图就这一问题走访教育局,因原招生办主任李文秀被停职,本刊记者找到迟振军局长,在苦等数小时后迟局长未作回应乘车离去。

  派出所里的魔术手

  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告诉本刊记者:“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些问题考生大部分都是高考移民,他们就读于山东和河南,有专人弄户籍和学籍。他们一般会在这边再造一个户口。”

  如何再造一个户籍?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魔咒在这里再次显现。

  一位熟知内情者告诉本刊记者,原来的户口不动,这面再办一个户口,照片是真,把姓名和出生日期报上来就成,价码是“宁江的1万元,因为招办审查比较严,其他地方的8000?9000元,扶余的8000元。”

  6月9日,本刊记者就上述17人的户籍变动情况,向松原市公安局提出查询,几位干警称:“户口你绝对查不出问题。”至于为什么,几位干警笑而不答。

  本刊记者联络邱某,邱某经过试探后应诺,一个月内可以通过“补录”的形式办下户籍,“你随便说落在哪里。”“公安战线的小弟”是他承诺的保证。

  本刊记者调查获知,在每年的高考报名之前,松原市的一些派出所都会出现异常的“补录漏登户口”情况,某一派出所在2006年11月19日和2007年11月24日左右集中办理“补录漏登户口”就达29人,这些补办的户口大部分没有照片,这些人全部参加了次年的高考。

  假设一个人真的可以脱胎换骨,完成法律意义上的再造,那么附着在身份证上的信息便显得无足轻重。

  松原市公安局的一位领导承认了一起被媒体曝光的“补录漏登户口”出现的“一人两户”事件,他拿出《松原市公安局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户口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表示,松原市已经感到户口整顿的必要,决定从6月1日到7月1日开展户籍整顿工作。

  他一指文件中的治理“身份证”项说:“补录把关不严就是造假身份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