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试金石

  11 月1 日,周一,恰是创业板迎来第一批解禁股的日子,当日,有4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遭遇减持,发生9笔大宗交易。至11月2日,又有3家创业板公司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的减持名单上,再现16 笔大宗交易。

  在业界此前的普遍预计中,包括我们之前的判断中,创业板解禁潮的来临将构成巨大的市场压力,由于创业板二级市场的高估值,限售股解禁和减持在常识的判断中无异于“狼来了”的呼声,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有百害而无一利,股价暴跌似成必然。

  然而,这样的逻辑并未得到市场的完全印证———在11月1 日,创业板指数依旧以上涨4.04%收盘,创出了阶段性的新高。首批上市的创业板28 家公司中,南风股份(300004)、探路者(300005)、上海佳豪(300008)、华测检测(300012)、爱尔眼科(300015)以及银江股份(300020)纷纷在限售股解禁前后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或接近于上市以来的最高价。

  如何看待减持带来的冲击力?在二级市场的交易结果面前,我们之前对解禁股减持一概视为洪水猛兽的判断显然有着“一棒子打死”的片面性。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将解禁股减持比喻为“试金石”更为恰当———在“减持”面前,一些优质公司的业务仍得到资金的普遍认可,减持压力在股价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反之,一些前景模糊或基本面与股价严重不符的公司并未得到资金的认可,减持来临则会在股价上构成明显压力。

  当然,减持成为“试金石”的前提假设是市场完全有效。如果顺着这一逻辑,我们或许会发现:在减持压力下,那些股价依旧坚挺或创出新高的公司,未来股价继续走牛的可能性更大。市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筛选,这一逻辑也为投资者今后审视陆续解禁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时提供了一个思路:不惧怕解禁的公司,没准更值得投资。

  不同以往的解禁

  与以往首发原始股股东限售股解禁、股改限售股解禁所不同的是,本轮创业板和中小板解禁潮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解禁集中,二是套现冲动强烈。

  创业板和中小板事实上在11月已迎来首个解禁洪峰。创业板11-12 月解禁股数将超过12 亿股,解禁市值达300 亿元以上。中小板2010 年11 月、12 月的解禁股数分别为20 亿股、34 亿股,解禁股份以市价计算约在616 亿、539 亿元。

  尽管从绝对数上看,解禁股份和解禁市值相对于以往的限售股解禁洪峰而言显得偏低,但在以往的解禁中,国有股的比例往往占到绝大多数,因此虽然绝对数很大,但真正会减持套现的却不多。然而,本轮创业板企业的套现动力超过以往。此前多家创业板公司董事、总经理、监事出现集体辞职的现象。约有40%(48家)的创业板公司出现了高管辞职,辞职高管总数高达233人。

  另外,创业板上市前短期介入的创投资金和个人投资者在股票解禁后尽快撤出以兑现利润的动力也非常强烈。

  必然的短期冲击

  减持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事实上,解禁股减持特别是大股东的减持会对股票价格造成短期冲击,这几乎是不可辩驳的结论。从A 股此前大量的减持案例中,减持构成的短期股价压力十分明显,这一点已毋庸赘言。

  事实上,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在解禁前后股价仍能保持创新高或接近上市以来高位的公司并不多,大部分仍感受到了限售股解禁的压力,公司股价“趴”在了上市以来的低位。

  我们以28 家创业板公司过去1 年的股价表现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在过去一年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构成了上限和下限,而今年10 月以来的公司股价运行区间如果在上限或接近上限,则表明减持前后构成的心理影响和实质影响并不明显,市场资金对当前股价与公司基本面持认同态度;如果今年10月以来公司股价运行区间位于下限或接近下限,则表明减持或潜在的减持构成了实质压力,同时市场资金对之前的高价并不认同。

  这样衡量的结果是:保持股价处于高位的仅有南风股份、探路者等6 家公司,占比仅为21.4%;其余诸如特瑞德、莱美药业、汉威电子等22 家公司则基本都处于上市以来的低位区间,占比78.6%。而一些公司股价较一年间曾出现过的高点跌去一半也很寻常:神州泰岳、新宁物流、宝德股份、金亚科技皆在此列。

  我们在此前的判断中,由于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以及流通盘小导致资金炒作等因素,股价大都与其基本面相互脱节,股价严重透支成长性,在解禁来临和首发原始股东实际减持之际,股价难以维持高位。这一判断从占比78.6%的22家股价“趴”在地上的公司可以得到印证。

  减持是“试金石”

  不过,仍有6 家公司在限售股解禁之际,股价仍在高位运行甚至创出新高,这使得我们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思考:此前笼统的将创业板公司全部定义为“三高”公司,并理想化的认为解禁带来的股价压力对每个公司都一样,这种判断或许应该作出修正。

  准确的说,减持更像是一块“试金石”,它提供了一个博弈的可能,以部分首发原始股东为代表的减持方,与作为买入方的二级市场资金之间展开博弈,双方以股份和资金进行交锋,争夺对股票的定价权。

  而无论是减持方还是买入方,所依据的基础仍然是价值的判断,在基本面与股价不符,成长性被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减持方更容易取得胜利,买入方信心不足,导致股价下行以回归价值;在基本面与股价相符,未来成长性仍极为确定的情况下,买入方更容易取得胜利,资金敢于在当前股价买入,甚至推动价格继续上行。

  以南风股份为例,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尽管解禁来临,但公司股价仍在创新高———市场资金并非盲目,南风股份手握巨额订单,在未来可以充分享受核电总包盛宴。南风股份经过上半年台山、阳江、防城港核电项目大型招标后,目前在手核电HVAC 设备订单已达8 亿元(含税)。核电HVAC 系统中,国内企业普遍情况是风机设备占30%-35%,阀门略超20%,空调设备约占20%,约10%分给外部供应商生产。大部分券商研究员都预计,3年之内南风股份应可以保持整个核岛HVAC 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果以每百万千瓦级反应堆核电HVAC 系统对应核岛用HVAC价值约0.7 亿元。“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核电通风系统将给南风股份带来超过50 亿元的“大餐”。

  同时,南风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增长5 成以上,这给予了资金买入的信心。

  相比之下,宝德股份的股价则在解禁来临之际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这亦非市场资金盲目,而是宝德股份的基本面差强人意:今年前三季度盈利下滑5 成以上,成长性严重缺失,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直接依赖石油钻采行业的景气度,公司增长受制于油价回落带来的油气开采资本开支的增速回落。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买入的信心显然不足,再加上解禁来临,公司股价低迷并不奇怪。

  二级市场用脚投票的方式,使得减持最终成为了一块“试金石”,首批28 家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后的表现,以及其可能的内在逻辑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经验,在未来陆续解禁的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中,那些面对减持压力而股价依然坚挺的公司,或有其未来高成长性的支撑。

  谁主沉浮?

  从短期来看,股价的涨跌由减持方和二级市场资金买入方的交锋所决定,但这终究是短期格局,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在减持过后,股份的定价权决定于谁之手?究竟是减持方还是买入方?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以往的限售股解禁案例中已得到过回答,股票价格中长期并不取决于减持是否发生以及减持数量的多少。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诸海滨、程定华及范妍等人认为:减持的影响主要体现短期,公司股票价格的长期趋势仍取决于公司自身行业属性及公司的发展前景。

  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是,在2008 年10 月—2009 年2月期间,西部矿业(601168)的几个重要股东减持5.2 亿股,占公司流通股本27%,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公司第一大股东西部矿业集团仅持有公司28%股份,为维持控股权不可能减持。扣除这一因素后,几个重要股东的减持占流通股本近50%。但从事后来看,风险投资者如此大比例减持并没有改变公司股票的运行趋势,西部矿业的涨幅与有色行业金属板块整体涨幅相近。(如图一)从西部矿业与有色行业整体走势比较来看,限售股减持短期确会构成股价下行的压力,但这不意味着只要出现减持,公司股票就再难有起色。回过头去看,无论是高盛还是安尚实业,无论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其减持价格都并非中长期的高位。

  安信证券结合以往的案例认为,本轮创业板与中小板解禁高峰的到来,短期会对中小板和创业板部分估值过高的品种产生冲击,但冲击过后或将成为重新介入中小板与创业板中成长公司的一个良好时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