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荷兰建筑师眼中的“中国设计”

  中国设计重结果,不一定看重设计原理,而荷兰则非常重视原理

  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于这里的快速发展很是好奇。于是在2004年,我决定移居中国,10多年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巨变,特别是中国本土设计的变化。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中国设计”还主要是复制他人的创意,稍加改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不同观点和想法的包容性。

  现在,中国创意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对国际概念和思维更加关注。以建筑业为例,很多中国建筑师都曾留学海外,意识到中国做建筑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大众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中国和荷兰的创意产业,其实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荷兰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私营企业。“创新”,是刻在荷兰人骨子里的。在荷兰,建筑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家,以纯粹创意的视角看事情,另一种则是商业市场导向性比较明显的,从商业角度来考虑问题。

  但这两种看起来完全相反的类型,在中国人这里却可以合二为一。总体来看,中国建筑师的商业头脑更强,正在向艺术和商业结合的方向转变。

  中国设计重结果,不一定看重设计原理,而荷兰则非常重视原理。在中国,一个设计理念的价值很多时候是以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来判断的,而不是看它产生的远期创新价值。两国的思维模式其实可以互补,把抽象思维和中国的广阔思路结合起来。

  这些年,我也遇到过很多挑战。外国建筑师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需要时刻牢记中国人看重什么。

  比如,荷兰人不太重视上下级别关系,以平级方式对话比较多,设计师会在自己重视的方面下功夫和做投入。但中国人很多时候还是会讲究等级。

  放下自己原有的理念是很困难的事情之一,也极具挑战性。这个过程,不光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也是因为作为一名建筑师,更重要的事是考虑自己可以为世界作出哪些贡献,为此要逐步接受不同的想法。

  想明白了这一点,在中国就可以找到无限的机会。在荷兰,一位建筑师职业生涯的高峰可能就是设计一座歌剧院。但在中国,我们已经在建的,就有两座歌剧院,还有两座待建。中国的机会肯定更多。

  所以我会一直在中国设计下去。

  与此同时,中国人很接受和重视多样性,中国设计师一直致力于拓展与转变。荷兰是一个小国,但是创新思维和设计的能力很强。两国完全可以把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结合起来。

  文/约翰·范德沃特(荷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