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秘诀”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4-16 15:45
我们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完善税制以鼓励员工持股和知识成果转化,完善公司法以扩大企业创新空间,改进行业监管以促进新旧业态的公平竞争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新环境下,创新的竞争越来越向技术应用的早期推移,一大批创新企业突破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在产业发展早期就快速扩张,在盈利尚不明确甚至连盈利方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就达到惊人的规模。该模式起源于互联网企业,但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该模式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新模式
企业要快速成长,必须在用户、内部生产、融资等相关环节同步扩张。用户扩张是龙头,以需求带动内部生产和融资的扩张;内部生产是基础,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用户扩张;融资是支撑,长期的风险投资为企业的冒险活动提供关键支持。创新企业快速成长新模式的机制可以概括为:烧投资者的钱,博用户的心,圆创业者的梦,革同业者的命。
1.烧投资者的钱。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的发展烧钱,以帮助创新企业度过从技术发明到商业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风险资本烧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期的巨额亏损。例如,京东自2009年以来融资近480亿元人民币,但经营连续亏损,2014年亏损近50亿元人民币,2015年亏损约94亿元人民币。特斯拉自设立以来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但经营持续亏损,2010-2015年分别亏损1.5亿美元、2.54亿美元、3.96亿美元、0.74亿美元、2.94亿美元、8.89亿美元。二是创新企业的高死亡率。风险投资虽然尽力挑选优秀的创新企业,但创新企业的死亡率常常超过50%,天使资本投资的企业死亡率更是超过90%。风险资本敢于烧钱,秘诀在于其商业模式。风险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一旦成功就会获得高额回报,可以覆盖失败企业的损失,因此可以利用投资组合来获得相对较高的总体投资回报。风险投资一般持股时间较长,通常在3-7年左右,投资的评价标准不是企业盈利,而是企业的估值,或者说企业的长期盈利性。
值得关注的是,风险资本已经成为创新企业高速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一旦企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风险资本就会蜂拥而至,单个企业的融资规模惊人,企业不再依赖自我积累逐步实现规模扩张,而是依靠风险资本实现爆发式增长。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2004年融资750万美元,2005年融资1300万美元,2006年融资4000万美元,2007年融资4500万美元,2008年融资8000万美元,2009年融资1.15亿美元,顺利实现了从测试车到工程样车到ModelS的销售交付,实现爆炸式增长。
2.博用户的心。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基本条件是用户的快速扩张,这一点在互联网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粘住用户,甚至通过大量的免费服务留住客户,只要能粘住客户,就有机会找到盈利方式。要粘住客户,关键是找准并满足用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例如,三大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但直到上市仍然没有支持企业盈利的清晰模式,主要依靠投资者烧钱支撑,但后来通过广告、无线增值、在线网游等业务实现了盈利。
创新企业烧钱粘住客户,表面上看是亏本买卖,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通过烧钱“收买”用户,尽快形成领先的市场地位,巩固品牌优势,抵御后进入者的竞争;另一方面,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吸引人才,加速完成学习曲线,降低单位成本。以微信为例,微信供用户免费下载使用,推出后1年用户即突破1亿人,5年后突破9亿人。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后期在微信上嫁接电商、游戏、支付等业务即可实现盈利。与该商业模式相对应,企业估值也不看短期盈利水平,而主要看用户数量,基于用户数量推算未来的盈利能力。
3.圆创业者的梦。用户的增长和企业的扩张,最终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创造力。创新企业在公司治理上一般都设计专门机制,激发创业者的创造热情,帮助创业者实现事业梦和财富梦。主要有两点:
一是员工持股。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创始人和骨干员工)通常拥有较高比例的公司股权,随着公司估值的不断增长和公开发行上市,创业者拥有的财富价值也达到惊人数字。互联网企业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全力以赴,“工资只是零花钱,股票能让你财富自由”成为很多互联网从业者的共识。例如腾讯上市前内部员工持股约46.5%,百度上市前内部员工持股约43.2%,阿里巴巴上市前内部员工持股约13.5%。股权不像现金那样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而是与公司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公司失败,股票就一文不值。同时,创业型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有时难以给出很高的薪资待遇。因此,股票成为创新公司普遍采用的激励工具,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致力于增加公司的长期价值。
二是创业者主导企业发展。多数创新企业都尊重创业者在公司中的领导作用,甚至一些企业专门制定特殊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否决公司法“资本多数决”的基本原则,充分保障创始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腾讯公司在上市之前,两家国外投资者--南非MIH集团与美国IDG公司充分信任创业团队,一开始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公司的经营决策主要由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负责。阿里巴巴在上市时专门设计了“合伙人制度”,实行公司内部高管提名多数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制度,间接保障了公司核心高管团队对公司的控制。
4.革同业者的命。当颠覆性技术刚出现时,一般都不成熟,只能在细分市场或低端市场参与竞争,而中高端市场仍然由传统企业控制。但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技术,创新企业很快就会对传统企业构成全面挑战。创新企业对传统企业的颠覆过程,也是全面接收传统企业规模巨大的客户群的过程。
尽管传统企业也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服务客户,而且还具有品牌和市场优势,按理说传统企业应该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现实情况是传统企业总是被新兴创新企业战胜。这既有传统企业受制于既有利益的原因,也有创新企业在人力资源和激励机制上的优势带来更强创造力的原因。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创新离不开市场开放。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原因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新模式是新环境的产物。由于技术革命步伐的加快和全球化的深入,技术创新的竞争在加剧,风险和收益都在上升,创新的新商业模式也应运而生。
1.技术革命步伐加快。技术革命是创新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新技术可不同程度地提升企业竞争力,但风险投资家并不会投资所有的新技术,他们的理想投资目标是“提升效率10倍以上的技术”。因此,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常常对传统企业产生颠覆性的革命。
新技术为创新企业带来巨大竞争优势。例如,传统超大型超市的商品种类最多可达几万种,但淘宝上的商品种类达到几亿种,而且电子商务在购物便捷性、物流、价格等方面还具有传统超市难以比拟的优势。滴滴利用互联网平台匹配闲置车辆资源和用户需求,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户体验。
2.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的全球化导致全球资本向创新领先企业的聚集。以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为例,三家企业从起步到上市的最大投资者都是境外风险资本。腾讯在2004年上市之前,MIH集团与IDG公司分别持股46.3%和7.2%;阿里巴巴上市前,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分别持股34.4%和22.5%。
市场的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市场竞争,也提升了创新的收益。特斯拉2013年的全球销量为2.23万辆,2014年的全球销量为3.17万辆,2015年的全球销量超过5万辆,虽然工厂设立在美国,但面对的是来自全球的消费者,中国就占特斯拉全球市场的约10%。
3.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较强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形成了赢者通吃的竞争结局,极大提升了胜利者的收益,刺激了风险资本的投资欲望。规模经济来自技术创新的巨大研发成本,研发投入越高规模经济越显著。例如,许多产品的创新都体现在芯片和软件上,芯片和软件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研发阶段,一旦研发成功,新增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信息技术是当今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技术来源,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即需求方规模经济。以微信为例,当你使用微信的朋友越多,你用微信联系他们就越方便。正是由于微信快速占领了市场,阿里巴巴投入巨资打造的类似微信的产品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市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创新表现出“快鱼吃慢鱼”的特点。一位风险投资家在总结投资经验时说:“快一步天堂,慢一步地狱。企业创新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对发展速度的追求永远大于对利润的追求,只要速度够快,各种资源就会自然地向其聚集,形成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
培育强大的创新生态圈
新模式将竞争推移到早期阶段,强化了先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先发优势体现在垄断中高端市场和占有知识产权方面,追赶型国家的企业一般采用“贴身跟随”策略,利用较低成本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但在新模式下,领先企业可能赢者通吃,跟随者既无法获得成本优势,又缺乏市场空间,后发劣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新的模式无疑将加剧国家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领先国家和地区利用资本、知识、人才和市场优势,率先形成产业规模,打造强大产业平台和完整的产业生态,取得市场垄断地位,进而又吸引资本、知识、人才进一步聚集。落后国家和地区,不仅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更加渺茫,传统产业也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风险,过去地区间的雁型发展模式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过去中国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习惯采用跟随策略,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特性的变化,我们要更加重视领先策略,尽快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圈。为此,我们要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大的空间。
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风险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应积极拓宽风险投资的来源渠道。包括:鼓励富裕人群参与新兴产业投资,比如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考虑到投资的高风险性,允许投资者综合计算投资收益,适当分摊纳税或延迟纳税;进一步明确银行、保险、证券、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社保等资金有序参与创新投资;建立包容创新失败的机制,积极稳妥安排国有资本参与新兴产业投资。
2.完善税制,鼓励员工持股和知识成果转化。建议借鉴美国的经验,改进股权激励和知识成果转化的相关税制,包括:将股权激励所得的征税税率从按照工资、薪酬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修改为资本利得税,将个人以知识产权入股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时点从“取得股权日”后推到“转让日”。实践表明,创新活动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个人获得股权并不意味着获得收入,多数情况下可能血本无归,如果持股人在获得股权时就要为股权支付高额税,既不能体现公平,也不利于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改进税制将鼓励企业实施员工持股,鼓励员工长期持股,鼓励知识成果转化,对于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3.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中国公司法比较严格地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责,并且赋予了股东较多参与经营决策的权力。未来可以适当减少具体规定,更多地由企业自己决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责,以适应企业创新的需要。
4.改进行业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践表明,创新企业颠覆传统企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但现行的行业监管建立在传统的技术路线、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难以包容新业态的生存和发展。当创新企业对传统企业形成冲击时,行业监管部门容易陷入不知所措的局面,甚至出台政策力图维持旧的产业格局。在新旧业态竞争中,行业监管部门首先应包容创新,允许新业态存在甚至出现创新失败现象,同时根据新业态本身的发展规律制定新的监管规则,让新旧业态按照大致公平的规则开展竞争,让市场选择优胜者。
(课题执笔人为马骏、马晓白)
□国研中心企业所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