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片“寻龙诀”

  重工业电影,即中国观众俗称的“大片”,其特点是大制作、大投入、大影响,通过工业化的标准制作流程来完成,题材上以科幻、战争、魔幻为代表。是否具有批量生产重工业电影的能力,被认为是衡量电影工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2015年,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的毛羽曾提出,“十三五”期间,电影业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中国式大片”的打造上:“每年生产一批中国自己的‘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大影响’的‘高概念’电影来赢得观众”。

  “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这是2015年上映的《寻龙诀》中主角们寻宝的口诀。

  《寻龙诀》上映后被视作国产重工业电影的新标杆,与《捉妖记》一同给当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强心剂。

  然而,此后国产重工业电影的爆款却寥寥无几,《长城》《西游伏妖篇》都有口碑争议,票房未及预期。

  作为当前电影经济和文化输出的最强载体,也是国家电影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产大片生产亟需自己的“寻龙诀”,即一条合理的突围寻宝之道,它并非一条口诀这么简单,规律的总结还需要中国电影人勇敢探索与试错。

  2016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越了北美,达到“世界第一”的41179块。但是,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相比2015年48.7%的增速大幅度放缓。电影产业正面临转型压力,亟需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向质量型增长的过渡。

  健康合理的电影产业应是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一批国产重工业大片成为本土市场的支柱和领头羊,中小成本商业电影全面开花,同时还有空间留给具有创新、探索性质的艺术电影。

  随着国产电影资本、技术、人才力量的提升以及电影播映技术的更新,一些探索工业化标准生产模式的新大片在抬头,区别于早期大片偏重于历史古装题材,新型大片开始尝试了玄幻、魔幻、科幻元素,更加注重IP性。

  2018年,中国电影将会迎来一个更大的开放格局,可能有更多的外国影片会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也可能有更多的发行渠道会活跃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中国电影要在同一舞台和好莱坞大片竞争,实现突围,更加深了电影人的焦虑。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一连出现了多部大片的消息:华谊兄弟与工夫影业创建“想象力工业”厂牌,一连推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阴阳师》《画皮前传》《黑色假面》五部重工业电影计划;《捉妖记2》杀青并公布了主演名单,《悟空传》《奇门遁甲》等多部电影也公布了定档时间。

  大片生产的风险在于:要顶着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分流观众的竞争压力,承担巨大投资风险,一旦失败则血本无归;要面临海外大片强势输入、而国产大片难以输出的局面;要提升电影科技,在硬件上将工业链成熟化,等等。

  中国电影产业想要建立完善的电影工业模式,仅依靠中小成本的“黑马”创造票房奇迹并非长久之计,必须保证本土大片的竞争力和传播力,在工业化大片生产上,找到中国特色的“寻龙诀”,这条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的突进之路必须通关。

  文/刘佳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