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十二五”规划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城市化
  • 发布时间:2010-12-06 12:52
  城市化是打开中国内需、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手段;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电子信息作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实现重大突破。

  2011年,“十二五”规划会在各个层面陆续出台,我想从4方面分享一下对“十二五”结构升级问题的个人体会。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持续到“十二五”前期,而世界经济会在“十二五”后期走向复苏。所以,在调整过程中,内需是最主要的途径。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如扩大投资、给农民补贴等,但从最终的趋势看,还是要加速城市化进程来打开中国的内需;第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工业在“十二五”中还是支柱产业;第三,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还应该优化发展什么?“十二五”已经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位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后,工业转移升级应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化与城市化共生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五化并举”的概念,城市化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中国“城”、“市”两个字是分开的,“城”是贵族为了自己的需要,把城墙围起来,生活在城堡里面;而“市”是社会分工、产品交换的一般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后来,它们走到了一起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经济角度来看,农业社会城市以消费为主,工业社会城市以生产为主。

  那么,今天工业化跟信息化融合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也要互动发展——要建城市必须有工业。将来信息化越来越深度融合的时候,生产和消费也会融合,也就是说,由于信息化的推进,城市将变成城市带、城乡一体、城市绵延区等,但如果没有信息化,这些都做不到。所以城市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才形成了未来新形式,而我们要加快这种新的城市推进,才能使内需得到很大扩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47%提升至58%,年均增长1%以上。而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1300万以上,还要转移1亿多人口。这样巨大的人口对就业、消费、居住都带来巨大挑战。而利用补贴去帮助农村,从长远来看只是输血而非造血,所以要真正扩大内需市场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就业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最大。但是,如果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无以为继的,这就是危机让欧美国家重新思考再工业化的原因。对国内市场而言,巨大的城镇人口将为工业带来大规模的新增市场需求,即使出口放缓,我们靠城市化仍可以用内需填补国际贸易的不足。另外,从居住条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等各个方面,城镇化进程都会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得到高速的发展,而这都是第二产业。

  因此可以判断,未来10年,我国第二产业成长环境结构不会有很大改变。并且,工业和建筑业会保持一个相对同步增长的局面。到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将保持在目前45%的水平或略有降低。而在这45%中,有5%.6%是建筑业,所以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保持在40%左右。

  信息产业首当其冲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管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GDP的比重要达到8%,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到GDP比重的15%。这个目标实际很宏伟、很坚决,也是我们结构调整必须完成的。

  那么,完成这个任务靠什么呢?靠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目前看来,未来5.10年,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和支柱地位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例如发展粗放、资源过度密集、核心技术相对较少等。所以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而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内容。

  落实到现代工业的产业体系,就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那么,提升制造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依靠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如何量化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变得很重要。到现在为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人说只占2%,有人说有4%,也有人说是6%,谁也说不清楚。

  如果是4%,要达到8%的目标,实际上是5年翻一番,到15%差不多是1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战略新性兴产业的增长要达到20%以上,甚至21%以上。而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导性产业不太可能马上在“十二五”期间就对GDP有很大作用,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增长速度就要更高,否则GDP和结构调整就要落后。

  而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来看,我国IT产业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从市场空间看,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互联网日益普及,两化融合持续深化,这些趋势都必将给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巨大成长空间;从产业关联度来看,IT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了自己要高速发展以外,它在传统产业的应用空间很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同样很大。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产业升级需要软环境

  推进工业结构升级需要良好的产业环境,这个环境要靠政府去创造。特别是软环境,政府要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所以,为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创造市场,例如通过加速城市化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第三要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发展水平;第四要加强财税、金融、价格等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信息技术产业而言,第一要构建联盟创新的体系,这一点我们已经提倡了10多年并有所收获。一个企业的创新,无论是人才聚集度,还是市场生态链,各方面条件都决定了在技术方面都要联合创新。

  第二是寻找融合创新机会。在融合中,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因为电子信息产业没有看到革命性和原理性的新突破,其实都是在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新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最典型的融合创新成功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相信各位企业家比我还要熟悉。

  第三是提升综合竞争优势。人才优势、产业组织、企业兼并重组、管理技术和产业链等,虽然都是老话题,但却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政治多极化的形成,技术的多极化也正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在IT领域里独霸世界,在技术上也做不到。例如,新一代显示技术,可能很多研发机构和技术尖端是在欧美国家,但是制造和生产却在东亚,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战略性新产业一定能够实现重大突破,从而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