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离云计算还有多远?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金融业,云计算,模式,企业
  • 发布时间:2010-12-06 13:31
  云计算概念已经深入到金融界,他们对云计算心存向往,然而真正触及这种新模式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那么,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云计算会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围绕着这些话题,在今年的金融信息化论坛上,来自银行、保险、证券领域的众多嘉宾展开了深入讨论。

  11月21日,中国IT两会金融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的CIO以及相关企业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云计算概念已经深入到金融界,他们对云计算心存向往,然而真正触及这种新模式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那么,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云计算能给他们的业务带来哪些影响?目前,针对金融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IT企业又有哪些好的方案呢?围绕着这些话题,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讨论。

  云计算大势所趋

  “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是必然的一种趋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司长、金融信息化专家、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的陈静在论坛上指出,按照传统思路,金融行业的信息化都是自己建数据中心、自己开发软件,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这种方式产业化程度太低,每个企业都要专门研制定制化的软件服务,这给IT厂商的产品开发和维护带来了难度,令厂商抱怨金融信息化项目效率低,效益不理想;而另一方面,一家一户的数据中心和软件定制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信息化的下一步发展要求,这种问题在中小金融机构更是突出。“如果要求每个中小城市银行、农村银行都像大银行一样买设备、开发软件,显而易见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静说。

  确实,这样的要求不太现实。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的信息化部门才十几个人,如果走自主建设数据中心、招聘技术人员、搞数据集成、买软件所有权、开发自己核心业务的“老路”,根本就行不通。而保险和证券行业在信息化问题上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面对这种形势,我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发展趋势,金融行业要在云计算模式上找出路,首先是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保险公司等,要在云计算上找突破口。”陈静说。

  太平洋保险公司IT运行中心经理程平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综合性的保险集团,在全国有大概6000多家分支机构,员工人数超过了32万,为全国5000万个客户提供服务。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网上业务和新业务形式,再加上24小时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出,这让IT部门面临了很大的IT挑战。

  前台业务的扩展,对后台IT系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最直观的就是不断扩建、改建数据中心。为了获得良好的扩展性,适应未来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虚拟化架构就成了数据中心的重要建设和管理手段。

  对陈静的观点,山西省晋中市商业银行银行卡部经理朱春熙也很有感触,他认为,中国的中小银行是赶超型的,必须发展新型的业务模式,才能生存,但选择什么样的技术与应用值得深思。而云计算的本质就是降低企业的IT使用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IT事业部经理韩勇也认为,金融行业的云计算和虚拟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未来金融企业的数据中心会越来越大,怎样降低数据中心的面积,怎样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将是未来几年金融企业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韩勇表示,威图已经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推出了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帮助金融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实施云计算不容易

  在国外,云计算应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但是国内却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为什么起步时间相同,应用进程不同呢?事实上,国外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外包自然过渡到基于云计算的更加灵活的外包,即云服务。而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在缺少IT外包土壤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云计算持怀疑态度:将自己的业务放到云端是否安全?是否比自己的机房可靠?生产系统外包给别人会不会有风险?

  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用户甚至云计算提供商,而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金融行业对云计算的态度则更加谨慎。

  首先,风险是金融机构最为关心的。朱春熙指出,应用云计算,银行会面临6大风险,包括:应用系统风险、网络风险、操作风险类、软件风险和数据风险。“银行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而是是否安全,因为作为敏感行业,安全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而现在很多IT厂商只谈云技术,不懂银行的业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号称有先进技术的厂商得不到银行认可的原因。”

  对于云计算的安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执行总经理林涛也有顾虑,在讨论过程中,他询问在虚拟化建设上已有实践经验的太平洋保险公司程平,“数据的私密性如何解决?”程平的答案是做“私有云”,让虚拟化技术做企业内部的基础框架。这样能实现IT系统的高可用性,更会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除了风险,另一个困惑则来自金融行业的管理机制本身。作为证券公司代表,林涛坦言,“严格来说,按证监会要求,经济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这几大模块是要隔离开的,人员、数据都要严格分开的,并且管理部门每年都会例行检查,而全部实现了虚拟化后,就会与规定矛盾,这怎么办?”

  虽然做了虚拟化应用,但程平也有同感,“同样的,保监会对他们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对数据进行物理隔离,但是要在虚拟机上实现几大业务的隔离,根本不可能。”尽管困难重重,程平还是做了适当的尝试,他的办法是分两步走:首先向监管部门解释,目前的网络没有办法做到隔离,因为产、寿险要实现隔离就要建多张广域网,这样有故障的时候才可以相互切换。但是,虚拟机确实不能很漂亮地完成这样的任务。在太平洋保险的解释下,监管部门做了让步。

  但是,程平还是在虚拟化的过程中,采取了网络的适当隔离。“数据中心在大集中之后容量比较大,起步就是40几个机柜,40几箱刀片服务器,在这基础上我们对虚拟机划分了范围,产险就在产险的范围,寿险在寿险的范围,它们还是在一个机房,我只是做了适当的隔离。”

  然而让程平担心的是,这种隔离也会带来很大不便。“比如说,数据中心在容量过大后,如何进行数据迁移?今后如果采购部门也要求数据隔离,我如何实现?再有整个机房的整体性和可配置性就基本上没有了,IT系统的弹性也会变得很差,这样下去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后面的工作怎么开展。”

  会上很多代表坦言,这种矛盾的形成是审计、管控与技术未能共同进步的结果,这不是一两家公司遇到的问题,虚拟化和私有云是新兴技术,而传统的管控方式、预算管控方式、审计方式还是按照传统思维来做,这样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很难去跟监管部门解释清楚,所以,虚拟化和云计算应用就一直游离在“灰色地带”。

  迎挑战找出路

  大家都清楚的是,从最基本的作用来看,云计算可以显著降低金融机构的IT基础设施成本。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云计算还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无止境的机会,改善他们吸引、留住和服务客户的方式,并扩大其服务的市场。不过,专家们也一直表示,如果金融机构没有适当了解相关风险,以及如何才能成功规避这些风险,则不应盲目地飞入“云”端。

  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行业云计算的应用,与会代表一致呼吁,一方面,IT企业要更深入地研究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和风险管控要求,让先进的技术能在金融行业真正落地;另一方面,希望监管部门能在管理机制上做进一步探索,帮助金融企业解决管控困局。

  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据陈静透露,为加强金融创新,国家进行了很多部署,今年在有关部委的领导下,“火炬中心”成立了一个中国金融信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企业业务进行积极探索,了解云计算模式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困难和解决对策。

  “我认为,尽管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金融机构们也不要把它估计过高,但也不要过于乐观,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更要高度重视,并且给予这些新兴技术高度扶持和探索。”陈静鼓励金融业的各位信息化实施者说,在云计算的应用上,如果中国金融机构实践得早,积极探索,就有可能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走出一条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新路;另一方面,提供云计算相关服务的IT企业也要大胆探索,进一步了解中国金融行业的客观需求,拿出一套针对他们需求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合理的、科学的方案,首先将云计算推向需求更大的中小金融机构,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