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要面向未来教育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信息化,建设,未来,教育
  • 发布时间:2010-12-06 13:59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信息化建设如何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刚刚举办的中国IT两会的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数十个来自中小学校信息中心的主管和教育专家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生的成长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十几年来,由于IT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基础教育方面,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成绩斐然。但是,面对教室里的电子白板,看着讲台上方色彩斑斓的PPT演示,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们、老师们甚至家长们在思索: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信息化建设如何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年的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来自中小学信息中心的主管和教育专家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IT要为教学服务

  “如何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IT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北京市教委教育网络中心主任张虹波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教育界在信息化建设中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张虹波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无论在教师和学生的电脑拥有量方面,还是网络带宽、IP地址数方面,北京市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现在全市150多万学生持有统一的学生IC卡,除了在学校应用外,甚至可以在社会上凭卡享受对学生的优惠政策。

  张虹波说,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本身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举例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见到投影机、计算机、电子白板等IT设备,很多学校的校长也因此颇为自豪,觉得提高了教学效率,原来老师板书需要用10分钟写的内容,现在直接放PPT可能只用两分钟就解决了。但是,在过去10分钟的板书过程中,老师边写,学生边看、边思考,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分钟的PPT闪烁,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是否符合认知规律?他又举例说,如果在一个教室里应用了多种IT技术,可能有电子白板、屏幕,再加上黑板,这时教室里学生的眼睛要在多个不同光线的视觉环境中不断移动,是否对学生的眼睛造成伤害?教室中的电磁污染程度如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张虹波强调:“我们今天思考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那么完全不需要使用IT技术,不需要花那么多钱。”他认为,如果教育教学改革不跟进,只想依靠一些IT设备,期待这些设备为教育带来神奇的变化,那是不可能的。同时,如果一味地让教育教学来适应IT系统,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副院长韦国锋则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先进的技术会不会使传统的教学变得变本加厉?比如在应试教育下,采用IT技术搞应试可能更有效,但这不是我们需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则对未来的教育有两点感受:“第一,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第二,要让我们的教师都有尊严。”

  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始建设或已经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2007年正式开始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校园,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其数字化校园系统v1.0还在2009年2月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认证。副校长李颖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让我们在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中去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信息化与国外教育

  在这次论坛上,我们邀请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副秘书长ChrisWardlaw介绍维多利亚州实行的数字化教育。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有近1600所政府公立学校、54万名学生及4万名教师。从1996年开始,州政府教育部就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ChrisWardlaw介绍说,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实行的数字化教育战略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包括:要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接触到教育;提供先进的授课实践;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工具和数据来帮助教育的实现。

  ChrisWardlaw说:“澳大利亚和中国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我们都关注三大基本问题:第一就是在课程方面,什么是值得他们学习的课程;第二是在教学法方面,学生如何学习,而老师又如何进行授课;第三是在课程评定方面,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科学技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ChrisWardlaw说,在维多利亚州,他们开发了一个叫做“超网”的学习平台,这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平台,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并且它还可以实现非常有效的知识传播,是联系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一个学习平台,它能够提供全天候的上网支持,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学生数据和个性化的课程。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图书馆馆长、国际动手天文教学组织中国负责人郭红锋曾经参观过多所国外的中小学,对国外教育与信息化深有感触。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应付考试。她认为,国内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太过单一,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利用IT技术来更好地实现。

  北京市教委教育网络中心覃祖军博士和中科院软件所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蒋建春都认为,目前中国教育模式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教育“一刀切”,所有的学生都是面临同一个教室、同一种教学模式,没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能“按需教育”,而通过教育的手段或IT技术的手段,则能够改变这种模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