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情绪,当汽车都化身“咆哮帝”……

  当目之所及马路上均为凶神恶煞、刻薄邪恶的“咆哮帝”时,汽车设计究竟怎么了?

  汽车前侧往往被称为“前脸”,车灯宛若眼睛,格栅恰似嘴唇,而保险杠就是下巴。在汽车设计师看来,设计方寸之间,汽车外观则天壤之别。正如人脸可传递怒、惧、厌、惊、悲、喜和鄙夷等多种表情一样,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Sensory Logic的总裁丹·希尔认为,汽车前脸既可体现车辆的个性,也隐含了情感和品质,甚至可反映出整个社会对车辆认知的整体变化趋势。

  希尔帮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制分析消费者对各种设计风格的反应,从而得出车辆可能传达出的隐含情感意义。“设计师很清楚凌厉的线条意味着张力、愤怒与男子气概;正如人们往往认为表情丰富的人更加活泼一样,线条圆润柔和的车‘表情’也更加生动。通过这样的策略我们也可分析车的性格。”

  汽车设计发展的早期,人们往往希望汽车前脸极具“诱惑性”,“笑口常开”,如奥斯汀·希利小精灵(Austin Healey Sprite)、大众的甲壳虫、大发Opti、法拉利California、菲亚特500 Abarth、欧宝Adam等,拥有大而圆的前灯、舒缓的流线型进气格栅,营造出愉悦的感官体验,看上去非常可爱,也保留了向工业社会转型中农业社会的的某些特质。

  而当下的设计师们则越发剑走偏锋,汽车前脸变得更加刻薄、愤怒,甚至更加“邪恶”。这样的车前脸通常是这样的,大灯棱角分明并向中间延伸,能让人联想到愤怒的眼神和紧锁的眉头;进气格栅由多幅的纵条构成,宛如一张露着牙齿咆哮的大嘴;而引擎盖上锐利的线条亦像是发怒时额头上的皱纹。

  从1959年雪佛兰Impala开始,汽车设计就开始呈现出“凶猛”的特质。这款Impala有着钢铁胡须和看起来非常邪恶的眼睛,车头长达4英尺镀铬条宛若尖利的渔叉,横贯整个前部,轮毂旋转时就像工作中的刀片,配以红色和黑色油漆,可谓开启了“邪恶”的潮流。

  再看近些年的汽车设计,新宝马3系车灯微倾,双眉紧蹙;现代HCD9 Talus的概念车更为极端,超大进气格栅间隙,与色迷迷的车头灯相平行;法拉利F12犹如一个杀手,面露诡异的微笑;道奇Charger车灯模仿虎眼,隐约似乎有虎啸之声。按照道奇和克莱斯勒的设计师Ralph Gilles的说法:“道奇Charger的眼睛绝对是加分项,就像在和大街上的人们打招呼,要的就是‘邪恶’这种效果。”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近十几年来设计的重大变化。当道奇首次引入1995款紧凑型车Neon时,广告宣传突出显示了车前脸圆圆的车头灯,就像大而友善的大眼睛,而其口号则是“你好”。2016年道奇发布了Neon的替代产品Caliber,巨大的方形车头灯,中间巨大的进气格栅,就像手枪瞄准器的十字线,而且其宣传口号是“绝对阳刚”。

  为什么所有的车都选择将愤怒等“邪恶”的情绪融入设计?有些设计师表示,由于受到大型SUV和高速公路上危险的威胁,“邪恶”的前脸设计可能对驾驶者来说更有吸引力。现代汽车的资深创意设计师Eric Stoddard称:“我虽然并不认为路怒值得提倡,但是人们对‘邪恶’设计的偏爱投射出司机往往因为过于害羞或者害怕表露出情绪,而一辆风格‘激进’的汽车则能无声地大喊‘滚开’,让司机觉得自己能把其他人拒之门外。”

  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激进的设计是高端的象征,传递出驾驶者想要“与众不同”的心理。比如宝马的“鲨鱼鼻子”,讴歌MDX的“鄙夷”式前脸,或者沃尔沃的“雷神之锤”。

  虽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克莱斯勒PT Cruiser的车头灯和进气格栅组成一张笑脸,雷克萨斯ES 330车头灯和进气格栅都微微上翘,一派“喜气洋洋”。捷豹E-Type和兰博基尼Miura虽然没有采用“愤怒的”设计语言,但它们身上透露着华丽和高贵的气质,找不到一丝恶意。但整体而言,这些难抵“咆哮体”的发展趋势,“激进”更能代表高端车的严肃和深沉。

  此外,汽车设计越发“邪恶”也反映出当今社会文化内涵向“激进和残酷”演变的趋势。很多年轻司机和设计师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他们对于网络暴力、杀人游戏和黑帮说唱习以为常,也因此希望汽车能变得更具侵略性。愤怒和侵略性被世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大众的追求,友善与纯真的价值开始大打折扣。

  汽车设计越来越“激进”,对车型自身和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车型自身而言,这一策略似乎颇见成效,这款格栅间隔巨大、宛如在咆哮的克莱斯勒300比看起来圆滚滚的福特500销量高了出3%;而自2003年开始,凯迪拉克开始引入棱角分明的设计语言,自此“钻石切割”式前脸深入人心。

  对车型本身的促进作用甚至得到了相关研究的支持。维也纳大学曾进行过一项“设计喜好倾向性”研究,那些含有“刻薄”元素的设计在整体评分中更高。以宝马和丰田普锐斯为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更具挑衅性的前者,而两者在普通消费者眼中知名度和接受度的差距可能也部分来源于此。

  但是当马路上的汽车都纷纷龇牙咧嘴、“咆哮”而来时,这种糟糕的情绪便会传染开来。在满怀敌意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司机希望车辆可以保护自己,或许从心理层面上讲,一辆造型“愤怒”的汽车可以更好地扮演这一角色。

  而事实上,汽车设计过分迎合消费者对“邪恶”特质的需求,也会影响司机的心态和情绪,反而不利于交通安全。原本就暴躁易怒的路怒症患者,更容易接收到这些负面情绪,冲突与事故也会多起来。也许,这就是自动驾驶越来越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吧。

  汽车设计从来不拒绝多元思维,无论是流线型还是婴儿肥,凌厉的轮毂线条还是方形轮胎,车灯和进气格栅是“笑口常开”、“高贵冷艳”还是“愤怒邪恶”,都值得鼓励。但是目之所及,均为凶神恶煞、刻薄邪恶的“咆哮帝”,这样真的好吗?

  文/张玉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