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公地悲剧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气候,公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6-20 14:30
特朗普基于政治需要退出《巴黎协定》,或使气候谈判的领导权落入中国手中。
无论世界怎么评论,美国总统特朗普仍然一意孤行。6月1日,他宣布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纽约时报》的评论哀叹说,这不是把美国摆在优先的位置,而是把美国摆在倒退和孤立主义的道路上,“这是把我们的未来与地球的未来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是愚蠢、危险和短视的。”
然而,撇开道德评价不谈,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却几乎可以说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符合逻辑的结果。特朗普上任以来,在“禁穆令”、医疗改革等问题上屡屡受挫,又因为与俄罗斯的暧昧关系而遭到调查,领导团队管理混乱,内讧频发,可以说至今毫无建树。在此情况下,他为了给共和党右派一个交代,只能找一个成本较低的突破口,来显示自己仍然在努力履行竞选承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这样的一个“软柿子”,因为这是一个特朗普可自行决定、不需国会批准、不需民主党合作的领域。特朗普这么做,损害的是美国的国际声望,收获的却是国内支持者的掌声,支持他的基本盘并没有变化。
或许要问的问题是,即使美国留在巴黎协定之内,应对全球变暖的努力就会有多大的不同吗?巴黎协定是一个自愿性的协定,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也没有监督机制,各国做出的不过是政治性的承诺,而不是法律性承诺。意愿是美好的,口号是崇高的,但在没有强制执行力的情况下,一切美好的愿景都不过是空谈。
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过程可以看到,国际社会基本上没有集体合作能力。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吵不休,而且各自内部形成不同的集团,彼此倾轧,都想尽量避免付出而继续享受温室气体排放的好处。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这就是典型的“集体行动的困境”。事实上,只有通过组织性的行动和建立国际法治才能摆脱这一困境,而目前来看,所谓的“国际社会”,依然是一种松散的各自为政的组合。而且,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引领者,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约定俗成的规则,而现在美国正在放弃这个角色,即使是不成熟的规则体系,也正在受到挑战。
气候变化现象是一种全球规模的大型的“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指在没有明晰的产权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倾向于滥用公共资源,最终损害所有人的利益,如公共草场、公共池塘的破坏,公共河流污染等。而地球的大气层就是这么一个“公地”。在单个国家内,可以通过立法和界定产权来避免公地悲剧,而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并不存在一个“全球政府”,所以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特朗普的决定引起了全球的口诛笔伐。美国政府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这也可能使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权转移到众所瞩目的中国手中。但领导权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效的协调与确保可信的承诺才最重要,这才是目前最稀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趋势暴露的是全球治理的弊病。然而,目前世界各国各有各的烦恼,经济低迷、贫富差距、民粹主义、恐怖主义等问题纷至沓来,实在无法分出太多的精力用于战胜地球环境所面临的威胁。指责特朗普是对的,但如果这样的指责演变为其他国家的道德自满的话,这对人类的未来也不是一件好事。(本文作者系FT中文网评论主编)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