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降临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人工智能,未来地图,吴霁虹
  • 发布时间:2017-06-20 15:00

  就人工智能的话题,《21CBR》记者专访了《未来地图》的作者吴霁虹教授,她长期专注于全球化竞争与创新领域的研究,现任北京大学访问教授,研究生导师,期望此书能够为读者绘制出一份AI商业化的价值地图,探讨下一个万亿级的多级繁荣新经济。

  21CBR:艾伦.图灵被称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他所提出“利用某种机器实现逻辑代码的执行,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观点,成为了当今各种计算机设备的理论基石。图灵对于你本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都有哪种方面的重要启发?

  吴霁虹:是的,我的一些研究受益于图灵最初的“图灵机”原理。1936年,他就认为,从理论上,计算机可以通过一种数学算法,解决任何问题。在著名的“图灵测试”中,图灵定义了现在AI的主要领域:知识表达、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自主机器人、自动推理和机器学习。这些对于我洞察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远景和路径,非常重要。

  特别是,图灵机的原理,事实上是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而非简单的科幻故事。它直接影响我对商业生态模式创新的深度认知。比如,我在《众创时代》中提出的互联网+、-、x、平方数的模式形态,以及在《未来地图》中提出的新BOT(智能交互模式)驱动的云端一体化智能交互模式,都或多或少受到这种逻辑和数学理念的启发。

  21CBR: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在他的著作《心智探奇》一书中提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人类心智活动背后,有一个精妙的复杂设计,其组成部件就像黑箱,变魔术般履行职责。”在你看来,计算机智能是否会颠覆人类的文明时代?

  吴霁虹:直接的答案是,如果我们不讨论、不准备迎接一个充满了AI的世界,那么人类文明有可能被颠覆。

  但是,这是一个比它看起来更深刻的问题,因为有许多毁灭的路径。例如:

  首先,自主军事AI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的有能力与现代文明竞争、并击败文明。

  其次,先进的AI系统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为人类执行知识收集、分析和决策的任务,带来了每个人更舒适、更繁荣的生活。这事实上有一个潜在的危险。进化偏好于让高能量消耗的大脑与生死挑战的环境之间获得平衡。随着AI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思考,进化有可能进一步快速降低人类大脑的大小和智力,这将破坏人类文明。

  第三,到目前为止,AI、机器人和高级计算机的大部分财富,已经被大公司和其他大型组织捕获。这在所有发达国家已经创造了“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贫富差距。如果顶尖塔上的引领者没有人站出来倡导“多级繁荣”以补救,那么,最终就很可能会颠覆人类文明。

  21CBR:英国媒体《卫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出现了种族和性别偏见,但是这种偏见并非来自机器本身,而是计算机在学习人类语言时吸收了人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使我们联想到了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这项复杂任务,你有怎样的建议?

  吴霁虹:这是一个超级好的问题,一个AI产业化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所有的答案,都取决于人类决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AI也许会成为杀人的凶手,也许会成为我们可信赖的助手。因此,至少我有三个建议:

  1)媒体可以引导全社会参与讨论和回答这些问题。毕竟,这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大众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也许就会创造一个AI只服务于那些设计它们的所有者的利益,而无视损害其他人。

  2)国家应该有一个对AI设计师、程序员、制造商的监管计划或法律补充。这将包括《卫报》指出的阿西莫夫定律,基于因AI获得人类数据,学习数据之后,机器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等问题。

  3)将人类人文关怀的价值,设计进AI,是件困难的事,但如果我们现在就创造一些激励措施,鼓励AI创业创新者都“不作恶”,那么我相信人类就有美好的未来。发展人工智能,应该遵循人的价值观,让它们惠及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

  21CBR:近期,一家创造出了AlphaGo的英国公司DeepMind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备受瞩目的公司。在你看来,未来世界中,哪些行业终究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而人类在职场中,应如何与计算机共存?

  吴霁虹:人工智能更像一个生产要素,一个生产力大军,像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一样,影响整个经济,然后,像过去一样,从一个行业的竞争,波及到另一个行业的竞争。

  根据专家估计,未来10年,应用AI及相关技术,现有47%的美国工作被消灭,57%的经合组织国家就业岗位消失,高达77%的中国工作岗位被取代。

  事实上,这不一定是坏事。这些大多数被消灭的工作,属于“工作定义人”,被AI代替后,人类可以解放出来,做更多“人定义工作”的事,比如,创业。我在《未来地图》中,专门讨论了,AI时代,已经正在崛起一批与AI合伙的“一个人的全球公司”。因为,AI有“三懂”功能,懂客户痛点、懂业务运营、懂生态连接,因此,人们可以学习设计AI,也可以学会善用AI,善管AI。这是新商业必备的新技能。总之,AI在消灭传统的同时,也在帮助我们创造新工作。未来,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否快速和明智地适应AI、适应自动化和先进计算机的新世界,让自己成为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新智人。

  21CBR:你的著作《未来地图》(中信出版社)近期出版,从你的研究分析来看AI商业化过程中,中国的企业面临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吴霁虹:我个人认为,AI商业化的进程中,中国公司实际上比外国公司有很多优势。当然通常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大的挑战。

  就优势而言,中国在商业化方面,可能比美国要更激进。人工智能和一般的计算机技术变化、迭代最大的区别在于计算机需要电,而人工智能需要“氧气”——大数据。也即是,AI靠人类产生的大数据去学习(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连接产生的大数据),才能变得更加智能。

  首先,中国具有庞大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人口数量;其次,中国市场的大数据潜力比大多数国家如美国更大;另外,与全球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人在数学、统计、逻辑等方面有天然的偏好,如果这些才华能很快被用到商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中,优势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并非说中国没有挑战,而是挑战巨大。至少这三点是瓶颈:1)AI技术与产业发展有点像左右脑的关系。如何建立一个左右脑都健康发达的新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大多数产业需要从传统转型升级;2)市场逻辑和商业逻辑被颠覆,但是却在传统逻辑的系统中,路径依赖非常顽固;3)人才更是巨大短缺。由于前几次AI浪潮低谷,很多原来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人才已经转行,导致今天人才断层。因此,如何快速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复合型人才,以迎接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新商业世界的到来,是当务之急。

  采访/特约记者 徐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