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招三五个,也解不了难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乡镇,干部
  • 发布时间:2017-06-27 11:05

  开年,镇党委书记张存学到县委组织部、人社局跑了不下十次,要一个人——该县年初从大学生村官中招了18名乡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张所在乡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考上了,他想留下此人。

  “清理了临聘人员,大学生村官就是乡镇主要战斗力之一。再说他在我们镇上工作了几年,用起来顺手。”

  该县其他24个乡镇党委书记,不管有没有空编,和张存学想法差不多,人手紧张、尽量多要一两个人,这是近5年来当地乡镇最大的一次招考,机会难得。

  一次会议后,十几名乡镇党委书记先后借机向县委书记汇报此事,“快成一次现场办公了。”

  张存学最终未能如愿,乡镇“人才饥渴感”的解决之道也不能完全寄托于数量增加。一名长期研究乡镇人事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果盘活乡镇现有人员,一半以上乡镇不会缺人。”

  以前的招数不灵了

  乡党委书记吴喜江是开年竞争的赢家,分得了2名90后新进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但他所在乡镇人员状况并未有多大改观。因为在这前后,该乡财务人员被抽调到县计生委,最近乡纪委副书记、林业站站长又面临变动。

  乡镇流动最快的是班子成员和年轻干部,要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必须先留住年轻干部。吴喜江想把林业站站长留下来,4年多前,他任乡长时,县直部门同时调走该乡2名年轻公务员,他成功留下了1人。“当时我和书记分别找他谈,只要他留下来,就让他负责党政办的工作,多岗位锻炼。”

  目前,这名干部已经成为该乡最年轻的副乡长。但林业站站长不可能复制这条道路,他是事业编制,基本上不可能进入乡镇班子。

  吴喜江所在乡镇14个行政编制,除了7个班子成员之外,其他全是45岁以上的干部。“现在干事的年轻人,都是事业编,基本没有多大的‘盼头’。”

  不少乡镇面临同样的问题。五六年前,乡镇整体超编,再加上这几年中央要求消化冗员,很多乡镇行政编制基本没有空缺,新进年轻人基本是事业编。吴喜江所在县近4年来,只招了3个乡镇行政编制公务员。

  为了解决人手问题,他们将镇上司法所、计生站、广播站等七站八所的事业编制人员大量调配进入乡镇工作。

  “物质激励以前还可以打一点擦边球,现在风险大了。”吴喜江直言现在乡镇党委书记留人的手段很少,不管是对年轻干部而言,还是对临近退休的老干部、七站八所的人员,要盘活他们,乡镇党委书记更多是靠感情。

  虽然2014年中央就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向乡镇流动的政策支持体系”,从实践上来看,只有部分地区有一些探索,比如“两个20%”政策,即乡镇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提高到20%、乡镇干部收入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更多地方是“堵住了后门、前门也未开”。

  这种情况下,一些变通手段、潜规则在乡镇有回潮迹象。比如让年级大的干部兼职又兼薪、通过招聘村文书或者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变相临聘乡镇工作人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一名50岁上下的乡镇干部,曾经当过镇长,后来挨了处分,卸下职务成为一般工作人员。当地乡镇党委书记为调动他工作积极性,特别关照让此人的外甥去食堂煮饭,侄女也成了镇上的临聘人员,在镇上引来许多非议。

  “四个壁垒”没有真正打破

  数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盘活乡镇现有人员,仍然面临“四个壁垒”。

  此前机构改革后,条条上本应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到乡镇,使乡镇一些站所管理比较混乱,许多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部分或全部由乡镇政府支付,但人员编制和管理权限却在县直部门,使乡镇出现“只有手掌,没有手指”的现象。乡镇认为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需要,不需要的又出不去。

  “算起来乡镇干部人数很多,少的二三十个,多的四五十个,但用起来干部很少。”乡镇党委书记韩志益称,这是乡镇一直存在的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的壁垒。

  除此之外,盘活乡镇干部还面临着公务员与参公管理的壁垒、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的壁垒、优秀村干部与乡镇干部的壁垒。

  这些壁垒直接导致乡镇干部队伍缺乏活力:领导班子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活力减退的问题,熟悉农村工作、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战斗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包括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感觉“无盼头”。久而久之,往往容易滋生能混则混、不求上进现象,进取精神减退、创新意识减弱,少数干部甚至变成“太平干部”。

  根据现行政策,公务员编制人员每月有车补,事业编制人员没有车补。大家做着一样的事,待遇却有差别,心里难免不舒服。许多地方,乡镇一把手会出面协调,把车补按人头平摊下去。有些和领导关系不睦的老同志,会公开唱反调,说自己是公务员编制,拿车补是国家政策,哪份文件规定了要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这种说法是有理有据,领导也不能再说什么。

  虽然2014年中央就要求加大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但韩志益告诉记者,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次换届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的副乡长比较普遍,从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副乡长并不多。

  今年2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十八大以来第三个中央专门针对乡镇一级发的文,前两个是2014年初中办发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要统筹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乡镇事业站所可以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经省级政府批准,也可以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

  这意味着此前乡镇一直存在的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的壁垒,正在打破,人员将能更有效地统筹盘活。

  乡镇干部要有“四个力”

  乡镇是干部的“蓄水池”,将这个群体中的优秀分子用起来,有利于提升基层执政能力和公共治理水平。

  随着去年中央问责条例出台,乡镇党委书记手里多了一个手段,尤其在扶贫攻坚领域,用得比较多。

  “去年我们就给了一个‘老干部’处分。”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这名干部原来当过副乡长,还没到退休年龄,镇上让他包一个村。年初一批扶贫花椒苗下来了,他拖了快两天才组织人分苗,分的时候人还不到场。“随便安排两个人,名单都没准备。最后不仅现场一片混乱,花椒苗存活率还低于周边村很多。我和纪委书记协调,给了他一个处分,现在好多了。”

  2015年中央出台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对调动干部积极性有一定作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他们镇去年解决了2名这样的干部,“现在维稳、治安方面事情,基本全靠他们。”

  一名长期关注乡镇的领导进一步建议,要用活、用好乡镇干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能力、定力、动力与魄力。

  随着各级对乡镇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尤其是年纪大的干部,需要加强能力培训。一名乡镇纪委书记称,基层党校师资力量薄弱,对某些部门的业务不能进行深入指导,对各部门的业务培训无法真正开展,只能停留在面上的指导。“乡镇干部的培训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与安排。”

  乡镇干部是乡镇工作的主体,稳住这些“主心骨”,增强他们的定力,对于乡镇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有计划地选派县级以上机关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有序推进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干部交流,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

  这些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与加大落实力度。仅以职务职级并行为例,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当地解决了2名这样的干部,但还有17名在后面等着。

  调动乡镇干部的动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正向激励手段,解决“后门关了,但前门没开”问题。但也需要用活负向激励手段。乡镇人情味更浓,一些党政一把手碍于情面,不敢处理,管理松散的情况客观存在。

  “四个力”中,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乡镇干部的魄力。乡镇要将政策传递给群众,让他们接受,干部就要有威信和魄力。但威信和魄力不是凭空而来,需要乡镇干部自身努力,更需要上级机关呵护。

  当前,遇到行政命令在农村失效,上级习惯性问责乡镇,乡镇干部自称“出气筒”。比如,抗旱浇麦。这本该是群众自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政府只需宣传引导、技术服务就可以了。结果却非要给浇麦一个期限,逼着群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浇完,这就超越了政府的职责范围,基层政府也没有手段去落实,但是不落实就要挨批。

  长此以往,乡镇威信削弱,导致群众意见反映到上级那里不被重视时,也认为是乡镇的问题。面临上下压力,乡镇干部只会更畏首畏尾,乡镇只会感到更缺人。

  乡镇事多、人少、压力大是现实,但解决之道不是多招三五个,而是如何盘活、调动乡镇干部。这个群体需要更多关注。(以上文章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文/本刊记者 徐浩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