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鲁班”与明宫城

  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

  南京博物院保存着一幅图绘,上面画着北京紫禁城的辉煌盛景,殿宇宏丽,朱甍碧瓦,不似人间,如梦中之城。旁边立着一位着官服者。

  这是紫禁城大功告成后,工部官员呈给明朝皇帝的一份完工报告,其名为《明宫城图》,一式两件,现北京故宫与南京博物院各存有一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红袍官人”旁有“工部侍郎蒯详”字样注释。

  这位红袍官员便是大明永乐年工部侍郎,吴县香山(今属苏州)人蒯祥。

  “香山帮”北上

  据历史学家顾颉刚考证,此两画均是写真、纪功画,有题字的画是献给皇帝的,有官御名讳,不题字的画是留给家族子孙作为纪念的,以兹证明此人的辉煌功绩。

  1417年,蒯祥初次北上京城时,还不到20岁,朝气蓬勃,是子承父业为明朝皇宫及皇家建设提供劳务的在籍工匠。

  当年,技艺高超的工匠必须保证为皇室服务,即使年老退休也须有子侄接替。在南京皇宫的建设中,其父蒯福已是名满天下的匠人之首,但北京工程他没有参与,而是由一直跟随左右的,有着建造天才的儿子蒯祥接班。

  蒯祥领导“香山帮”,继续出任“木工首”,北上建造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建筑艺术瑰宝——明皇宫——紫禁城的前身。

  这些聪明智慧的南方工匠将江南的建造艺术,琉璃金砖,苏州彩绘,精巧的榫卯工艺,传统的汉制营造技艺,充分展现在宫殿建造上。

  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皇宫宫殿和承天门(天安门的前身)竣工,恢弘壮丽,屹立在辽阔的北方大地。整个建筑巍然雄浑,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高度赏识。

  凡百营造,祥无不予

  朱棣可能知道这个颇具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传说“蒯鲁班”的称号是从朱棣这里起源的。

  《宪宗实录》记载,蒯祥“一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工艺”;“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表明皇帝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直到四十多年之后,成化皇帝朱见深召见已是老年的蒯祥时,还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精于尺度计算,放线测度的建筑中轴线与京城中轴线完全吻合,画技高超,画出的图纸与完工的成品几乎无异。他还能双手握笔同时在一根柱子上绘双龙,“画成合之,双龙如一”,叹为观止。

  建造北京皇宫令蒯祥一举成名,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直至官至工部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远离江南,在北京生活,主持建造了京城一系列重大工程,包括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隆福寺,戒台寺、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等。

  皇宫前三殿指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1457年被大火烧毁。八年后,明英宗又请蒯祥重建。据记载,“自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予”。

  长陵的建设,在1413年即已完成地宫,蒯祥更多的是参与地上建筑营建,于1427年完工。明成化时,蒯祥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但仍“执技供奉”。

  这位南方人将毕生的才华智慧奉献给了北京。他83岁辞世时,皇帝派人转达慰问,其身后才发送故里,安葬于太湖之滨——江苏吴县香山渔帆村,墓前有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所赐的“奉天诰命碑”。

  尺寸放大的承天门

  蒯祥背后的主要技术工艺及施工力量是香山帮,它是以木匠领衔,集木匠、泥水匠、石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中全部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这些身手不凡的能工巧匠以江苏吴县香山人为主,手艺精绝名满天下,为皇室御用。

  蒯祥建造的皇宫南门当时被称为承天门,是皇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南京皇宫的大门便是这个名字,其渊源是隋唐皇宫的城门名号。

  1420年,蒯祥领衔建造的承天门落成,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五座木牌坊,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尺寸有所放大。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北京皇宫)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明故宫,而高敞壮丽过之。”因为形制一致,故命名承天门,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

  这方匾额一直挂到崇祯末年。据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到皇城门外,一把火烧了承天门。

  改名天安门

  李自成的一把火是承天门第二次被焚毁。它第一次被焚是蒯祥在世的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付之一炬。

  1465年,到了英宗的儿子成化皇帝时期,年近七旬的老匠人蒯祥再次领衔,设计并重建了承天门。这次重建,将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为宏伟的门楼。

  本次重修,承天门是黄瓦、朱柱,上为面阔五间的门楼,下为开有五孔的城台,外有金水桥五座对应,两侧分列石狮、华表,与今日我们看到的天安门形制基本一致,只是体量略微小些。可以说,蒯祥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基本结构、框架及面貌。

  而满清兵马进入北京城时,看到的是被李闯王烧毁的承天门。作为皇宫的南大门,这副残状不成样子,次年就基本按原样修复了承天门。

  到了顺治八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除了对王朝的承天之意合法性的表达,又加入了惟愿天下平安的意思。

  清廷统治者认为这座城门对于帝国威严极其重要,康熙六十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炮轰天安门及大清门。当时八国联军想用炮火把城门摧毁,但无奈城墙深厚,基石结实,没有炸烂,城门上留下不少弹坑后,便放弃了。后有洋人建议一把火烧掉,但八国联军的司令瓦德西决定在天安门阅兵,他觉得在一个炸得满身疮痍的城门楼前阅兵更神气活现。

  112天的秘密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但多数属于粉刷修缮整理、安装避雷装置等维护性工程。直到1969年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重建。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政府决定秘密重建。

  当时城楼最严重的问题是经过明清500多年的风霜和华北地区数次大地震,天安门地基已下陷,建筑结构已坏损变形,建筑材料也发生空鼓锈蚀。1965年,技术人员在对天安门城楼的一次检修中发现,大殿正厅12米高的柱子,已经空了近10米。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6.8级强烈地震,使天安门城楼结构的损坏变形程度加剧,随时有垮塌的可能。政府认为修补已无济于事,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

  在拆除西山墙时,一名工人取出一发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工程指挥部立即指示公安部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取走研究。后来在拆除中又先后取出6发规格相同的炮弹。这些炮弹很有可能是八国联军留下的。这次重建过程中无意发现并排除了这些炮弹隐患。

  这是一次秘密重建。当时保密程度之高,连进场施工人员也不甚了解。施工队伍由木工连、瓦工连、彩釉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部分组成,每个工种各有各的证件,只在自己的指定地点工作,每道工序之间不准互相打听,连家人都不能告知。

  这些京城的能工巧匠用8天时间搭好苇席天棚,把天安门遮盖严实。用7天拆除旧城楼,不显山不露水。112天之后,架子拆开,重建的天安门再现京城。

  这时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之前“蒯祥版”城楼高了83厘米。

  除此以外,这次重建对“蒯祥制式”的最大修改在彩绘装饰上。

  天安门城楼正脊两端的大吻,本为龙。有人认为,“仙人走兽”装饰和城楼上的“金龙和玺”彩画都是“封建四旧”,应该打倒,要用葵花和延安宝塔等取代龙雕龙饰。也有人认为应当按照传统的方式修建,认为只有用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大面积描金,才能与天安门的政治地位相符。后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图案,勾头等小型琉璃瓦用“向日葵”图案,其余一切照旧,没有动龙吻。

  1984年天安门城楼维修时,彩绘图案恢复了历史原貌,但“向日葵”琉璃瓦勾头仍保留至今。

  荣耀的象征

  如今很少有人会关注紫禁城的设计建造师蒯祥,那个两手并举绘龙,精准放线,有着天才想象力及精准落实能力的苏州人,他只是克勤克俭尽了一个建筑工匠的本分。

  他一心一意在北京的晴空下建造红墙碧瓦,辉映天地间。那是与他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的北方气象,他成功了,成就了举世赞叹的辉煌。

  蒯祥大概不可能想象,他当初设计建造的皇宫南门竟然日后成为一个大国的建筑标志、政治标志和文化标志,成为荣耀的象征。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在此昭告天下,大明迁都北京,此后,这座城门更是明、清两朝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凡国家大庆,覃恩,宣诏书于门楼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这是一套隆重繁琐的皇帝颁诏仪式:皇帝诏书宣读完,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衔放在木雕的金凤嘴里,再用彩绳悬吊“金凤”从天安门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楼下早有礼部官员双手捧着“云盘”(雕刻成云朵的木盘)等在那里,这样,“金凤”嘴里的诏书也就落在“朵云”中了,此举便是“云盘接诏”。完成仪式,诏书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由此可见天安门具有的显赫的政治象征性。

  遇有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皇帝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也由此门出入。此外,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当年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恭立于天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故而,能恭立于天安门前也是寒门读书人即将跳过“龙门”。

  1949年以后,天安门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进国徽里。

  即使今天的大都市建造了无数标新立异的高楼大厦,但能呼出其名的又有几幢?而又有谁不知道天安门呢?那么,也请记住苏州人蒯祥吧。

  文/陆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