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为了表达对一首诗作的不同看法,在微信中与诗友你来我往争论几个小时,三更半夜还在互相“开火”也是常事
家住湖南长沙的“新乡土诗派”诗人陈惠芳,每天忙完工作后都要拿起手机,在博客或QQ群、微信群里创作新诗。
在QQ群“新乡土诗派-微诗群”中的同题诗创作,被陈惠芳形容成“周末盛大的诗歌节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2017年是中国新诗诞生100周年。陈惠芳说,与中国第一首新诗诞生时的纸质时代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更便捷,信息容量更大。“诗人之间互相刺激与交锋的频率加快,我本人的创作激情与灵感更多了。”
他说,有时为了表达对一首诗作的不同看法,在微信中与诗友你来我往争论几个小时,三更半夜还在互相“开火”也是常事。
“网络诗人”余秀华从2009年起在博客上发表诗歌作品,目前访问量超391万。她的部分诗作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无数。
本刊记者了解到,余秀华真正被广泛关注,是因为《诗刊》微信公众号的推荐。余秀华的诗歌得益于网络的滋养,又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
“余秀华的走红实属正常,也是网络放大的效应。纸媒时代是不太可能产生如此效应的。”陈惠芳表示,新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带动了诗歌的前进。过去的稿件、信封、邮票,一夜之间似乎成为文物,以QQ群、微信、微博、博客为主体的阵地凸显在诗人面前。现在,“创作即发表”已经成为诗人之间交流的常态。
陈惠芳认为,移动互联网为中国诗歌复兴打了一针强心剂,越来越多的诗人自觉地加入“互联网+”,并以勤勉的创作享受其带来的回报。
和陈惠芳一样,抒情诗人刘羊也主持建立了一个微信诗群“二里半诗群”。他告诉本刊记者,诗群以其母校湖南师范大学青年诗人为主体,同时吸引了一批湖南省内诗友的加入。现在诗群以纸刊、微信公号和微信群为交流媒介,还举行一些线下创作采风、小型集体研讨活动。
刘羊形容现在是一个诗歌作品众声喧嚣的热闹时代:移动互联网促进了诗歌作品的传播,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诗人的创作水平;对于读者而言,移动互联网降低了诗歌传播交流的门槛和成本,让诗歌阅读成为现代人的阅读常态。
“互联网的快餐式阅读和诗歌的短小精悍、以小见大等特点相互契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长华说,相较于传统纸媒时代较高的发表门槛,互联网的互动性对于激发人们对于诗歌的关注和热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爱好诗歌,心存对真善美、对美好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总归是好的”。
在刘羊、陈惠芳这些线上诗歌创作者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担任起了线上诗歌传播者的角色。每天晚上十点,三四万人会聚集在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中,享受诗歌、朗读音频等带来的诗意大餐。
“一粒灰尘伏在你的肩头痛哭,你伸出手,像是抚慰,其实你是,掸掉它。”6月15日,“读首诗再睡觉”推荐了鞍钢工人、诗人田力的诗歌作品《一粒灰尘伏在你的肩头痛哭》。推荐者“照朗”在诗评中写道:“我一直认为,诗无关职业,只关乎人的状态。”
依托于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和点赞功能,大量的读者得以在公众号文章下聚集、交流和交换心得。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表示,像“读首诗再睡觉”这样的公众号、诗歌交流微信群、QQ群等近年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它们就像一个个平台,把一些诗歌爱好者团结、凝聚起来,促进诗歌作品创作上的交流。”
不过,阎真认为,本世纪像舒婷、北岛、海子这样的诗人还没有出现。“我们要牢记,只有真正的诗歌艺术才能持久,只有真正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才能站稳脚跟。”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明星 阮周围/湖南长沙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