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鸣 创作国宝的大师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郭鸣,工美集团,雕漆
  • 发布时间:2017-07-26 13:46

  1982年,郭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文教体育用品研究所。1992年走进工美集团一直到现在,已有25年的时间,现任北京工美集团总工艺师。郭鸣在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力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工艺与材料的贯通。他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活动专用藏品和国礼的设计制作,包括“两弹一星”勋章,北京奥运会徽宝,上海世博会徽宝,北京APEC会议国礼等,当然还有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送给各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此次会议的国礼非常引人关注,其背后的团队就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北京工美集团,此次国礼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当然就是这位“创造国宝的大师”——郭鸣。

  理念到细节,是对文化艺术的执着

  “只是雕漆工艺这一个步骤,就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雕漆在以往的国礼中运用的很少,就是因为雕漆的工期长,每一毫米的漆,要反复刷10到20遍,才能集成一毫米的厚度。一般一天只能有刷一遍漆的时间,因为还要涉及到风干的问题,如果赶上天气晴朗,一天也可提高到两遍的量。”郭鸣一边抱着这件雕漆的国礼,一边和我认真的讲解。从他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的认真和细腻,让我亲身感受到作为一位中国传统手工艺人所应有的工匠精神。

  时间,一直是组长郭鸣强调最多的。面对紧迫的时间,郭鸣提出制定时间进度表,将设计周期、产品打样周期以及最终的实物制作周期都进行了精确的安排。哪个设计师负责哪个项目,什么时间点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明确地写进时间进度表里,每个人对自己的职责任务和时间节点都了然于心,大大保证了项目推进的高效性。为确保打样按期完成,郭鸣带领团队反推每一件礼品、每一道工序的详细时间进度,明确每一件礼品的责任设计师,确保工期表每日更新,随时沟通,最终保证打样任务的按时保质完成。

  在工艺上,团队选取了北京和中国的传统工艺20余种,如雕漆、景泰蓝、花丝镶嵌、珐琅等。巧妙地将各式工艺结合起来,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设计团队从9月份接到任务开始,经过反复的推敲与斟酌,先后完成了200余稿的方案。“春节大家都没有休息,就比如雕漆要在半干不干的情况下可以雕刻,漆硬化的时候就刻不动了,时间不等人,所以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必须是刚刚好,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吧。”郭鸣说。

  匠心独运,中国传统技艺的创新

  为了追求极致完美,克服手工制作的所面临的困难,团队在设计制作上大胆创新和尝试,将3D技术引入工艺美术领域,特别是使用在国礼制作上,这大大保证了制作的精度,也缩短了制作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打样试制工作。在解决陶瓷和金属镶嵌的结合方式上,提前采用了3D建模的手段来进行模拟,极大缩短了金属部分的制作工期。在制作《梦和天下》首饰盒套装的过程中,将3D打印运用到了雕漆首饰中的雕漆花型衬托上,更好地体现了花朵的丰富层次和立体效果,为提高《和合宝鼎》珐琅器中间浮雕部分的精度,根据手工模具,同样引入了全新的3D建模技术、后期精雕修模,使最终的国礼成品达到了新的工艺精度。

  说起最难的,那就是多工艺创新融合在制作时面临的巨大挑战。礼品方案中囊括多种工艺的创新结合,比如雕漆盘与金属錾刻工艺、花丝镶嵌工艺的结合,景泰蓝与金属錾刻、金属镶嵌的结合等。创新的尝试必然带来制作中的诸多难题,如雕漆盘花形口沿和金属錾刻的镶嵌误差,景泰蓝反复烧制后的变形与中间金属锻造浮雕的镶嵌误差等。从设计者到制作者再到领导层,都没有放弃,大家积极协商探索,凭借着长期制作国礼经验,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创新制作步骤,最终攻坚克难,把这个最难啃的“骨头”给啃下来。

  工美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工艺美术方面的生产,并且承担了很多国家重大活动、外事的礼品。郭鸣说:“从解放初期开始,第一件国礼,当时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成立了一个工艺美术抢救小组,他们很喜欢景泰蓝,所以当时做了第一件国礼设计,是一件用景泰蓝做的台灯。其实这在80年代来看,应该是一件很有创新的设计,从现代看来,也是一个很时尚的想法。所以这么多年来,工美集团一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在做国礼。”

  关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流失和传承,郭鸣告诉我,在9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其实都不太景气,很多的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很多技艺大师都流失了,有些改了行,有些自己做了工作室,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尤其是雕漆工艺和花丝工艺,其实在北京还能干的人已经不多了,可能只留下了百人不到的数量,景泰蓝工艺相对来说还好一些。但是现在情况在慢慢好转,在2002年,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非遗的保护工作从那时候起力度就加大了。从奥运会以后,人们对工艺美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加了,重要的是国家对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活动也增加了,包括奥运会这些大型活动,需要做一些国礼,自然就需要传统工艺美术、需要有中国元素、有北京特色的设计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衍生品的开发上来,自然而然的把这个行业就带动起来了,现代的高校也在恢复了工艺美术的学科,包括设计界也在讲手工艺的回归,到现在来看,是手工技艺发展最好的时期。

  走进国礼,彰显文化自信

  从APEC峰会到联合国70周年纪念活动,再到这次“一带一路”的国礼,郭鸣告诉我,国礼实际上每次都是全国征集的,并不是直接找到工美集团的,每次要征集四五十家单位左右,这里面也包括高校美院的教师,都会参加征集。这次国礼共有六件,也是前所未有的增多了,当然也是考虑到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领导人,有东亚、南亚、阿拉伯、欧洲,还有南美等地区,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所以工美集团从整个设计方案来讲,也会考虑不同的设计风格。

  比如这件《共襄盛事》,是景泰蓝的一个赏瓶,就很受阿拉伯地区领导人的喜欢,这件国礼以中国传统器型宝月瓶为原型设计。瓶身装饰盛唐敦煌纹饰、缠枝牡丹纹、水纹、回纹等,寓意吉祥美好,合作长久。瓶身中心正背面分别錾刻着花卉和天坛,表达出齐聚北京,共襄盛事的美好祝愿。中国青花瓷的明净素雅搭配景泰蓝精湛的技艺,也是这件国礼最完美的融合。展现了中国精湛技艺的创新融合,体现着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共同进步。

  这件以中国传统花口盘为设计原型的《丝路绽放》雕漆赏盘。以天然大漆,混合名贵朱砂,赏盘整体呈现出热情庄重的“中国红”。由于雕漆的颜色只有红色,比较素雅,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其单一的色彩,挺高设计的冲击力和宫廷的味道,加入了錾刻工艺,融入了金丝的色彩。整体造型犹如绽放的牡丹花,中心錾刻水纹,象征着开放包容,寓意天下太平,丝路繁荣,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内涵。

  工美人历时近三百天的夜以继日,终于在论坛召开期间,将凝聚中国文化,承载中国人热情好客的礼物赠送给参会领导人。每一件国礼都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璀璨的魅力,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递着一个文明古国对“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美好祝愿。

  文/本刊记者 刘雨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