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药妆

  这一次,药妆真的能起飞吗?

  “不仅是皮肤过敏或发炎才算病症,医院的门诊对于皮肤出油、长痘痘的情况也可以开药妆,但对于出油的程度却不存在清晰的划分标准。”张乐其是中国药科大学皮肤科的在读研究生,在门诊实习后,他对如何判断什么样的情况要用药妆产生了疑惑。

  不仅界定标准,在中国,药妆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在官方对化妆品的定义中,法律法规认为化妆品有两个分类,“卫妆准”和“卫妆特”。市面上大多数化妆品都属于前者,后者包括烫染发、淡斑、防晒等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数量较少。

  带有“药准字”的化妆品还未出现。

  官方的法律法规暂无进展,但药妆已经摸索发展了多年。目前国内消费者接触到的药妆品牌主要来自欧洲、日韩,中国本土的品牌,多由企业和医院联合开发。

  发展多年,近来有观点和迹象表明,药妆即将迎来市场爆发期。2017年欧莱雅上半年财报显示,拥有理肤泉、薇姿、修丽可等药妆品牌的活性健康化妆品部营收增长11.1%,同比增长了4.6%。

  另外,2017年初,欧莱雅斥资13亿美元,买下Valeant制药国际公司下的三个药妆品牌CeraVe、AcneFree和AMBI。欧莱雅为自己的药妆事业招兵买马,让这三个品牌加入活性健康化妆品部,似乎都印证了药妆的光明前程。

  2017年7月,薇姿在沉寂多年后,发布了一款“薇姿89火山能量瓶”肌底液,并强调这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产品。欧莱雅中国副总裁、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总经理陈旻表示,与发达国家的药妆市场相比,中国的药妆市场仍有8倍增长空间。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药妆行业分析报告》,预计到2022年中国药妆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元。

  被看好的行业会有众多玩家进入。上海家化集团从2004年开始研发玉泽药妆品牌,进行了900多次临床试验后,在2009年面世。“由熟悉中国患者和亚健康肌肤人群皮肤状况的中国医生参与产品研制开发。”玉泽的本土品牌优势在于,指导和验证护肤品配方的临床功效和安全性数据多来自本国患者,更适合国内人群使用。

  “现代医学护肤品在一般的抗皱、保湿、祛斑、舒缓、防晒等功效上早已比肩或超越普通的化妆品,而且更加安全、科学、有效,配方更加简单。”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医生吉津非常认可药妆,平日会诊会给面部有黄褐斑、痤疮、紫外线过敏的患者推荐医学护肤品或医学防晒霜。对于患有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则会推荐他们全身使用医学护肤品。

  他认为,相比于普通化妆品,药妆发展不够迅猛是因为大众对于药妆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外加上普通化妆品公司有大笔的广告费用来做宣传。“基本在门诊上和患者提到要换用护肤品,选用医学的,他们会本能地想到大宝、芦荟胶之类的化妆品,其反应让医生很无奈。”吉津说。

  渠道销售也是药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薇姿在初进中国时只在药房单一渠道销售,在2008年时达到了在3000多家药房有售的最高纪录后,才开始进行多渠道销售,产品出现在屈臣氏、百货、电商平台。

  “目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大于对于品类的认知。”欧莱雅中国副总裁,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总经理陈旻解释零售渠道的革新,“因此我们正尝试把药妆品牌集合在Derma Center健康护肤中心,希望能测试消费者是否感兴趣,同时迎合年轻人。”

  监管受阻、消费者认识不足构成了药妆在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在零售渠道多样化,医生和企业的叫好声中,药妆的未来是否一路坦途还需要等待检验。

  本刊记者 赵隽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