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零售的三个样板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阿里,新零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9-13 13:59
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人、货、场的重构。
2015年初,北漂多年的侯毅回上海,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相约咖啡馆见面,两个上海人相谈甚欢。
彼时,侯毅在零售物流行业浸润20余年,有志于创业,看中了生鲜品类。由于无法解决高损耗、非标准、高冷链物流成本等难题,国内生鲜电商一直举步维艰。探索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模式的想法,让张勇和侯毅一拍即合。
半年中,两人多次头脑风暴,商讨创新的可行性。张勇向《21CBR》等媒体回忆说:“两年前,我和老菜(侯毅的花名)一起设计盒马,我们俩喝了无数杯咖啡,唾沫飞溅,碰撞出大概的原型,我定了很多刚性的标准。”
2016年1月,张勇和侯毅创办盒马鲜生,在沪开设第一家体验门店,APP同步上线。基于“吃”的场景,盒马线下重体验、线上重交易,围绕门店3公里范围,构建30分钟送达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超市+餐饮+物流+APP”的复合功能体。
现在,盒马俨然是阿里巴巴孵化的明星项目,得到后者内部资源的加持。今年7月,马云和张勇现身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盒马瞬间成为业界“网红”,与银泰、阿里数据银行一道,成为外界解读“新零售”概念的重要样本。
盒马模型
两年前,张勇与侯毅天马行空时,他们头脑中的盒马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
侯毅解释说,盒马的一大核心价值,在于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可交易的需求,“所想即所得”,基于位置信息,在3公里范围内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的精准化服务。同时,拓展流量来源,“线下实体门店是非常好的来源,线下流量转为线上流量,这是新零售的一大价值。”
利用阿里巴巴的基础数据能力、海量云计算能力、会员和支付体系,盒马重构了实体店的业态。侯毅口中的成本与效率、体验与服务,具体表现为“一店二仓五个中心”:一个门店,前端为消费区,后端为仓储配送区,设置超市中心、餐饮中心、物流中心、体验中心和粉丝运营中心。
传统零售之弊,在于难以提高用户忠诚度,不得不依赖便宜的价格或物理半径的优势。而“盒马模式”完全实现从用户身份到购买行为的数字化,大幅提高了门店及物流的营运效率。据悉,盒马已实现用户月购买4.5次,坪效是传统超市的3-5倍,线上商品转化率达到惊人的35%,远高于传统电商。
盒马用户的黏性和线上转化率相当惊人,线上订单占比据称超过50%,营业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铺可达70%,如上海金桥店,线上订单与线下订单比例约为7:3,已实现单店盈利。至少在小样本的探索中,盒马的商业模式已初步得到验证。
截至7月中旬,盒马共有13家门店,其中上海10家,北京2家,宁波1家,宁波店是盒马与三江超市的联营店,预计10月将落户深圳。
盒马沪上第一家门店运作9个月之后,2016年10月,马云正式提出:“线上、线下以及物流的结合才会诞生新零售,新零售诞生后又会对纯电商和纯线下产生冲击。”
张勇告诉《21CBR》记者,“新零售”的概念,是他与马云聊天时聊出来的,“我们对线上线下融合有很多说法,马老师总结成三个字,确实是妙手偶得”。
那么,新零售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张勇将此阐述为“人货场的重构”。
之前,阿里巴巴内部已在进行相关尝试,“线上和线下不能机械地分开,好几年前,我们就主张商家的电商部门不应是一个垂直部门,而是一个水平部门。”张勇解释说,电商部门应该成为企业数字化运营的一个引擎,销售、营销、供应链、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所有环节均利用互联网技术升级,包括线下零售的实时升级。
2016年起,阿里巴巴明显加快融合线上线下的步伐,合计投资超过400亿元:6月,阿里完成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投资超过280亿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11月,宣布投资21亿元,获得三江购物32%股权,将触手伸向线下商超;12月,以8.5亿元间接持有联华超市21.17%股份,其后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阿里巴巴的线下盟友不只是“头部”零售商。2017年8月,阿里B2B事业群旗下的零售通事业部宣布,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全国600万家零售店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同时,未来一年,计划新开1万家“用数据武装”的天猫小店,打造社区生态服务中心。
再造银泰
如果说,盒马是从无到有创造的一个新物种,那么银泰的改造,则是一场赋能传统业态的数字化实验。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与银泰达成战略合作,其后探索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2017年5月,阿里巴巴终以126亿港元作价,完成对银泰商业的私有化及控股股权收购。
张勇将银泰的重构比喻为“旧城改造”,最难的是其49家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的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之后才能网络化,进而智慧化。在人、货、场的重构过程中,银泰先完成了会员数字化,项目于2017年3月启动。
银泰商业(集团)企划中心总经理孙建锋告诉《21CBR》记者:“银泰数字化会员已近100万,到年底估计可达150万-170万。”据悉,银泰的会员体系在7月已与手淘APP打通,已能实现消费者的可触达、可识别、可洞察、可运营,未来将与支付宝打通,可进一步触达用户。
银泰的架构随之变化,银泰商业(集团)助理总裁程永江对《21CBR》记者解释说,公司内部的营销企划部(Marketing)变为顾客关系部(CM),商店的运营思路从商品端转为顾客端。比如,过去营销以商店为核心,以媒体投放获取客流,现在须从用户需求出发改变商场的内容,利用天猫淘宝吸引会员,直接触达用户。
从数据上看,线上线下打通的初期效果明显,天猫与银泰合作的首发项目——HOUSESELECTION生活选集馆,活动当天销售额环比上月增长800%,客单价环比增长256%,客流量增长700%。
不过,商品的数字化要艰难许多,中国的百货业以往是“不碰货”的,百货以租柜台、租门面为立身之本,实质是商业地产,而非以运营商品获取收益,张勇解释说:“所以今天要重新定义中国百货,对货要有数字化的过程,这是银泰要做的。”
其中,难点不在于炫酷的黑科技,而是供应链,是利益格局的重构,银泰CEO陈晓东一语道破:“以前,我们和供应商之间倒扣模式,现在变成顺加的模式销售。百货店曾经是甲方,供应商是乙方,其实,我们都是乙方,买东西的人才是甲方,风险和利益要一致,共同服务顾客。”
张勇认为,在人、货、场中,所谓“场”的数字化,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场内的所有动线,比如,在哪里接触了什么商品,有没有交流沟通,均要数字化。未来的购物中心,不是纯粹的购物场所,更像一个消费者聚集的生活社区。
数据银行
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可以利用集成的数据和物流,帮助零售商。不过,阿里的野心不止于此。普华永道在其报告《中国零售业:智慧开启未来》中指出,过去,中国大多数品牌商和零售商依赖其内部的客户数据,只能提供数字环境下的一个局部图景。现在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围绕阿里巴巴、京东和腾讯,一个数据管理和数字营销生态系统日渐成熟,得益于需求侧平台(DSP)、供应侧平台(SSP)和主数据管理的出现,商家可更高程度分析客户概况,进行精准营销和内容个性化。
阿里新零售的一个基本应用,是将外部品牌商的忠诚客户计划和天猫整合在一起,消费者无论何处购物都能享受优惠,而品牌商也能端对端获得消费者数据。
索菲亚是阿里巴巴首家在家装业落地新零售战略的企业,合作涉及全域营销、大数据用户画像、全渠道销售等业务。比如,通过“天猫数据银行”,索菲亚将各渠道消费人群与天猫用户进行匹配,预先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购买习惯、行为模式等,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利用数据深刻洞察目标人群,可进行精准的数字媒体投放,投放数据回流到数据银行,进行二次分析触达,一切变得可评估、可优化、可运营。
“要的就是数据,我想知道客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索菲亚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周文明告诉《21CBR》记者,以往的经销商网络无法追踪终端客户,“我们趁着新零售的这件事,来改造交易链路,有了用户交易数据,可以知道客户是谁,产品为谁开发,大家是否喜欢。”
周文明举例说,与数据银行打通后,他们发现,很多人购买索菲亚的定制家居后,会去买实木床,于是,索菲亚将热销的两款床放在门店,用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又如,客厅往往与阳台相连,很多人在天猫搜索“阳台柜”,其搜索量仅次于“橱柜”,顺势开发出新品。
2016年度,索菲亚营业收入约45.30亿元,同比增长41.75%。其线下有2000多家加盟门店,但是,索菲亚在天猫一年的交易额即超过10亿元。
其实,雀巢、联合利华、玛氏公司、好时、麦德龙等公司也和阿里巴巴合作,根据消费者历史和实时交易、浏览行为和社交行为定制数据模型,营销解决方案完全由数据驱动;而海尔利用相关数据(包括消费者支持、产品评级和评价),开始对产品开发及生产流程进行“逆向工程”。
很多零售商和包装消费品公司,已利用大数据分析以改进产品开发、铺货战略以及实体门店布置,尝试也不仅限于阿里巴巴。比如,桂格和京东合作,找出了服务不到位的细分市场,并开发了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高能燕麦音频。另外,京东也为妮维雅实时评估消费者护肤产品销售趋势。
新零售的要义是由大数据驱动,张勇对《21CBR》记者表示:“阿里在大数据的应用,最大优势是不缺场景,所有技术应用、数据应用必须要落到一个商业场景,而不是一个实验室产品,在鲜活的场景当中,各种成分的参与者,那么多实时交易,均会在广告、商业、用户、产品侧发挥作用。”张勇认为,目前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很浅的阶段,没有真正实现智慧化。
消费升级大势下,零售业界风起云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永辉的超级物种、百联的RISO系食、美团的掌鱼生鲜,以及各类无人便利店,吸引了大量关注。探索零售的创新业态,前赴后继,让人期待。
本刊记者 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