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照亮睡梦中的云冈

  光向着云冈疾驰。这是一道在黑暗的极微之处翻动、酝酿了漫长时刻的光芒,为了一次特殊的临照,它诞生了。最初被映亮的是它挣脱而弃掉的幽冥之壳,不需要多久,时间之路也被这支遽然划过的金箭一片白炽地擦燃——大地呈现在眼前:光为大地的事物勾勒出既定的轮廓,模糊既而清晰,然后是立体的浮凸,直到事物生长出广大的阴影,似乎仅仅在瞬间。

  事实上在照耀之前,云冈仍然处于沉睡中。流沙充斥了这场悠长的睡眠,在混沌的状态里,这些世界上最小的元素游荡着,直到光芒的出现。正如一架巨大的针孔相机所做的那样,它静静地,满怀信心和耐心,满怀对预置之物的焦渴,时复一时,日复一日,就像轻柔的呼唤,云冈就在呼唤中渐渐成形……这时的云冈还没有被命名,就像事物还没有被擦亮。光芒不停地叩打着这片黄褐色的土地,叩打着众沙之城的开启。光芒犹如一只巨大的手掌,将这里整体笼罩,往来抚摸。今天我们看到了抚摸叠印的痕迹,难以计数的佛像依旧在指缝间散发着芬芳——它们从母体上被截取下来,成为永久的尘世之明。

  石窟的开凿,漫长的曝光过程

  在法果和尚的眼里,武州山并不寻常。他相信事物以不同的形态隐藏在时空中,最重要的接触方式就在于心灵的发现。他认为,只有自己站在武州山的面前,那些看不见的事物才会从此得以映现。

  这位固执的和尚寂然坐了很久。身边是武州川粼粼的波光——此情此景,有如佛成道日的再现。一个人开始触及那些隐匿在深处、已被我们消耗掉的时日,经过长时间的注视与聆听,他认定这是一场机缘:他由光化身而来,势必要努力将暗淡了的一切重新照亮。他的呼吸因为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而急促且剧烈,瞳孔变得异常明亮——看上去,让事物显形的光芒就像出自那里:正是和尚恒久的凝视,佛的衣袂才会从那些坚硬的石壁、黝黑的缝隙,以及被泉水的回声震响的石洞中飘逸而出。

  这是在公元398年。

  大约1500年后,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尼普森与达盖尔的同类们通过对金属板的曝光期待,将观察这个世界的崭新角度带给了我们。有如一枚受精的卵子,金属板面对它所倾心的对象,任由光线反复涂抹,直到那些庞大的、不可捕捉的世界成为可以握放在我们掌心的小小一叶。

  遗憾的是,一经摄影捕获,一切就成为昔日。这种由人类瞳孔启迪的现代技术将瞳孔的缺陷放至最大,那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留下来的影子,我们自认为置身于现在,然而抓住的却仅仅是过去。因为瞳孔微不足道的反映误差,我们似乎会有如此的骄傲:我们能够和光芒一起抵达事物本身。不幸的是,只需通过一张普通的摄影底片,就会看到那些事物已将我们抛下有多么远。

  石窟开凿的过程无疑是一场曝光的过程。它既是一次尤为漫长的曝光,置身于时间历史,也是一次瞬间的成像。法果和尚多年的冥思经验证明,早在光芒抵达之前,石窟已预置在那里;石窟早已存在。我们所做的只是对存在本身的挖掘,使之在光芒临照中露出匿藏的形迹。借助天然溶洞,和尚很容易完成了脑中佛像的现实再现,并由此铸造了五级浮屠、耆阇崛山、须弥山殿三大功绩,武州山因此披上了神山的灵衣。但是,和尚最终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过去的重演,只是对佛时代的模拟——而佛时代早已一去不返。

  工匠脑海中的那些佛像

  正如我们坚信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在法果和尚孤独的身影后,几乎所有人都毫不怀疑这样一个事实:神山已经来到我们中间。它并非从天外飞来,它披着俗世的躯壳,隐匿了多么久,而今天借助天子的机缘——而非和尚的慧眼——从我们的俗世经验和庸常生活中突然绽开,有如一场伟大的旷世的顿悟,它让我们等了这么久,让一个盛世以及无数位明君坐立不安,苦苦相盼。它确凿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飞来是不真实的。飞来意味着我们对过去了解甚少,甚至暗示着人类整体的无知。通过和尚对石窟长时间的“曝光”,庞大且易逝的事物回到了我们手中——难道神山不是依凭消失而存在的?难道光不是重现过去的直接力量?难道现在不是无数过去的重叠?

  然而,依旧有人在悄悄思索。法果真的看到了神山的原始存在吗?为什么身边有这样大规模的时间堆积,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感到惊心动魄?提出疑问的是一名普通工匠,他是众多凿刻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一尊佛像连同那些供养人在自己的锤击中逐渐显出形貌来——佛像与他头脑中的样子别无二致,日久天长,佛像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有时是他的弟兄,有时是他的邻人,有时是普通的鲜卑士兵,有时也许还叠印着他妻子的面容。这是他熟悉的生活局部,在他看来,也许远比自己所干的活儿还要重要。佛像,不,应该说是熟人的结合体完工了,这分明出自一名工匠的创造,怎么会与法果的慧眼有关呢?

  工匠带着盛满工具的负囊踏上归乡之路,来年的早春,一场更大的造像工程等待着他,他必须回到熟悉的现实中去,为越来越多的佛像寻找摹体。石窟转到山的后方,阳光使森林涂上了一层明绿,风让最表端的林海浮荡起来。工匠盯着望了很久,忽然想到,难道不是虚空刺激了法果的想象吗?

  工匠无意中发现的,也许是和尚内心的秘密。虚空等同于不断流逝的时间,使得过去的意义无比重大:和尚的想象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他根本不信任自己的眼睛,而对于和尚来说,对过去的怀念,对佛时代的幻想,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和尚开凿石窟的过程,其实正是对自身幽冥的脑海中漆黑的世界的一点点呈现。由于不停的追踪、捕捉和纠正,开凿变得漫长,充满连续性和扩大的趋势。随着洞窟规模的展开,和尚渐渐显得木讷、呆滞、不可思议——他完全进入脑中世界,就像摄影机器投身于被摄体,最终成为呈现的一部分。

  在长久的曝光中,他和石壁一起忍受着凿击。

  唐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