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
  • 发布时间:2010-12-14 13:41
  G20多伦多峰会闭幕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支持提高中国在IMF的发言权。纵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美元、欧元等货币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与投资,也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准确把握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新的形势规划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的路线图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英镑和美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货币的兴衰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变迁。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享有不可撼动的话语权。

  英镑

  在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近百年之久。

  在通往英镑国际化的路上,金本位制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虽然金本位制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更加便利,所以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金本位。

  事实上,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就英镑历史而言,全球经济的平衡枢纽在英国,其平衡机制表现在贸易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的对应。英国通过贸易顺差造成世界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吸收黄金,再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资本输出)将黄金或黄金的代表物(英镑)贷放到附属国。经济依赖形成之后,货币依赖随之形成,通过对外输出资本,形成这些附属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其购买英国的商品。对现在的中国而言,产品走向世界,但依赖的是低成本,并未形成世界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英国当时用高技术生产方式代替低技术生产方式,形成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替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对现行的中国尤为重要。

  美元

  美元的国际化过程也是这样,刚刚登上全球经济领导宝座的美国,基本上秉承了其昔日宗主国的行为模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最初十余年),美国不仅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货币中心国地位,而且也保持了当年英国的“贸易—资本”的回流机制。一方面,通过贸易顺差,向全球输出商品,并且不断地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另一方面,通过“援助”、对外投资和贷款,逐渐将美元撒向全球。二战后,欧洲没有实物与美国交换,美元无法流出,因此出台了著名的租借法案——“马歇尔计划”,利用金融租赁的方式把实物租借给欧洲,使新增的美元投放到欧洲。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借助特殊的历史时期,凭借大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的。

  目前,美元走出本土的主要途径是美国和欧洲产生长期、持续的贸易赤字。美元通过赤字流出,造成美元贬值,使得汇率不能维持,对黄金的价格不能维持。但这一经验很难应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因为目前这些国家通过赤字把本国货币疏散到国际市场当中,是以其已经是国际货币为前提的。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首先解决新兴货币走出国门被接受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中国经济必须保持长期强劲增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的经济地位。然而,全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可能还不成熟,制订合理可行的人民币走出去的路线图,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任务。在人民币尚未被大多数国家接受作为交易中介、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之前,以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为载体走出去,只会进一步巩固现有国际储备货币之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第一,在全球经济联系上,中国必须形成对他国的长期持续贸易顺差,由此形成他国对中国在经济上的依赖。中国虽然总体上长期存在贸易顺差,其收支结构却存在严重偏颇。一方面,我们对少数发达国家(地区)保持了巨额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们却对多数国家保持着不小的贸易逆差。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提升贸易竞争力,从而基本形成并保持对多数国家(地区)贸易顺差的格局。

  第二,便利和低成本的交易机制,支付清算体系的国际化。

  第三,通过以人民币为载体的对外借贷、资本输出和援助,将人民币推向世界。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达的人民币市场,吸引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可以先放开人民币存款,然后再逐步放开人民币贷款业务、货币市场、固定收益产品市场,逐步提高人民币流通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股票市场。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我们应在国内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

  实际上,这些条件是要求在努力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前提下,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集中在结算货币功能的扩展,并已顺利实现了地域扩张“三步走”战略,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周边化,到亚洲国家的区域化,再到全球范围的国际化。同时,货币互换以及储备货币功能也有很大进展。

  2000年5月6日,《清迈协议》的签署以及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的形成是人民币周边化的破冰之旅。

  2001年12月,中国与泰国签订20亿美元的单边货币互换协议。随后,相继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至2003年底东亚“10+3”货币互换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共签署16个双边互换协议,累计440亿美元。2008年5月“10+3”多边储备货币基金已达800亿美元,2009年规模达1200亿美元。

  2003年央行为香港、澳门地区银行开办的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9年4月8日,央行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其《实施细则》,并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来进展顺利,仅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的结算额就超过500亿人民币,这既促进了出口,也方便于扩大进口,对稳定国际贸易、应对危机作出了国际贡献。在这个基础上,2010年6月2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试点扩大到20个省,计算范围扩大到全球,参加试点的企业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也得到发展。2004年底央行出资2.22亿美元储备资产,认购亚洲债券基金二期,启动国外央行间接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2005年印度储备银行将人民币纳入汇率指数的一篮子货币当中。2009年8月,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签署了第一份债券购买协议,使得央行能以人民币来购买总额约合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的IMF债券。2009年9月28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中国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同一天,中国银行设在瑞士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24只基金中将提供人民币计价,这是全球首例以人民币计价的瑞士基金。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冲击不大,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资本项目管制还没完全开放。因此,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可能大于收益。但是,按照目前的增长格局,几年后利弊可能易位。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发言权,提高政治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信赖,因此中国在该区域内的影响力会随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促进中国的境外投资,推动国际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巩固其世界地位。美国之所以能够垄断或影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是分不开的,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制度的安排、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中提供更多的话语权。

  获得铸币税收益。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最直接的收益是可以获得国际货币铸币税,输出一定的人民币纸币意味着换取实际资源的进口,铸币税取之于国际用之于本国,既可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也可以弥补中国长期使用外币而被无偿占用中国资源所遭受的损失。这样可在不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获得国际铸币税的收益。

  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民币实现国家化,意味着我国金融开放的一个最高阶段,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会不断涌入,势必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体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