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唯美元素+强情节 《我的小姨》“苦情戏”新突破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我的小姨,情感剧
  • 发布时间:2017-12-21 10:14

  12月6日,《我的小姨》登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这部年代情感剧由北京时代光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顾晶执导,童蕾、朱泳腾、邵峰、刘威葳等主演,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京剧新星秋虹(以下简称“小姨”)在遭遇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后,承担起照顾三个年幼孩子的责任,并在爱情、亲情与时代的考验中成长蜕变的故事。与传统苦情戏相比,导演顾晶希望营造与时代相称的多重色调。此外,结合诸多艺术元素的设定,也让这部剧整体观感独具特色。

  三个切面,展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我们截取了1962年、1966年和1984年三个时间切面,涵盖‘文革’、改革开放等重大时代背景,经济有效地完成了整体时间跨度”。顾晶介绍,相较以年为单位的情节推进,用若干切面展现长时间跨度的故事背景更能深刻反映时代变化。

  1962年,十八九岁生活优越的小姨遭遇了一连串“灾难性”事件:姐姐难产而死,姐夫瘫痪,留下3个幼儿嗷嗷待哺。在顾晶看来,小姨的遭遇是很被动的,因此无须刻意塑造角色在先期的勇于担当。“我们希望完成她从最初的懵懂到慢慢接受,最后到主动承担的过程。”

  1962年,社会背景整体祥和温暖,此时选择紫藤花开季节拍摄,与个人命运的惨烈形成鲜明对照。人物造型方面,从传统苦情戏惨兮兮的感觉中跳脱出来,选用清新美好的元素,例如小姨最开始的造型是淡紫色的连衣裙,这种服装在那个年代被称作“布拉吉”(俄语),这也将深受苏联文化影响的时代背景客观衬托出来。

  1966年的戏份,为了贴合特殊年代的真实生活质感,除了在小孩身上稍稍运用一点色彩外,其他角色造型多为灰蓝黑等单色调,后期调光、调色方面继续沿袭这一风格。小姨也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为更主动、更坚韧的女性。

  1984年,整个社会迎来改革开放,暖色调得到更多使用,以此还原那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年代。

  艺术元素加持,画面清新唯美

  在这部堪称“大女主”的年代戏中,“大女主”的人物设定对整部剧至关重要。相较传统苦情戏女主的身份和个性,顾晶希望小姨这一角色更具独特性。而小姨京剧演员身份的设定,正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带有小文艺色彩,在与工人、售货员等传统苦情戏女主区分开来的同时,也决定了该剧整体画风向清新唯美方向发展。

  环境造型方面,全剧选在南京拍摄。“南京昆剧团、古戏台、小桥流水与廊亭等拍摄场景的选择都让该剧带有强烈的南京秦淮河畔色彩。”顾晶说。此外,为营造剧中出现10多年之久的京剧团家属院,剧组用了2个月的时间,将南京一所废弃的荷花塘小学实施改造加固。“这个场景在剧中是个矛盾发生的封闭区域,对故事的整体推进以及氛围的营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顾晶觉得,女性导演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优势。如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放大,放大后再将其更细腻地呈现出来。“剧中有音乐、美术、戏曲等元素,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都能更好营造出秦淮河畔如梦似幻的感觉。乌篷船船桨划过、京剧脚本响起,剧中多次出现类似场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感觉更加凸显。”

  严控细节真实,生活剧也能强冲突

  以往常有观众诟病年代戏在细节上把握不到位,造成失真和跳戏的不良观感。对此,顾晶自信地表示,“这段历史是我亲身经历的,因此在细节方面更能把握真实。”例如那个年代买奶粉必须出示表示干部身份的红本,剧中的苏青要给孩子买奶粉,就只能去找美院院长借红本。

  对细节的苛求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更多工作量。“80年代出现的那种‘黄面的’现在根本找不到,最后只好到汽车报废处买了一个壳,再套到别的汽车上重新喷漆。这方面人力物力的付出的确比较多,我们也会较为经济地达成目标。”顾晶说。

  回归故事情节,顾晶认为以往的生活剧大都是小桥流水、娓娓道来,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叙述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强情节的出现在所难免。“节奏要加快,需要不断有新的事件冲击,这样才能让故事迅速推进,剧中人物的成长与转变也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幅由包括姐夫在内的“美院三剑客”所作的画,成了全剧的关键线索,串联了姐夫摔伤、小姨被揭发、画的去向成谜、小姨陷入生活困境等矛盾冲突,所有的矛盾点都围绕这幅画展开。在此过程中,人性的自私、险恶暴露无遗,角色的成长也更加自然。

  《我的小姨》拍摄完成后,顾晶在跳脱传统苦情戏方面感受颇深,“首先要找到人物角色的亮点,此外,苦情戏的设定不应该是只有付出不计回报,这也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形象鲜活的小姨这一角色在剧中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好好做人的回报。有付出,有回报,才能让故事给人物擦上一抹亮色。”

  对话《我的小姨》导演顾晶:年代戏细节营造真实感

  《综艺报》:剧中长时间跨度的人物塑造,想要向观众传递些什么?

  顾晶:小姨在把孩子们养大成人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个人的成长。虽然剧情设定很难脱离苦情套路,但我们尽量在这个套路之外做一些调整。事实上,小姨并非苦兮兮地将孩子养大,而失去了快乐与幸福。恰好相反,“成长”伴随人物命运始终,角色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快乐与幸福。

  《综艺报》:在环境营造方面,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场景?

  顾晶:有一场戏是小姨与两位男性对话的关键情节,这个场景中,有小山、芦苇和草地,而对于出现其间的石子路、甬道等穿帮元素都通过树木进行了低角度遮挡。最后拍摄出来的整体画面观感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翠绿感觉。同时结合长焦进行压缩,把不该出现的景物进行虚化,让镜头更唯美,也让全剧的画风更趋统一。

  《综艺报》:年代戏如何营造真实感?

  顾晶:很多细节都能反映出来。比如80年代之前我们的饭桌上就没有出现过雪白的大馒头;“文革”时期孩子只能吃到一点点白米饭,大人吃的都是窝窝头;那时候的苹果只有小拳头那么大,道具采购时只能到水果摊挑最小的那种;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还在使用纸袋或塑料尼龙绳编的尼龙网兜;剧中1985年出现的箱子也是严格按照那个年代购买的。

  《综艺报》:在故事节奏更加紧凑方面是如何做的?

  顾晶:原有的“一女、二男、三儿童”的人物设定,容易让剧情停留在传统生活剧的慢节奏,以及造成格局不够大的问题。因此,我又增加了一个反派角色。如果剧情仅仅在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当中进行,是无法塑造强烈的矛盾冲突的。反派的加入,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结合艺术元素——“美院三剑客”所作的画,贯穿剧情始终,让整体的矛盾冲突更凸显。

  文/许艳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