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战略缘何首落“粤港澳”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条件”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中,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被列入2018年重点工作。

  此前,李总理201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是“湾区”概念第一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万公里,自北向南主要湾区有: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其中,渤海湾、杭州湾和粤港澳大湾区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湾区战略”实施者。而最终,湾区战略首落“粤港澳”。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看来,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条件。”

  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起草者之一,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曾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成形。

  规划起草期间,时任深圳市长许勤曾到访国家发改委,就“推动湾区经济”入编“十三五”规划进行过讨论。

  当时,深圳曾提出围绕深圳湾建设湾区。

  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逐渐统一起来——“如果要把湾区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深圳湾太小。我们必须把眼光放远、格局放大,从深圳湾扩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徐林说。

  如今,列入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并不局限于深圳湾,而是囊括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以约1.4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超越旧金山湾区,仅排在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之后,名列第三位。而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总额、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是基础,而这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货物吞吐量问鼎全球的港口群、先进的高铁城轨网。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香港这个国际级航运和物流中心,更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根据2016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拥有三个世界级的集装箱港口:深圳港(全球排名第三)、香港港(全球排名第五)、广州港(全球排名第七)。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7118万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86亿人次,位居四大湾区之首。

  1%、5%、12%

  从国内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更为明显。

  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全国1%的土地、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也不仅止于经济总量。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有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因为这一区域的外向型程度最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

  仅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1.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7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港口码头泊位281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04个;全省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16.7亿吨,位居全国第二,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到5948.1万标箱,位居全国第一。

  俯瞰珠三角交通版图,珠三角地区的大通道横纵分布,交织成“爬梯形”的闭合环路,这些大通道连接起珠江两岸,与发达的海港、空港、城际轨道一起,成为人才、资本、产品高速流通的“血管”。

  “相较而言,渤海湾区的范围太大,且湾区内联系尚不够紧密;而杭州湾区的国际化程度比不上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有澳门这个全球娱乐中心,二者深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远高于渤海湾区的天津和杭州湾区的上海。”

  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在任泽平看来,湾区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与技术变革领头羊。“湾区的典型发展历程分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四个阶段。当前,三大湾区基本都处于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当前,中国亦亟需通过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培育经济新动能。

  要完成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颇具优势。

  “当前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创新型经济的特征。”暨南大学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作为全球颇具权威性的创新指标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显示,深圳—香港地区超越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湾区。

  《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描写珠三角创新的文章中写道,“中国创新贡献巨大的珠三角企业已经在向价值链的上游迈进……创新者们正将整个珠三角变成一个先进制造集群。”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曾拿粤港澳大湾区与“硅谷”作比较,他认为,港、深、莞之间的创新产业链互补,“从创意到样机,再到批量制造的速度,我们与硅谷相比,速度至少是它10倍,而成本只有大约十分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振/广东广州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