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 黎族村寨里的别样新年

  在海南五指山腹地,黎族人的新年充满了山野情趣:人们在田野里跳起舂米舞,拉起民族乐器椰胡,尝着绿色山珍美食,喝着醇厚的山兰酒,幸福的滋味便在心底绽放开来……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近年来,海南成为许多人过年旅游的首选地。人们往往选择到海边,与大海相拥,听海风低语。但其实,除了与海洋亲密接触,感受当地黎族独特的新年习俗,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黎族是生活在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聚居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保亭、乐东、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其中以五指山市的黎族村寨和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黎族人擅歌舞,新年的娱乐活动繁多,舂米舞粗犷有趣,竹竿舞热情欢快,鼻箫演奏情意浓浓……除了欣赏极具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还能品尝到独特的美味:山林中的绿色食物、树上的槟榔、田里的田螺……都是餐桌上的美食。饭后,再喝上一杯醇香的山兰酒,在温暖的阳光下,便慢慢沉醉。

  船型屋和隆闺

  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

  五指山腹地的黎族村寨大多依山而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村寨前有潺潺流水和层层梯田,充满诗情画意。但迷人的田园风光却不及当地特色的居所茅草屋让人印象深刻,这种茅草屋因屋顶犹如倒扣的船只,得名“船型屋”。

  船型屋曾是黎族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它的屋顶有斜向半架空和水平全架空两种,形成一定的坡度泄雨。屋檐向外伸展出前廊,檐下为可遮阳避雨的半户外生活场所。居室则为长方形,有的为一个大间,中间没有隔断,有的则隔断成卧室和客堂,客堂兼具烧煮、吃饭、会客、作业等多种功能。黎族发展为农耕民族后,居屋一般要求靠近耕地,并且为了生活、生产用水方便,房屋还需临近溪流、山泉等水源。而海南树林茂密高大,林子中潮湿憋闷,蛇虫野兽时有出没,所以房子一般离地约半米,且大多只设门不开窗,这样虽然通风采光功能较弱,但可以保持干燥的居住环境,抵御虫害。

  船型屋是真正的纯天然产物,建造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竹木构架取自附近的山林,茅草屋顶由茅草和藤条排排捆扎而成,墙体材料是用茅草、当地黏土和水搅拌而糊成,即便是拆迁后也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除了船型屋,黎寨中还有一种与其相似的茅草屋——隆闺。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它的产生与当地传统有关:孩子15岁以后,需要与父母分开居住。隆闺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是黎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女孩子住的“姐妹隆闺”,一般由父母或者兄弟帮她盖;男孩住的“兄弟隆闺”则多是由自己盖。隆闺非常狭小,大的可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并且仅开一个矮小的门,人只能弯腰进入。

  在五指山,除了能见到黎族特色的民居建筑,还能欣赏到原始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

  五指山集中了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沟谷雨林的典型景观:溪水潺潺,彩蝶飞舞,古树参天,藤萝密布,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有永远两株相接的“母生树”,具有神奇医疗功效的野生茶树,像木屏风挡住你行走的“板根”……让人目不暇接,而路边成片的桫椤树群,你若知道它们的来历,定会大感震惊。桫椤起源于距今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舂米舞和竹竿舞

  传情的鼻箫,浑厚的椰胡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过年时,自然少不了各种歌舞活动。除了特定的表演聚集地,甚至还能看到正在田地里干农活的妇女也在跳舞,其实这是黎族极具特色的舂米舞。

  舂米舞早在清代就已经产生,它源于黎族妇女的舂米劳动,以杵和臼为道具,通过杵和臼的击打,发出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并通过模拟舂米的劳动过程进行舞蹈,具有古朴、粗犷的演艺风格。舂米舞的特点在于几位舞者需要同时运用特定的身体韵律和步伐节奏,配合手中的木杵敲击木臼,从而产生悦耳的撞击声,或密集或舒缓的声音传入耳膜,似古代让人血液澎湃的集结鼓点声,让人回味。

  与舂米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还有竹竿舞。竹竿舞是黎族传统的舞蹈,起源于黎族古老的祭祀活动。过去,当村民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后,家家户户就会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人们就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跳竹竿舞时,持竿者蹲在地上,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张合敲打竹竿,跳舞者则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灵巧敏捷地跳跃,潇洒自然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并边跳边喊“嘿!呵嘿”,大大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竿舞的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过去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青年男女凭借此活动,可以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除了极具特色的舞蹈,黎族丰富多样的乐器也引人注目,尤其是一种用鼻来吹奏的箫,让人大感新奇。这种乐器叫“鼻箫”,在海南黎族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常被黎族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情,所以又有“最能传情的乐器”的美名。

  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鼻箫的箫身做得很细,直径只有1厘米左右,有时气息难以控制,乐声会出现似有若无、断续飘渺的现象,听来颇有仙乐韵味。鼻箫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因人而异,有意思的是,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在众多的箫声中辨认出心上人的箫声来,黎族情歌歌词“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描绘的便是黎族青年用鼻箫传情的浪漫故事。

  除了鼻箫,椰胡也是黎族人常用的乐器。椰胡是一种拉弦乐器,形如板胡,因音箱是由椰子壳制作而成,故得名“椰胡”。椰胡音色浑厚,逢年过节、集会喜庆,黎族人都要拉起椰胡与其它乐器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在黎族新年的歌舞活动中,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两根长约两米、碗口般粗的木头被上下悬吊,演奏者手持两根棒子在木头的不同部位上敲打,木头竟然发出音调不同的撞击声,声音雄浑粗犷、深沉悠扬,这就是黎族特有的打击乐器“叮咚琴”,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驱赶破坏庄稼的山猪,现在则用以期盼丰收和表达喜悦。而以其发出的叮咚声来形象命名这种乐器,也体现了黎族人纯朴的性格特征。

  刺激味蕾的绿色美食

  自然醇香的山兰酒

  如果说歌舞表演让人心情愉悦,那么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则会刺激你的味蕾。

  在五指山,黎族村民早早地就要为过年准备所需的食物。黎族男子善捕捞,大自然赐予的绿色山珍,都是他们的目标;黎族妇女则挎上手工编制的精美小竹篓,头带斗笠,约上三五个好友,光着脚丫下到田里摸田螺。其中,不乏年岁大的阿婆,尽管年迈,可身手却十分敏捷,眼神也非常好,她们低头弯腰,动作娴熟地寻摸起小田螺,不一会儿,捡到的田螺就已装了半竹篓。田螺的用途很多,既是养泥鳅的饲料,还能做成鲜美的小菜,因此深受黎族人的喜爱。

  糯米椰丝饼也是过年必备的美味。糯米椰丝饼的做法是先将糯米蒸熟,然后将其摊薄成面饼式样,再均匀地放上当地特有的椰丝,卷裹起来成卷饼状。这种饼既保有糯米的醇厚,又带有椰子的清香,是招待客人极佳的食物。

  美食当然要配美酒,而山兰酒就是黎族人的最爱。

  山兰酒是用黎族居住山区所产的山兰稻自然发酵酿制而成的。山兰稻也叫“山拦稻”,即黎族人在山上辟出一块空地围拦起来,种的一种旱糯稻。黎族人家每到年前就要大量酿制山兰酒,这种酒的做法十分简单:先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当地山林里一种特有的植物和米粉制成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再将其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山兰酒不仅口感香醇,还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据说黎族妇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补,去湿防病。值得一提的是,黎族人饮酒不用酒杯,而是将酿好的酒储藏在陶坛中,饮时以竹筒吸之,颇有“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壶觞”的情趣。

  当一切准备就绪,黎族人便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年。大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在门前贴上喜庆的春联,在谷仓、牛栏、猪圈、鸡舍等处挂上“插星”(一种植物叶),祈求来年丰收,人畜兴旺。在除夕和初一,黎族人不会串门,因为这是家庭内部团聚的日子,而从初二开始,他们就会带着准备好的美食和美酒,去各个村寨走亲访友。大家敬酒对歌,共度新春,山兰酒的清香和着泥土的味道,在山林间飘散,那浓浓的年味就这样弥漫开来……

  文 范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