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

  江南谚语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梳篦,又称“栉”,在我国古代,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八大发饰”。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蓖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陈七子,而常州梳篦的历史则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迄今已有1600余年。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驰名南北,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城内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明朝末年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的生产盛况可见一斑。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年农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因此常州梳篦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工艺独特,制作精良。其制作用料严格,制作过程颇为讲究。从开料到成品,木梳要经过28道工序,篦则要经过72道半工序,这些工序都延续至今。其中,极为讲究的有雕、描、烫、刻、磨等工序。而且,选材严格,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木、石楠木、枣木、檀香和金丝木等,篦则要选用阴山背后生长的4年以上的毛竹和上等胶漆、骨料。常州彩绘梳色彩细腻,富有神韵,绘制过程也十分讲究,需先用毛笔描绘图案,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然后复制在梳篦上,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笔法精谨细腻,花鸟能画出花卉芳艳之色、禽鸟活跃之态,人物脸谱能画出表情神色,精彩动人。色彩上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色调统一,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常州梳篦还兼备养生价值与医学价值。用梳篦梳头养生之法古已有之。对于将日常梳头当做自我保健和养生的重要手段,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就认为:“头当梳栉,血流不滞,发根常竖”。明人谢肇制《五杂组》卷一二亦记载:“梳为木齿丹,云: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故此,梳子也得了个美名——“木齿丹”。相传,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太监使用常州进贡的梳篦为她梳头,这使她在花甲之年仍然满头秀发。所以,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此外,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紧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使人容光焕发。使用梳篦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

  文 牟晓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