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壶中客,飘逸离凡尘

  潮州人嗜茶,人间万事都不如“食二杯茶”紧要。向天外天求真道,不如把工夫放茶里消磨,久而久之,形成了若有所得、竟无所失的“工夫茶”文化。

  欲知个中滋味,工夫更在茶外,一把手拉朱泥壶,切磋琢磨罢,里头就开出千门万户来了。

  醉我一壶玉

  潮州手拉朱泥壶与宜兴紫砂壶齐名,是公认的紫砂壶佳品。手拉朱泥壶的制作至今保留最传统的制作方式,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浆、烧等近七十道工序的“打磨”,始成“大”器。壶体轻如娇燕,壶身细如楚腰,故有“壶中玉女”的雅称。

  紫砂包括朱泥、紫泥、段泥、绿泥、团泥5个品种,被誉为“紫砂中的贵族”的朱泥,更是其中难得的泥料珍品。潮州手拉朱泥壶所用的泥料,是山里采集的紫砂矿石经风化、粉碎、陈腐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采用这些泥土制作出来的朱泥壶,颜色红艳欲滴、表面光泽好、质地布满肌理、手感舒适,且具有独特的保鲜和导热功能,能将茶性发挥到最佳状态,饮罢两腋清风满口香,再看看手中娇美的“玉女壶”,真要感叹一声“如侬快活有几人”了。

  挥手神高驰

  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将潮州手拉朱泥壶工艺及欣赏评判标准概括为四个字:用、精、气、神。“用”者但求实用、方便,“精”品则要求造型优雅、工艺精良,到了得“气”者,则可以盈手、舒怀,而最上等的“神”品,就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意无穷了。

  在谢华看来,手拉壶本身有变幻无穷的本领,只是人们不肯自珍,愣是把它的器性弄小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手拉壶甚至被当成“土罐”,艺人只保证其实用性,而无意注入任何艺术想象于其中。

  他心中的手拉壶,完全可以成为神完气足的艺术品,就像所有的艺术佳作一样,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愉悦体验,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在实现对泥料的全面更新之后,他殚精苦思,不断提升手拉壶的艺术感染力,近年来他创作的《朝阳壶》、《国之神器》、《弓门提梁壶》、《太极百岁壶》、《腾飞提梁壶》等作品,都堪称“实用性、艺术性和本土文化特性完美结合的文化艺术精品”。

  古树沐春风

  目前,由谢华主持的潮州市湘桥区陶瓷传统特色工艺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了手拉朱泥壶的火花发射筒。这座占地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工作室,是一座古典风格的建筑,园内有回廊曲径、老树繁花,置身其中,顿时有貌新心古的错乱感。谢华和他的学生们,在这个无车马喧声的“人境庐”里潜心创作,希望给手拉朱泥壶、也给这个浮躁单调的时代注入更多的神采。为了让手拉壶开张门户、壮大格局,谢华曾经亲到江苏宜兴学习紫砂壶制法,更率先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行规,广纳门徒。如今,他把希望放到了这批年轻的弟子身上。

  在他看来,年轻一代和传统的制壶师傅不同,他们文化素养更高,视野更开阔。而弟子们也在积极回应着师匠的厚望,在手拉基础上进行切削制出非圆器几何型,吸收建筑、家居元素制出时尚艺术造型,都是这些年轻匠人献给这门古老工艺的青春礼花。

  大师小传

  谢华,1965年生,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手拉朱泥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韩山师范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谢华壶艺的最大特点是师从自然、凝炼写意、大道至简,将自然美和生活中事物融化于自己作品中,作品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中国紫砂博物馆、广东省民间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文/林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